本文系【醫學人物周刊】原創,如需轉載請添加文末微信。
全文2992字,閱讀時長約10分鐘。
一本《淮南子》集先秦諸子之大成,讓這座淮河之濱古城的雅韻源遠流長,如同誕生于此的豆腐,飄揚的清香穿透千年。淮水湯湯,青山默默,如今的淮南市作為沿淮城市的重要節點,在新時代下正迸發著其新的活力。
坐落于這座鐘靈毓秀、人文薈萃的千年古城的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淮南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淮南市一院)是一座省級大型三甲綜合性醫院,以其精湛的臨床技術、優質的醫療服務,成為當地三百余萬民眾的關鍵醫療依托。
作者 | 人物君
學科的感觸
在淮南市一院走過的七十余載春秋里,一直堅持傳承與創新,以樹名醫、創名科為發展路徑,鑄就安理工一附院的優質醫療品牌。其中,建科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皮膚科,在歷屆院領導、科主任的帶領下,現已發展成為集治療、預防、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皮膚病科,成為區域內卓有影響力的特色科室。這一次我們將從淮南市一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蘇艷的視角,來展現近年來科室的發展歷程。
蘇艷自加入淮南市一院皮膚科以來,是近些年來科室在技術進步推動下取得快速發展的重要見證者與推動者之一。蘇艷自蚌埠醫學院(現蚌埠醫科大學)畢業后,先是在河南一家醫院工作了多年。而因為家鄉的情愫,蘇艷一直想回到淮南。2017年,恰逢淮南市一院大規模擴招的機會,蘇艷終是回到了心念已久的家鄉。而與皮膚科的結緣,蘇艷更愿意稱之為專業選擇了她。
▲淮南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蘇艷
剛被分至淮南市一院皮膚科時,蘇艷對于皮膚科還不甚了解,而隨著工作的深入,逐漸被這門學科所吸引。蘇艷發現,之前她在與患者交流,提醒他們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時,往往收效甚微,但如今當他們把這些建議與具體的皮膚問題聯系起來時,很多人的接受度與依從性高了很多,這讓蘇艷愈發體會到這門學科所蘊含的魅力。
“皮膚科的診療不僅是解決表面的生理問題,更在于理解并回應患者深層的心理需求,這是一種獨特的溝通藝術。”
而隨著對皮膚科學習的日益深入,蘇艷發現這個原本在她印象中相對簡單的學科,其實遠比她想象的復雜,患者對于皮膚疾病診療的旺盛需求也是在她接觸這門學科之前所未曾體會到的。
“皮膚疾病種類繁多,雖危及生命的情況較少,但其病情的反復難治、瘙癢難耐等,使得患者長期承受著巨大的精神負擔與社交困擾,讓原本絢麗多彩的生活變成灰暗無光。”
隨著接診的患者日益增多,蘇艷對于他們長期承受的痛苦折磨有了至深的體會。其中,特應性皮炎就是這些常見多發、難治頑固性皮膚病的典型代表。從嬰幼兒到老年人,特應性皮炎帶來的困擾幾乎貫穿于各年齡段,其瘙癢發作時常常讓人徹夜難眠,不停地抓撓在很多患者手臂、身體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印記。嚴重影響著患者工作、生活,孩子因此生長發育受到嚴重影響、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技術的革新
特應性皮炎的長期難治,給患者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孩子在缺乏充足的高質量睡眠時,生長發育受到很大影響,學習成績經常一落千丈。以往,特應性皮炎主要依賴激素類藥物等傳統治療手段,雖能暫時緩解癥狀,但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很多患者也知道這一點,因此治療依從性較差,導致病情經常反復,患者在這樣的反復瘙癢中備受煎熬。近年來,隨著對于炎癥介導型皮膚病發病機理研究的深入,由此誕生的小分子靶向藥物、生物制劑等靶向治療新療法展現出其顯著優勢,能更為快速有效地緩解癥狀,為無數曾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帶去新的希望。蘇艷介紹,在啟用這些新型藥物治療前,科室會嚴格按規范對患者進行全面的檢查,確認無禁忌癥后,方開始治療。
蘇艷曾接診過一位受特應性皮炎折磨十多年的老人,這些年來病情反復發作,癢起來抓心撓肝,身上有著嚴重的皮疹。之前他曾嘗試過多種內服或外用的藥物,均是沒有什么成效。蘇艷于是決定給老人嘗試下新型療法,在完成一系列常規檢查確認無虞后,給其服用了小分子靶向藥物,老人的癥狀很快得到了緩解。這么多年來,終于可以睡個囫圇覺的他,復診時激動地握住蘇艷的手,“蘇醫生,你救了我的命啊!以前被這病折磨得,真是連跳樓的心都有了。”
對于一位醫生而言,沒有什么比自己的治療方案帶給患者顯著獲益,更讓人覺得興奮的。而于此同時,蘇艷也提醒老人,雖然目前癥狀得到了顯著改善,但仍要按醫囑服藥,留心觀察、及時復診。
這樣的叮囑是因為很多患者在看到病情顯著緩解后,就誤以為已然痊愈,并紛紛詢問何時可以停藥。每當這時,蘇艷總會耐心地跟大家解釋:“皮膚疾病跟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都屬于慢性疾病,目前無法根治,但可以在科學的治療與管理下實現病情的長期穩定控制。”
蘇艷詳細地跟患者說明,癥狀得到良好控制后,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謹慎、逐步地減量。這種緩慢減量的策略,旨在最大程度減少副作用、降低經濟負擔。若自行停藥,極易導致疾病復發,而再次治療時,往往需要更高劑量,花費更多,療效卻可能還不如之前理想,病情控制的穩定性也因此大打折扣。
溝通的藝術
鑒于皮膚病診療的長期性,淮南市一院皮膚科將慢性病管理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無論是銀屑病還是特應性皮炎,這類慢性疾病都需要醫患攜手,進行長期、規范的管理。患者往往懷著徹底治愈的期望而來,因此醫生必須事先坦誠說明疾病的慢性特性,從而設定合理、可達成的治療預期。否則,患者一旦誤判病情好轉為“治愈”而自行停藥,復發幾乎不可避免。為此,科室目前正在積極申請開設特應性皮炎達標門診,旨在為后續系統化的慢病管理搭建更專業的平臺,幫助患者真正理解、接納并將“長期管理”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同時,在皮膚病的診療中,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過程。對此,蘇艷深有體會,因為很多患者在經年累月承受皮膚病的折磨中,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心理或情緒上的問題,這時候皮膚科醫生在某種程度上還承擔著心理醫生的角色,充分的溝通既是對病情細致掌握的需要,更是對患者心理需求的回應與撫慰。
再回想一些醫患之間的矛盾或誤解,也正是這種深入溝通的缺失。表面上對服務態度的投訴或治療方案的質疑,其背后往往隱藏著未被看見、未被傾聽的焦慮。
“每一位踏進診室的患者,都渴望被理解、被傾聽,渴望醫生能深入了解他們的病情與訴求。”
論及如何成為一位優秀的皮膚科醫生,蘇艷認為首要的是耐心。“有時患者所求并非立竿見影的療效,而是傾訴的出口與言語的撫慰。”她指出,許多皮膚病病程漫長,醫生如果能耐心溝通,實時給予安慰與指導性建議,患者自然會報以信任;反之,缺乏耐心、草率應對,必然導致患者流失。同時,在細致耐心的基礎上,持續提升專業技術水平是另一核心要素,醫生必須不斷學習,積極擁抱新的診療技術和醫學知識,才能真正承載起患者托付的健康重任,不負信任。
正是在這樣對于臨床技能與服務溫馨的雙重追求下,伴隨著整個皮膚學科在技術浪潮下的不斷推進,蘇艷見證與參與了淮南市一院皮膚科近些年來的快速發展。科室的年門診量亦是從她剛加入時的三四萬人次躍升至如今的六萬人次左右,接近翻番。而隨著醫院院區的拓展,如今南區與高新區也陸續開設了皮膚科門診,未來可以預見皮膚科的發展還將處于持續增長中。
當初一份簡單的職業選擇,讓蘇艷找到了守護家鄉人民健康需求的深切歸屬感。未來她會帶著這份長期積累起的信任,與科室同仁一起,共同為淮南百姓皮膚健康而不懈努力。
責編 | 王 嘉
校對 | 李 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