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產腦機接口(BCI)產業迎來政策、技術與市場的三重爆發。從醫療康復到智能生活,一場顛覆性革命正重塑人類與機器的交互邊界。
最新數據顯示,廣東以80家腦機接口重點企業穩居全國首位,江蘇、浙江緊隨其后,形成長三角與珠三角兩大產業聚集帶。北京雖企業數量僅20余家,但以484項專利申請量登頂技術高地,天津、上海分列第三、第五,凸顯一線城市創新濃度。
北京提出2027年前突破電極、芯片等核心技術,培育3-5家獨角獸企業,并建成全球領先的智能腦機系統;上海則聚焦半侵入式產品臨床應用,劍指2030年千億級產業規模。工信部主導的“腦機接口標準化路線圖”將于年中發布,為行業規范注入強心劑。
當前,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占據82%市場份額,如腦電圖機、近紅外成像裝置等已廣泛用于抑郁癥干預、癲癇監測等領域。
2025年開年,腦機接口融資轉向理性,但醫療領域仍成主戰場。企業通過腦電信號采集與智能算法,布局麻醉監測、疼痛管理等細分場景。《2025腦機接口藍皮書》預測,技術將分三階段滲透:醫療康復→消費級交互→腦機融合智能,未來意念游戲、專注力教學或成常態。
目前,個體生理差異、數據隱私泄露及生物相容性風險仍是技術普及障礙。
2025年,腦機接口不再止步實驗室。這場關乎人類“第二大腦”的競賽,中國正以政策紅利與技術迭代雙輪驅動,改寫全球產業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