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開年,化妝品市場好起來了?
今日(3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情況,其中化妝品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跑贏了零售大盤,同比增長4.4%至72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截圖自國家統計局官網
而今年1-2月的限額以上化妝品零售數據,也創下了近10年來的最高記錄,總體零售額是2016年的2倍,且增速快過2024年和2023年。可見隨著化妝品行業的發展,限額以上化妝品零售規模持續擴大,頭部企業增速明顯回暖。
經過2024年的劇烈調整,國內美妝市場終于走出“陣痛期”了嗎?
2025美妝市場“開門紅”:線上大盤穩中有進,平臺格局生變
事實上,國家統計局每年發布的“化妝品零售總額”的統計范圍只包含了“限額以上單位”。因此,該數據僅能反映一定規模以上的化妝品企業零售情況。不過,今年1-2月的良好數據表現,也在說明一定規模以上的化妝品企業總體狀況穩中向好。
那么,化妝品市場的總體情況究竟如何?
就中國香妝協會產業研究中心發布2025年1-2月線上數據來看,化妝品市場在天貓、淘寶、京東、抖音、拼多多5大主流電商平臺當中,化妝品線上交易總額為958.22億元,同比增長15.65%;交易總量為12.82億支,同比增長6.8%。
這一數據總體而言是較為樂觀的,盡管1月的交易量出現4.2%的小幅下滑,但是就交易額來看,1月與2月均實現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且增長幅度大于交易額,呈現出較為健康的增長狀態。
就五大電商平臺的表現來看,拼多多的“異軍突起”,尤其值得關注。
數據顯示,拼多多化妝品今年1-2月線上交易額達81.1億元,同比增長了291.41%,銷售額規模僅次于抖音、淘天,增速位居全平臺第一。
更值得琢磨的是,觀察拼多多2025年1-2月美妝品牌TOP10情況,可以發現百雀羚、珀萊雅、歐詩漫為代表的知名國貨品牌占7席,這些品牌擁有較高的國民“認知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Top10榜單里根本沒有“白牌”美妝的身影。
《FBeauty未來跡》初步推測,拼多多此輪“爆發”,可能是憑借平臺優惠機制,挖掘出的大眾市場消費潛力。
而去年拼多多化妝品共實現431.97億元,按照目前的增速,拼多多年美妝銷售額突破500億指日可待,線上平臺格局或將迎來改寫。在抖音、淘天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拼多多的“崛起”或將提供新的增長機遇。
品類分化:“低價戰”持續?四大品類成交均價集體下滑
就品類表現來看,美容護膚、彩妝、洗發護發、口腔護理、香水香氛這五大品類的交易額及交易量當中,除了口腔護理的交易額僅實現3.36%的增長、交易量出現3.32%的下滑,其余品類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總體漲勢良好。
美容護膚依舊是最大規模的美妝品類,交易額超過了其它三大品類的總額,達567.34億元,同比增長了16.88%;彩妝位居第二大品類,交易額同比增長達185.3億;洗發護發緊隨其后,達106.19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洗發護發以29.29%的交易額增長、43.57%的交易量增長,領跑所有品類。而香水也扭轉了此前下滑的頹勢,交易額及交易量均實現20%以上的增長。
不過,值得警惕的一個信號是,這五大品類當中,除了口腔護理,其余四大品類均出現了成交均價的下滑,尤其是洗發護發品類的平均成交價比去年下滑了5.94元,下滑幅度最大。可見,盡管洗發護發領漲所有品類,但存在“卷低價”、以價換量的嫌疑,這并不是一個健康的趨勢。
口腔護理品類是唯一一個成交均價實現上升的品類,此前《FBeauty未來跡》分析過,口腔護理市場正呈現出高端化與功效化的趨勢,盡管目前交易量有所下滑,但作為“剛需”品類,目前的趨勢有利于口腔護理品類迎來新一輪增長爆發。
研究年交易額百億以上細分類目的交易數據,可以發現,大部分細分品類都實現了正增長。尤其是眼部護理、精油芳療、頭發清潔、防曬、化妝水/爽膚水、面部清潔這6個細分品類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展現出良好的增長潛力。
規模最大且唯一個1-2月交易額突破100億元的面部護理套裝品類,交易額也實現了13.79%的增長,并且是在交易量僅實現1.6%增長的情況下,說明產品成交均價表現較為不錯。
不過,也有值得警惕的信號,例如身體護理出現交易額與交易量的雙下滑,并且交易額的下滑幅度高達15.62%,遠遠大于交易量3.5%的下滑幅度,說明該細分賽道可能面臨較為嚴重的業績壓力和低價競爭。
同時,眼部彩妝、染發燙發、面部清潔等多個細分品類都出現交易額增長幅度低于交易量的情況,相關企業應警惕以價換量的低價競爭趨勢。
品牌鏖戰:國貨領漲,頭部競爭“白熱化”
從品牌表現上來看,淘天、京東、抖音、快手四大平臺的總體數據顯示,歐萊雅以18.17億元的銷售額位居第一。《FBeauty未來跡》發現,歐萊雅主要還是憑借其在護膚、彩妝、洗護發三大品類的均衡表現,穩住了第一的席位。
國貨的表現也十分優秀,在TOP20的品牌當中,國貨與外資的比例是1:1,可以說平分秋色。且在增長勢頭上甚至壓倒了外資品牌一頭,在TOP20品牌同比增長超10%的10個品牌當中,共有7個國貨品牌,百雀羚、丸美甚至實現了超100%的高速漲幅。
從美容護膚和彩妝這兩個主要品類的排名情況來看,國貨品牌的表現也十分亮眼。在美容護膚品牌TOP20當中,國貨品牌共占據11個席位,其中,韓束以14.69億元的交易額位居第一,其次為歐萊雅、珀萊雅。
除了韓束、珀萊雅、自然堂這些榜單上的“常客”,一些新銳國貨面孔也出現在了榜單上,例如實現高增長的谷雨、HBN和林清軒,其中林清軒交易額更是暴漲278.13%,可見經過多年的積累,這些新銳國貨品牌已經開始向第一梯隊邁進。
在彩妝賽道當中,YSL以6.45億的交易額位居第一,其交易規模遠遠超過后面的品牌,總體市場地位十分穩固。
不過,從總的排名來看,前20當中共有11個國貨品牌。其中,毛戈平在上市之后持續發力、沖勁十足,實現了21.33%的銷售額增長;三資堂、柏瑞美、修可芙等新銳品牌也憑借高速增長闖入榜單。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線上四平臺2025年1-2月美妝品牌TOP20當中,有7個品牌出現了交易額下滑的情況,面部護膚和彩妝的情況也是如此,這些下滑主要出現在一些成熟的外資及國貨品牌當中,可見頭部品牌如逆水行舟般不進則退,依舊面臨不小的競爭壓力。
可見,隨著一些“新面孔”的崛起,美妝市場的總體格局在2025年還將迎來一輪新的波動。
而今年開年的這份銷售數據也在預示一些新的變化:一方面,線上渠道進一步分化,拼多多的崛起是為行業帶來新的增長機遇還是加劇低價競爭,值得進一步觀察;另一方面,各品類需警惕“卷低價”、以價換量的趨勢加劇,眼部護理等細分需求也值得捕捉。
就品牌看,限額以上美妝企業的零售規模比10年前擴大近2倍的同時,也意味著競爭壓力進一步給到頭部品牌,無論是歐萊雅還是珀萊雅、韓束,2025年都會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沒有誰能真正“松口氣”。
總的來看,“結構性改革”仍是這份開年成績單的主要關鍵詞,如何在新的變化中謀求向上的機會,是擺在行業面前的共同難題。
本文為FBeauty未來跡原創作品,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通過技術抓取用于AI訓練。
作者/巫婉卿
編輯/吳思馨
排版/桂玉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