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數據,至 3 月 18 日,中國內地以 45.51% 的占比穩居「2025 全球票房年榜」冠軍。
可喜可賀,但也要保持謙遜。
這個占比,和《魔童鬧海2》的出色表現有很大關系。
在此之前,我們對國產電影票房天花板的想象是60億,而《魔童鬧海》憑一己之力,干到150億?。
《魔童鬧海2》能拿到百億票房,當然可喜可賀。沒有《魔童鬧海2》,影院的日子會更難過。
我真心希望中國電影越來越好,國產片不僅能在國內大賣,而且能像好萊塢大片一樣,賣到全世界。
只是,目前我們和好萊塢電影有很大差距。
即便是在我們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短時間內很難出現和《魔童鬧海》一樣同等量級的大爆款了。
哪吒之后 ,中腰部爆款的大量減少甚至消失,才是中國電影市場最令人擔憂的地方。
春節檔后,一個多月,內地院線只有一部《美國隊長4》勉強過億,這是喪鐘一樣的提醒。
上周四看《編號17》,我所在的三線小城,有近10家影院,只有兩家影院在排《編號17》,其中一家在春節檔還殺入過全國前十。
院線現在并不好過。
到影院后發現她上午不再營業。我買的13點10分的場次,屬于最早場。
問原因,觀眾太少。
對方補充,周末會有上午場,其余時間都是下午才上班。
春節檔后一個多月,只有一部過億新片,給我最直觀兩個感受是,情人節檔期名存實亡,好萊塢電影的吸引力不再。
先說情人節檔的表現。
對比近幾年的情人節檔期,我們會發現它像賈府的子孫,一代不如一代。
2019年,新片有四部:《一吻定情》(1.73億)、《今夜在浪漫劇場》(1231萬)、《藍色生死戀》、《五十米之戀》。
2022年,新片有四部:《十年一品溫如言》(1.67億)、《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1.01億),《不要忘記我愛你》(5602萬)、《京北的我們》。
2023年,新片有五部:《不能流淚的悲傷》(5536萬)、《可不可以不要離開我》、《極速保鏢》、《胡楊林之戀》、《環海戰記》。
2025年,新片有三部:《美國隊長4》(1.04億)、《邊海》、《星際變種》、另一部是老片《花樣年華》(6092萬)。
其中,2020年影院停擺,2021年和2024年情人節檔和春節檔太近,無新片公映。
當下中國電影最大的困境是電影的節慶氣質越來越強,電影不再是日常的娛樂產品了。
怎么理解呢?
電影對大檔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靠小檔期(如春節檔)和非檔期以小博大的黑馬消失了。
早在去年我做票房分析時,就提到暑期檔的萎縮,國慶檔的低迷,賀歲檔的存在感越來越低,這些本來好用的檔期逐漸被邊緣化的問題,在短時間內很難解決。
話說回來,如果沒有春節檔的大爆款撐著,影院的日子會更不好過。《魔童鬧海》救不了院線,沒有它,院線會更慘。
再說說好萊塢電影的問題。
事實上,三月份的新片不算太差。
我沒想到,好萊塢大片《編號17》和《疾速追殺4》很難賣到5000萬,表現竟然不如老片《花樣年華》。
高口碑代表有《貓貓的奇幻漂流》、《還有明天》和《初步舉證》。《貓貓的奇幻漂流》在內地公映時,拿到奧斯卡最佳動畫大獎,目前票房剛過兩千萬。對比去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內地票房7.91億。
《還有明天》和《初步舉證》也只是3000多萬票房,這個票房還算正常吧,同類型的電影可以對標去年的《墜樓的審判》,不過它們在國內互聯網的討論度天差地別。
網上已有高清資源并非導致《還有明天》和《初步舉證》票房低迷的關鍵因素。22年《花束般的戀愛》都能拿到9600萬,與日本的公映時間差了一年多,有一點搜索技巧的人,能輕松找到高清盜版。
不可否認,我們和日本都屬于東亞文化圈,類似的文化背景,也讓日本電影的觀看門檻更低一些。或許是受大罷工的影響,歐美電影尤其是好萊塢大片,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在內地的表現越來越差也是事實。
要知道,在Y情前,三月也是好萊塢電影在內地小試牛刀的好時機。
2019年,2月22日,《阿麗塔:戰斗天使》8.96億,3月1日,《綠皮書》4.78億,《馴龍高手3》3.67億,3月8日,《驚奇隊長》10.35億。
現在回想2019年,感覺那真是一個院線的黃金時代。同年3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拿下9.58億票房。這個票房成績,放在2024年就是第8名,比好萊塢大片《哥斯拉大戰金剛2》還要高一點。
2021年,《尋龍傳說》1.27億,《貓和老鼠》1.04億,2023年,《蟻人與黃蜂女》2.72億,《黑豹2》1.06億——這還是拿到金酸梅獎的大爛片,比《美國隊長4》還要爛。
奧斯卡頒獎日通常在三月舉行,這些年,我們也總能在二三月份的內地院線,看到奧斯卡獲獎作品。
2024年,《奧本海默》,票房4.53億,《沙丘2》,票房3.52億。
華語片方面,今年內地院線引進了臺灣電影《詭才知道》,這是對標去年爆款《周處除三害》,然而《詭才知道》內地票房不到4000萬。
《魔童鬧海2》讓我們看到中國本土市場的票房潛力,一旦成為超級大爆款,上限就是百億票房。另一方面,我們也能在2025年第一季度,看到中國電影市場隱藏著不祥之音,中腰部爆款的數量在急劇減少。
與此同時,春節檔風光無限的背后,也會改變國內電影類型的生態位。
簡單講,具有合家歡性質的喜劇片越來越受歡迎,就連靠懸疑片發家的陳思誠,為了春節檔,也會搞懸疑喜劇。
我在總結2024年度票房前十強,喜劇片《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抓娃娃》、《第二十條》合計票房超過126億元。喜劇片拿到的126億,占比全年總票房36%,看似喜劇的春天到了,不如說春節檔更春光明媚了。
與其說是喜劇片的勝利,不如是春節檔的勝利。只有《抓娃娃》是暑期檔選手,其他三部都是春節檔的大贏家。然而,《抓娃娃》所在的暑期檔,當年是能創造《長津湖》和《魔童降世》這種破紀錄大爆款的大檔期。
我當時的結論是,以暑期檔和國慶檔為代表的大檔期的低迷,本質上是觀影群眾的流逝。
2025年春節檔,中國電影確實贏得票房。但是,在后春節檔,如何讓觀眾走進電影院,才是決定中國電影院線生死存亡的關鍵。
中國電影需要《魔童鬧海2》,更需要有更多10億體量中腰部爆款。然而,春節檔之后,國內院線新片現在連過1億都費勁,我覺得這不是“風景這邊獨好”的嘉年華。
文章的最后,我希望3月國內院線的低迷,只是春節檔喧囂后的短暫平靜,到了四五月份,國內電影市場會熱起來,然后一路小跑,讓我們見識到暑期檔的火爆。
希望如此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