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熙君
在蘇州一〇〇醫院,有這樣一位白衣天使:她扎根老年醫學領域二十三載,用專業守護“銀發族”健康;她身背診包走遍社區街巷,以赤誠書寫醫者擔當;她累計獻血超萬毫升,用熱血延續生命之光,她就是老年醫學科副主任劉海萍。近日,榮獲通醫療健康集團“巾幗建功標兵”稱號的她,用醫者仁心綻放出新時代女性風采。
仁術為民 守護“銀齡”健康
清晨七點半,劉海萍已出現在病房。為92歲王奶奶調整胰島素劑量,給腦梗后遺癥的陳老伯制定康復方案,與營養師會商高齡患者的膳食搭配……作為蘇州首批老年醫學專科醫生,她深知老年病診療如同“走鋼絲”,既要精準把控基礎病,更需統籌全身機能。“每個老年患者都是本‘百科全書’,得用繡花功夫去研讀。”劉海萍常這樣教導年輕醫生。
2月寒冬深夜,急診收治一位昏迷的獨居老人。劉海萍查體發現患者瞳孔不等大,立即啟動腦卒中綠色通道。CT顯示基底節區出血量達30ml,她當機立斷讓外科行微創手術,術后調整治療方案,最終讓患者轉危為安。這樣的生死時速,在她23年從醫生涯中已上演過上百次。
從普通醫師到學科帶頭人,劉海萍始終在攀登醫學高峰。她先后赴蘇大附一院、解放軍123醫院進修神經內科,將動態血壓監測、認知功能篩查等新技術引入科室,對老年病診療、老年康復、老年護理醫養融合、安寧療護等技術精益求精,與科主任一起帶領團隊組建了集醫療、護理、康復、臨終關懷和專業照護于一體綜合團隊,并與多個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機構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針對老年患者多重用藥難題,她牽頭制定《老年共病患者用藥規范》,使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下降40%。如今,由她領銜的老年認知障礙多學科團隊,已為300余位老人筑起"記憶防線"。
背包濟世 溫暖醫患真情
“劉醫生來啦!”每周四上午,里河社區的居民總會響起這樣的歡呼。作為“背包醫生”團隊骨干,劉海萍和她的醫療背包已陪伴社區老人走過多個春夏秋冬。血壓計、血糖儀、常用藥品……背包里,裝著她對群眾健康的牽掛。
82歲的李阿姨患有“三高”,兒女都在外地。劉海萍不僅定期上門診療,還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藥盒,在手機里存下緊急呼叫快捷鍵。“現在血壓一有波動,我就像找到主心骨。”老人布滿皺紋的手緊握著劉醫生的白大褂。劉海萍的隨訪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100多位老人的身體情況,手機24小時為社區居民開機。
去年7月9日凌晨,劉海萍接到一個求助電話,家住滄浪街道桂花社區90歲的馮奶奶,在家庭病床上誤拔了留置的胃管,她患有冠心病、房顫、腦栓塞、肺動脈高壓等多種疾病,長期臥床,居家吸氧,鼻飼,留置尿管,就醫非常困難,家人非常著急。接到緊急求助電話,她立刻背上“醫療背包”前往馮奶奶家中,經詢問和全面檢查評估后,細心地為其重置了胃管,并對馮奶奶家屬進行了健康宣教,包括管路固定法、意外拔管危險因素、鼻飼注意事項及用藥安全等。接下來的幾天里,劉海萍每天都打電話詢問病情,及時關心后續情況,并為馮奶奶建立了長期的醫療服務聯系方式,經過精心診療和護理,馮奶奶病情得到緩解。馮奶奶的女兒感激地說:“我媽媽拔掉了胃管,病情突變,多虧了劉醫生關鍵時刻上門緊急救護!”
熱血丹心 澆鑄大愛情懷
在蘇州中心血站的榮譽墻上,"劉海萍"這個名字格外醒目。20多年,10000毫升獻血量,相當于兩個成年人全身血液總和。當被問及堅持的動力,她淡然一笑:“我是醫生,更懂得血液對生命的意義。”這份大愛早已融入血脈。2008年汶川地震,剛下夜班的她直奔獻血車;2020年新冠疫情,她帶頭捐獻恢復期血漿;鮮紅的獻血證摞起來有詞典厚,她卻說:“比起患者緊急用血需求,這些不算什么。”
作為蘇州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專委會委員,劉海萍始終踐行"防重于治"理念。她帶領團隊制作《老年健康手冊》,開辦"銀齡健康講堂",將艱澀的醫學知識化作通俗易懂的順口溜。針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她開展的“接診耐心、檢查細心、治療精心、解釋貼心、隨訪用心、服務暖心”的“六心”服務法,用傾聽化解孤獨,以陪伴驅散陰霾。
她牽頭制定的《老年共病患者用藥規范》被納入醫院診療指南。每逢教學查房,青年醫師總能聽到她反復強調:“開藥方前先開‘心方’,治病更要治心。”
薪火相傳 培育杏林新苗
“臨床帶教不是復制技術,而是傳承醫道。”在年輕醫生眼中,劉海萍是嚴師。她的“情景模擬教學法”,把病房變成課堂,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體會患者感受。查房時,她會突然提問:“如果這個患者是你爺爺,治療方案要不要調整?”這種人文關懷的培養結出碩果。她帶教的12名規培生全部通過考核,5人獲評優秀住院醫師。如今,這支團隊已能獨當一面處理老年多系統衰竭等復雜病癥。
她協助科主任推行“醫生圍著病人轉,老人少輾轉醫生多跑動”的服務新模式,協調多學科專家共同為病人服務,共同對病人負責,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質量也有了顯著提高。科室的《老年友善服務規范》,更成為醫院醫養結合示范模板。
從青絲到華發,劉海萍始終堅守在老年醫療前線。辦公室墻上,“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的座右銘熠熠生輝。面對榮譽,她目光清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是醫者的本分。”暖陽春暉中,白大褂口袋露出的聽診器微微反光,恰似她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