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正在順利進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項就是提振消費。報告原話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范圍擴大國內需求。
說明政府今年對消費的重視程度很高。這看起來很振奮人心,不過對酒店行業的影響恐怕有限。
為什么呢?我們要從消費政策的歷史沿革說起,才能明白兩會指的提振消費到底是什么意思。
提振消費才剛剛開始
其實關于提振消費這句話早就出現了,也宣傳好幾年了,但我們并沒有看到有什么實質性的變化。現在消費占GDP的比例也只有50%出頭。
2019年以后,這個比例還下滑了,家庭消費占GDP的比例還不到40%。
這就說明管理層有點口是心非了,嘴上一個勁的說消費和內需很重要,但行動上卻更加偏向于出口。
但這是事物發展的一個必然過程。過去,我們國家把精力主要放在制造業上,因為當時的矛盾是需求很大,但造不出產品。
為了能夠造出更高級的產品,我們還需要出口換匯,然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這是一個進行原始積累的過程,沒有原始積累,光有需求是不行的。
這就好比,每個人都有吃飯的需求,但產不出糧食,需求再大都白搭。
最近幾年,關于消費政策的轉變才逐漸引起了重視。過去,把消費放在次要、從屬的地位,目的是支持促進投資增長、穩定經濟。
但近十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商品消費規模見頂,開始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這就導致出現了普遍的產能過剩、制造業內卷,在面臨外貿壓力的情況下,擴大內需的重要性越來越高。
觀念萌芽后,管理成內部反復談論了好幾年,這才在全國上下對擴大內需,提振消費達成了共識。
為啥要反復討論呢?比如,對于地方政府來說,他們的收入主要來源于房地產。當地消費再火熱,政府的收入增加不了多少,他們哪來動力去促銷費?
現在,房地產周期見頂,全國上下才認為提振消費是一件非常重要且 正確的事。
從認識到重要性到具體落實,需要很長的時間。即便到了現在,也只是達成了共識而已。提振消費的具體政策其實很少。
既然都還沒法落地,為什么這次兩會要把提振消費放在第一位呢?這是想告知全國,提振消費是一件長期要去堅持的事,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轉變。也是在宣傳,現在理念已經轉變過來了,接下來的很多年里,要從理念到實踐。
看到這里,咱們就能明白,想在今年看到提振消費有很大的突破,幾乎不大可能。
提振消費暫時不等于改善民生
一提到提振消費,大家都很自然的想到民生相關的消費,但恐怕要失望了。
由于提振消費的漫漫長路才剛剛開始,那么本質上仍然是消費要服務于經濟和產業發展。
今年2月,國務院以“堅持促消費和惠民生相結合,大力提振消費擴大國內需求”為主題,進行第十二次專題學習。
雖然主題是結合促銷費和惠民生,但主講人是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他不是研究消費的,而是研究產業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
這就說明,消費的重點依然是挖掘消費潛力、增強消費能力,為產業發展服務,而不是居民增收和收入分配改革。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要通過供給側創造出新的需求,讓居民和企業去買單。利用全國強大的潛在消費力去支持和激勵產業發展。
比如,AI開發出旅游路線規劃,既能省錢,還能帶來更優質的體驗,那么人們就愿意買單。
供給側發力,也就意味著是要通過投資拉動消費。既然不是直接作用于需求側,那么對酒店的利好就有限,肯定不是立竿見影的效果。
相反,政策可能更加鼓勵酒店創造出新的消費場景和體驗,吸引用戶主動買單,主動進行消費升級。
對酒店的要求更高
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第一句話就是:“制定提升消費能力、增加優質供給、改善消費環境專項措施,釋放多樣化、差異化消費潛力,推動消費提質升級。”
很明顯,重點就是從供給側發力,而不是通過提高居民收入,讓企業躺賺。因此,恐怕接下來的酒店行業競爭會更激烈。
要么活下來,要么被淘汰。十分現實,十分殘酷。不過第一句話里還提到了改善消費環境專項措施。我的理解,可能是要凈化掉惡性競爭的害群之馬。
比如,某多多的“僅退款”可能就是被整頓的對象。那么,OTA平臺的一些亂象會不會被整頓呢?咱們持續關注。長遠來看,這些會對消費環境產生巨大的破壞,理應要清除掉。
今年2月20日,國務院第十二次專題學習中,也有類似的表述:“要大力促進服務消費,全面提升教育、醫療、文化、體育、旅游、養老、家政服務等領域的供給水平”。
總之,強調的都是從供給側入手。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第五句話是:“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加快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發展。”
結合當下的熱點,直白的翻譯就是:AI+。
對于酒店行業來說,千萬要重視這次AI革命,很可能會顛覆掉酒店行業的某些生意模式。
當年全國搞“互聯網+”時,不就催生出OTA了嗎?這對酒店行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要對科技革命保持高度敏感,隨時關注科技對酒店行業的改造和跨界打擊。
未來 ,有些人成為AI的奴隸,有些人成為AI的主人。
第六句比較給力:“落實和優化休假制度,釋放文化、旅游、體育等消費潛力。”
但落實執行層面就有差異了。
這主要得看地方政府的組織能力,能不能推陳出新,造出一些有效的主題活動、熱點和創意。比如,黑龍江的冰雪經濟。地方政府給力,當地的酒店業就能搭便車。
總之,兩會對提振消費的側重點并不是要讓企業躺賺,相反,它是鼓勵企業積極創新,想辦法挖掘需求,創造需求。
商務需求可能會增加
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提振消費分為兩塊: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咱們再看看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會帶來什么機會。
很多人不理解,投資跟消費有什么關系。其實很簡單,如果企業和政府增加資本開支,積極投資新項目,那么就會創造就業,要采購物資,要建廠,要購買服務,要運輸物資等等。
這些不都會回歸到消費提振上嗎?所以,國家擴大投資,勢必會很直接的帶來商務出行需求。工作報告的第二項是發展新質生產力。
這更需要大量的投資。比如,阿里就宣布要投資3800億元到AI領域。這么大一筆錢投下去,肯定會帶動很多需求。
未來,AI領域大概率是資本開支最大,且效率最高的領域。
其實2024年,我們在酒店行業也能印證。全國新簽約品牌酒店項目中,華東占了41.11%。
數據來源:邁點研究院
這次AI革命的主戰場在哪?就是華東。相比于旅游需求,商務出行需求給酒店帶來的收益更高。
結束語
本次兩會中把提振消費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這并不代表消費很快就會向上。這次兩會只是把一個長期正確的事放在了第一位,暗示要持續推進。從短期目標來看,管理層的重心在于供給側改造。
因此,酒店行業的競爭可能會更激烈。但好消息是,擴大投資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會帶來更多商務需求。未來屬于創造者,屬于擁抱變化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