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2024年財報昨日盤后出爐,雷軍第一時間發布微博,稱此為“史上最強年報”。這點毫無爭議,小米ADR夜盤漲幅4個點以上,市場備受鼓舞。這是小米的節點性一刻,也是中國核心資產的閃光一刻,需要記錄。
汽車業務果然完成了小米集團的“二次點火”。
去年算是小米集團整體翻身仗的標志之年,SU7的現象級爆紅帶動了整體集團的各項指標飛升。
集團營收同比增長35%,這個增速放在哪個領域來講都是非常可怕的成績。對于15歲的小米來說,還能在業務上煥發第二春,背后是全集團的高效率能力支撐。而且細分到季度層面,去年四個季度也是在逐步爬升的狀態。可以說是一路高歌猛進。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智能電動汽車收入為321億元。以此簡單測算,小米汽車去年共交付136,854臺,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虧損62億元,平均每賣一臺車虧損4.53萬元。
我只是笑笑。
汽車業務去年四季度24%的毛利,虧損也才7億。
你要看到前期研發、建設廠房、產能爬坡都是重資產投入,全部拿來分攤到每輛車上,肯定是“虧”的,但是小米車業務的毛利率高達18.5%,單說賣車,肯定是賺錢的,只不過需要供應鏈逐步穩定分攤,同時量跑起來實現盈利只是時間問題。這是整個電動汽車行業的普遍規律,未來隨著交付量的增加,虧損將會逐漸收窄,規模效應也會更加凸顯。
SU7雖然是帶上雷軍和小米集團所有聲譽的戰斗,首戰即決戰,但這第一輛車,轎跑,純電,帶有這些所有人都不看好的debuff,再加上前狼(特斯拉)后虎(極氪)的競爭環境,大家甚至一度認為,小米SU7第一年能賣7萬臺屬于超常發揮。
但結果呢?
全年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收入328億,2024交付新車136854臺,2025交付目標從30萬臺提升到35萬。小米su7 ultra提前完成全年1萬臺銷售目標。
訂單角度,僅靠300家門店和一款車系,3月份就到了7.5W/月的訂單,且用戶忠誠度極高,這個銷售體系的挖掘空間會有多大?還沒考慮明年針對下沉市場的中低端產品方案。
調研顯示SU7(非ultra)雖不是售價最高的品牌,但其車主家庭平均年收入位居前列,說明小米汽車在高收入年輕群體中的吸引力,不僅源于產品本身的智能化和性價比優勢,更與其品牌的可玩屬性和情懷價值密切相關,比如小米長期以來朔造的科技感與極客文化”。
無法被預測,難以被理解,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無論是當局者迷的同行還是旁觀者清的機構,都沒有看明白這個成績,但是他是確確實實的成績。
小米企業文化里有四個字我非常喜歡,“守正出奇”。
守得住正道,也能踏得出奇路,這個成功不僅對小米汽車有效,我相信對整個小米集團,甚至對我們每個普通人,都可以有指導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