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高工機器人研究院《2025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報告》顯示,高端人形機器人單臺柔性電路板(FPC)用量已達40—70片。這一數據背后,折射出FPC技術從消費電子向高端制造領域的跨越——在智能手機中承擔顯示屏連接的柔性電路,如今已成為人形機器人關節活動的“生命線”。
2025年央視春晚的《秧BOT》表演,恰是這一產業變革的具象化呈現。宇樹科技的16臺H1機器人憑借每秒5次的動態平衡調整能力,在數億次播放量的傳播中,向公眾展示了43個關節電機協同運作的精密控制。而支撐這種類人運動能力的硬件,正是機器人全身的FPC組件。
據了解,宇樹H1機器人的技術突破,本質上是多系統集成的成果。其高精度3D激光SLAM傳感器能夠在復雜環境中優化運動軌跡,確保精準走位和隊形變換。3D激光雷達和深度攝像頭,H1能夠全方位感知周圍環境,實現精準定位和避障。43個關節電機,最大關節扭矩可達360N?m,為機器人的復雜動作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而這些系統的協同,依賴于高密度FPC構建的傳輸網絡。
行業數據顯示,單臺H1預計需超過50片FPC,用于12個自由度的電機控制與信號反饋,以支持靈活運動和姿態調整。H1機器人通過視覺、觸覺、聲音等傳感器感知環境,而FPC能夠高效連接各類傳感器,并將信號傳輸至控制系統。FPC還能用于連接伺服電機、驅動器等執行器,實現對機械部件的精確控制。主軀干部分的大面積FPC還可能承擔高功率信號傳輸任務。FPC在電源模塊中負責穩定電能傳輸,同時連接顯示屏、攝像頭等外部設備,支持信息交互功能。
隨著《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明確“商業化量產元年”的到來,FPC產業正在經歷從技術儲備到規模制造的轉型。在這一進程中,以嘉立創為代表的制造企業,正通過高品質材料、精密線路、過載能力更強等優勢構建競爭壁壘。
公開信息顯示,嘉立創FPC產品線已覆蓋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消費電子及醫療設備等應用領域。在機器人產業方向,該企業的柔性電路板主要應用于三大類組件:其一為多模態傳感器連接模組,其二為BMS電源管理系統排線,其三為多自由度關節驅動模塊。目前相關產品已進入國內部分機器人制造商的供應鏈體系。
當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場景,其發展軌跡揭示了一個深層邏輯:智能裝備的進化始終建立在基礎元件之上。在智能裝備產業競合中,以嘉立創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正以柔性電路板技術突破,重塑機器人底層架構。這些精密元件通過材料與工藝創新,為機器人關節控制提供核心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