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建德爾”)在時隔19個月后終于回復了上交所的IPO審核問詢函。
該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獲得上交所主板受理,并于當年7月27日被問詢,但此后遲遲未見回復。期間,福建德爾數次更新財務數據,財報顯示,公司業績2021年-2023年之間逐漸走弱。
最近更新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大幅削減了募投項目金額,也下調了預期的發行市值,但估值仍遠高于可比公司水平。
更為致命的是,在此前畸高估值的兩輪融資中,福建德爾7名主要股東與投資方簽署了業績承諾和回購的對賭條款,一旦上市失敗,他們或將面臨巨額回購與補償義務。
進退兩難之間,福建德爾未來將走向何方?
01
一場不能輸的IPO
福建德爾的主營業務主要涉及氟化工基礎材料、新能源鋰電材料、特種氣體和半導體濕電子化學品等多系列含氟新材料,公司股權結構復雜,共有103名股東,穿透后股東人數達155人。
賴宗明、華祥斌、黃天梁、李紀明、黃斌斌、張奎等6名自然人為公司創始股東,前十大股東中還有1名自然人雷游煥,這7名自然人即為福建德爾的主要股東。其中,賴宗明、華祥斌、黃天梁為一致行動關系,控制了發行前35.06%股權,從而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圖源:招股書
報告期內,福建德爾共進行了三輪增資,分別為A輪、B輪及一輪可轉債轉股。
2021年8月A輪增資中,國投創業基金、紅杉安辰、達晨創鴻、興杭華峰、龍巖投資集團等39名股東以債權及貨幣資金認購新增注冊資本1.9億元,增資價格為4.9元/認繳出資額。
A輪增資共涉及金額9.31億元,福建德爾投后估值44.35億元。
時隔一年,2022年8月福建德爾啟動B輪增資。
本輪新增注冊資本11915.29萬元,由交控基金、青創伯樂十五號、馬鞍山支點、北京美濮、興杭華鑫等47名股東以貨幣資金認購,其中龍巖翊科為員工持股平臺,增資價格為1.30元/股,其他股東增資價格為17.09元/股。
以公允價值計算,B輪增資價格較之A輪暴增了3.5倍,46名外部股東入股對價共計19.49億元。
2022年12月,深創投、深創投新材料基金、福州紅土、紅土盈石、紅土富石等“深創投系”將其持有的合計2.5億元可轉債按照17.09元的價格轉換為1463.07萬股股份。
增資完成后,福建德爾總股本為10.39億元,投后估值高達177億元。
這三輪融資共為福建德爾引入外部資金31.3億元。錢多是好事,但太多了也容易燙手,因為,背后都是有代價的。
據招股書披露,A輪(含債轉股輪的深創投系)、B輪投資方均與福建德爾7名主要股東簽署了附帶有業績承諾和回購條款的《股東協議》。雖然在2022年12月IPO申報前,各方又簽訂了補充協議對此進行清理,但相關條款并非“自始無效”,而是“附效力恢復條款”。
也就是說,股東協議中的這些特殊權利約定,在福建德爾IPO材料獲得交易所受理前一日自動終止。但這并不意味著風險完全解除:一旦IPO失敗,這些條款將自動恢復。屆時,投資方有權要求主要股東履行相應回購義務。
招股書中沒有披露兩份《股東協議》中關于回購的具體條款,但按照行業慣例,股權投資的回購金額一般是在投資本金的基礎上約定一個年化收益。
假設以5%的年化收益計算,要回購這部分股權可能需要超過36億元,這7名股東能夠拿出這么多資金嗎?
根據福建德爾的股權結構,這7名股東共持有該公司4.55億股股權,按照當時17.09元/股的價格,大約價值77.81億元。但是,它現在還值那么多錢嗎?
需要注意的是,對賭條款中,除了回購義務,還有業績承諾的條款。
02
高估值融資下的進退兩難
業績承諾和回購權一樣,都是存在于A、B兩輪融資股東協議中的特殊權利條款,并且同樣在IPO申報時終止,上市失敗則自動恢復效力。
與業績承諾相對應的義務是業績補償,即如果被投企業的業績未達到承諾數,需要按照約定條件對投資方進行補償。由于協議條款未在招股書中披露,業績承諾的具體金額無從得知,也就無法計算相應的補償條件。
但據招股書披露的福建德爾財務數據,公司2021年-2023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3億元、2.21億元、1.19億元,扣非后更是分別只有2.84億元、1.84億元、0.36億元。
也就是說,2021年參與A輪融資和2022年B輪及債轉股輪融資的投資者,入股后福建德爾的業績均出現了大幅下滑。在此情形下,福建德爾的業績承諾大概率沒有實現。
2022年最后一輪增資后,福建德爾投后估值已達177億元,對應2022年2.21億元歸母凈利潤,市盈率已達80倍!
很難想象這是一家未上市企業在一級市場的融資估值,許多二級市場的股票也達不到這個估值水平。并且,參與融資還有許多國資背景的機構,如深創投、安徽交控、龍巖投資、興杭創投等參與其中。
這種情況進一步推高了福建德爾對IPO發行市值的預期。
據福建德爾2023年6月30日申報的招股書,公司擬發行10%-15%新股,募集資金30億元,據此計算發行市值約在200-300億元。
然而,伴隨著公司業績的每況愈下,已經無法支撐福建德爾以這樣的市值去IPO。在2024年12月31日更新的最近一版招股書中,公司已將募集資金削減至19.45億元,發行新股的比例仍為10%-15%,以此計算預期發行市值已下調至130-195億元之間。
但即便這樣,也難以支撐。
據最新財務數據,福建德爾2024年1-6月歸母凈利潤為6401萬元,相當于2023年全年數的54%。這就是說,如果公司業績在2024年下半年沒有大幅增長,即便以130億市值計算,福建德爾的發行市盈率也將超過100倍。
在招股書中,公司將華特氣體、南大光電、雅克科技、中船特氣、中巨芯、多氟多、天際股份、南高峰、三美股份等9家企業列為可比公司,其中中巨芯尚未盈利,南高峰為新三板企業,因而不具可比性。《局市》對其余7家企業的估值進行了統計,發現它們的平均靜態市盈率為67.62倍,滾動市盈率平均值為61.13倍。
數據來源:Wind,《局市》制圖
如此看來,福建德爾要想達到130億的發行市值,在當前的盈利水平下,很難做到。就算發行成功,以177億估值增資的老股東也將錄得高額浮虧。
況且,公司還面臨復雜歷史沿革下的諸多瑕疵。例如,公司前身德爾有限的股東人數曾超過50人不符合《公司法》規定,股東屢次逾期出資,超過未分配利潤金額轉增股本等。
此外,福建德爾歷史沿革中還涉及多筆股權代持,其中最大的一筆是由主要股東黃天梁為一位自然人李煒代持,涉及610萬股,在公司申報前1個月即2023年5月,通過股權轉讓將代持還原。當時,這筆股權估值已超過1億元,但代持價格僅為1元/注冊資本。
據天眼查,李煒現任滬硅產業(688126.SH)常務副總裁并曾任該公司董事會秘書,滬硅產業處于福建德爾下游的半導體行業。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操作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