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新一期的單車基械匠。我們書接上回,今天我們繼續Shimano的品牌故事,前情回顧可以跳轉鏈接:
前言:
1973年,當第一套DURA-ACE套件出現在歐洲賽場時,這個以"耐久"和"極致"命名的產品正悄然孕育著一場技術全民化運動——這場持續半個世紀的工程革命,始于一個看似普通的四位數字編號。
一、600的破局:填補技術斷層的戰略產物
【Shimano贊助的首支環法車隊讓其鋒芒初漏,但是卻缺乏其他的拳頭產品】
1970年代的歐洲自行車市場猶如銅墻鐵壁。彼時的Shimano雖憑借DURA-ACE在職業賽場初露鋒芒,卻始終無法突破大眾市場的壁壘。產品線的結構性矛盾尤為突出:頂級競技套件與廉價通勤零件之間存在巨大的技術斷層,而歐洲消費者對"中間價位的高性能產品"需求日益強烈。
1975年問世的SHIMANO 600系列,正是破解這一困局的密鑰。作為首款面向中端市場的完整套件,其設計理念充滿實用主義:采用鍛造鋁材降低重量,通過陽極氧化工藝提升表面質感,使用樹脂綠鍍層減輕重量。
后撥安裝方式沿用Campagnolo標準。即便如此,作為套件,它還只能算的上是傳統產品的集合。
二、技術試錯:從美學革命到空氣動力學冒險
1978年的SHIMANO 600 EX系列開啟了現代美學設計的探索之路。
蔓藤花紋裝飾的后撥不僅打破了傳統套件的視覺固化,更暗藏多項技術突破:艙門式后撥腿的設計,實現了免截鏈就可以拆卸后撥,卡式飛輪花鼓支持更寬泛的齒比組合,全系統六角螺栓規格統一化。這些創新雖遭保守派質疑,卻為后續產品確立了模塊化設計基調。
同期推出的600 AX系列則成為技術移植的典型樣本。移植自DURA-ACE的空氣動力造型雖在風洞測試中表現優異,但復雜的導輪和后撥腿共用轉點的設計和初代索引變速的嘗試,讓后撥維護困難。
【后撥帶有索引結構,初代的索引結構指導很弱】
職業車隊維修日志中頻繁出現"導輪卡滯"和"變速延遲"的記錄。這次挫折讓Shimano意識到:頂級技術的簡化移植需以實用性為前提。
三、設計覺醒:計算機時代的精度革命
1983年的NEW 600 EX系列標志著現代套件美學的誕生。
首次采用計算機輔助系統介入開發流程,更為簡練優美的幾何造型取代了傳統手工打磨的曲線。
更具里程碑意義的是,其GS(長腿)后撥版本意外成為山地車變速器的原型——導板結構、彈簧張力比等設計要素,在五年后的Deore XT系列中清晰可見。
這代產品還完成了維修體系的標準化革命。全系統6mm內六角螺栓規格,使車手僅需單一工具即可完成整套保養。1985年的技術手冊曾提到,該設計將平均維修時間縮短了37%,這項數據至今仍是中端套件的基準線。
四、ULTEGRA元年:技術矩陣的成型
1987年的型號盡顯戰略野心。當"600 ULTEGRA"銘牌首次出現在6400系列上,三色條紋標識不僅是視覺革新,更是技術下放工程的里程碑。
SLR剎車系統的線性響應、SIS精準定位變速,配合從DURA-ACE移植的BIOPACE橢圓盤片,構建起完整的技術矩陣。市場反饋數據顯示,該系列在業余競技群體的滲透率較前代提升了58%。
【SLR剎車就和下邊的7900剎車一樣,是老款的不對稱雙軸設計】
【9100上的圏剎夾器是SLR-EV,屬于升級版本,左右剎車靴受力更平均,制動力度更大反應更快】
值得玩味的是,這代套件的技術手冊特別強調"競技級維護簡易性":雙樞軸卡鉗采用模塊化結構,變速線管走向預設理線槽,這些設計細節暴露出Shimano對入門級用戶的深度洞察。
【1997年,Shimano ULTEGRA 6500系列】
【2005年,Shimano ULTEGRA 6600系列】
五、電子化困局:兼容性代價與技術普惠
【2010年,Shimano Ultegra 6700系列問世】
【2011年 6770 DI2問世,2010年發布了6700系列】
2011年推出的6770 DI2電子變速系統,揭示了技術民主化的復雜面相。盡管移植了DURA-ACE 7970的電子架構,但電機體積過大、線纜管理系統笨重等問題飽受詬病。
【這個不協調的電機放置位置,無論是當年還是現在,都還是很笨重,和其一直以來的優雅掛不上邊】
更戲劇性的是,當廠商清倉10速系統時,市場突然涌現出大量改裝需求——人們發現這套"過渡產品"在二手市場的性價比遠超預期。但是隨著11速6870的推出,加之二者之間的不兼容,成為了用戶升級和產品之間的矛盾。
【正經的新瓶裝老酒,實際是用11速電變的配件,制造了一個10速后撥。只為留住10速用戶,特意用新電機組件生產的10速型號。】
從我查閱到的資料上來看,Shimano曾用11速的6870硬件逆向改造出兼容10速的6770-A型號,這種"新瓶裝舊酒"的方案暴露出電子時代的根本矛盾:技術迭代速度與系統兼容性難以兼得。某位產品經理在內部備忘錄中坦言:"我們不得不在創新成本和用戶忠誠度之間尋找平衡點。"
【2013年,SHIMANO ULTEGRA 6800 和6870 DI2同時發布】
六、現代范式:獨立技術平臺的崛起
2017年R8000系列的發布,標志著ULTEGRA完成了從"DURA-ACE替代品"到"獨立技術平臺"的蛻變。
油壓碟剎和ICE TECHNOLOGIES散熱技術的結合;支持32T飛輪的GS后撥型號,還精準命中了gravel車型的幾何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其外觀設計向初代600系列回歸,陽極氧化工藝的啞光質感與1983年的NEW 600 EX遙相呼應。
在最新款R8200的后撥結構中,依然能找到1975年初代產品的設計基因:導板剛性強化方案沿襲了初代的應力分布模型,樞軸軸承的密封結構改良自1987年的6400系列。不同之處在于,數控機床將零件公差控制在5微米以內,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應用使重量較初代減輕了63%。
結語:技術民主化的持久戰
從1975到2023,跨越48年的20代產品更迭,"600"的編號早已隱入歷史,但技術下放的工程哲學始終未變。當今ULTEGRA套件中,超過70%的技術模塊源自三代前的DURA-ACE創新,這種"延遲滿足"的技術遷徙策略,恰是Shimano掌控市場節奏的底層邏輯。這或許印證了那個永恒的真理:真正的技術創新,永遠建立在對傳統的深刻理解之上。
今天的故事就先到這里,更多Shimano歷史故事,還望持續關注。單車基械匠,給您帶來更多新奇,好玩,有趣實用的單車知識。
[參考說明]
本文技術參數參照Shimano歷史上的100件產品;Disraeli Gears網站;Shimano歷年產品手冊;Shimano官方網站;及部分中文互聯網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