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兩篇文章就提到,過去是增量時代,品類為王,而現在是存量時代,人群為王。
人群時代,說白了就是搶人頭的時代。做消費品的底層邏輯變成:品牌生意規模=人群心智滲透 x 人群 LTV x 人群裂變率。
而搶人頭,不是簡單把人弄進來一次成交就行,而是關注精細化的人群運營。以前講從認知到購買,后來又加上了復購、推薦,讓愛你的人更愛你。
怎么做人群運營?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說:做品牌就像養魚,做效果就像釣魚,要做品效合一,那你就必須一邊養魚、一邊釣魚。
現在已經到了 2025 年,增量已經轉存量,池塘里的那點魚早就不夠品牌釣的了。
所以我提出一個新觀點:存量時代做以人為本的全域增長,本質是什么?
品牌必須一手會養魚塘,一手會做海王。
一手搞紅利,一手建壁壘。
長期來看,品牌操盤手要會養魚塘,留存會員,建立起長期用戶資產和品牌壁壘,持續為品牌創造價值。
短期品牌要能用“海王”的邏輯,利用這些會員,不斷圈“準”人進來保證成交,保證品牌有活水引入,有有效行為。
短期有紅利,長期有壁壘,品牌才能既不變又應變。
也就是說,品牌需要關心三件事:魚養得好不好,撈魚的池塘夠不夠準。更重要的是,這兩個環節能不能聯動,做成一個能循環起來的生態,把效率提上去。
01
存量時代,養魚塘是關鍵中的關鍵
市場增量轉存量,所有品牌人都有的一個體感就是,獲客成本越來越高。
我曾經開玩笑地說,只要你敢在品牌名前面加上夠多的限定詞,那你肯定能變成賽道里的 TOP1。
的確,中國市場這么大,即便是細分細分再細分,也總夠養活一個品牌。只是,但凡切一刀,必然會導致整體的用戶池子變小?,F在平臺的流量紅利本來就少,加上競品不斷進入搶量,很多還在用海量投放拉新的思路,我出五毛你出一塊,成本于是被抬得越來越高。
存量市場的另一個共識是,品類邏輯失效,圈層之間的價值觀正在越來越拉大,競爭關鍵從拼品類變成拼人群。
原來我們說上火就喝王老吉,現在是一群人有一群人的降火飲料,我憑什么要喝王老吉?
用戶主權的時代,要讓自己被選擇,關鍵是贏得用戶的心,自然地融入他們的生活,潛移默化的成為生活場景里的重要角色。
增量時代的品牌生意規模 =品類滲透率*渠道滲透率*動銷。
存量時代的品牌生意規模=人群心智滲透率 x 人群 LTV x 人群裂變率。
從這兩個公式就可以看出,存量時代品牌必須要做的就是精細化運營,也就是“養魚塘”——經營上拉長 LTV(生命周期總價值),品牌上提高 NPS(凈推薦值)。
很多品牌早就走在了前面。比如,我之前采訪過小仙燉的董事長,小仙燉做的是鮮燉燕窩,保質期只有 15 天,燕窩又是一種得吃半年才能感受到效果的滋補品,所以小仙燉從 19 年就開始推“周期解決方案”,也就是用戶可以買各種禮品卡,從按周、按月到按年,時間越長價格越優惠。
而且,為了保證他們吃的方法是對的,小仙燉還給用戶配了 1V1 的私域顧問,不管是產品選擇、售后,還是日常有什么養生方面的疑惑,都可以直接在私域里提問。這些動作都是在“養魚塘”,提升品牌好感度,讓用戶愿意買更多。
很多人一聽到要拉長 LTV,第一反應就是:那我多出點新品,多打點折,他們不就來買了?
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新品和折扣可能讓他們多買一次兩次,但這很可能是個負循環的開始,結果就是“不促不銷”和“不推不銷”。品牌如果想躺著也能贏,可以怎么做?
我想到了之前和周宏騏教授聊天時他提到的一個關鍵詞叫做“游戲力”。
玩是人性的本能,所以品牌可以嘗試為用戶打造一個“游樂園”:
簡單的比如簽到積分徽章禮物等等,保證用戶的活躍度,提升品牌的存在感。
更進一步,還可以內容在用戶和品牌之間建立好感度與更深的忠誠度。畢竟,用戶花在品牌上的時間越久,就越有可能產生感情;而在游戲中獲得快樂,本來就是在追求使用價值之外的精神價值,直接把品牌帶上了一個新高度。
02
光運營存量不夠,還是要當海王
不過,就算你再養魚塘,怎么都還是會有自然流失的,而且俗話也說,羊毛不能逮著一只薅。
也就是說,品牌不能只運營存量,還得把池子做大,也要把增量做上去,要能提效——也就是我們說的做“海王”,去大海撈魚。
理解不難,操作很難。最大的問題是,2025 年的海和 2019 年的海,早就已經不是同一片海了。
今天營銷環境越來越碎片化,用戶不像過去那樣聚集,而是被平臺、被興趣彼此分割開,從一大群變成了很多小群;而且,品牌的預算收緊,沒錢試錯了。
同樣是做海王,以前 cpm 低的時候,品牌做的是大浪淘沙型的“泛海王”,下一次海就能覆蓋 1000 人,里面只要有 100個人被你帶回來就行。
而現在,品牌要做的是帶“心智”的“準海王”,下一次??赡苤荒芨采w 100 人,但有 80 個人被你帶回來就是勝利。
怎么成為“準海王”?答案是,就靠你養的那些“魚”。
因為你養魚塘,所以你知道你要找什么魚,能歸納總結出誰是你的核心用戶,然后把這群人放大。
而且,因為你養魚塘,你的鉤子也會更準,你還可以根據核心人群的偏好,設置好你的“魚餌”,讓公域的魚一進來,立刻就有效果、有轉化。
同時,一旦你的魚認可了你,積累了品牌心智,他們還會自發地帶魚進來,也就是我們說的推薦 NPS。
舉個例子,去年瑞幸咖啡找到電視劇《玫瑰的故事》去做聯名,就是個“準海王”的代表案例。
瑞幸的核心用戶,簡單來說就是一二線城市的學生和年輕白領,他們要么即將踏入社會,要么在事業的奮斗和上升期。這群人其實和《玫瑰的故事》中的主角黃亦玫很一致:認真勇敢、積極向上,獨立自由地走在成長的路上。
對他們來說,咖啡要有性價比,有品質,有社交談資。
靠著對自己核心人群的理解,瑞幸選定《玫瑰的故事》這個騰訊視頻底下的大 IP ,合作劉亦菲推出了“黃玫瑰拿鐵”,并且一系列精準內容,包括聯名周邊、聯名壁紙、專屬視頻號直播、短視頻等等作為“魚餌”,在各個觸點吸引住了這群和黃亦玫共享精神世界的年輕人。
過了兩個月,瑞幸又官宣了劉亦菲作為全球品牌代言人及茶飲首席推薦官,和無數個奢侈品共享了一把代言人。我還看到一條很搞笑的評論是,“九塊九的瑞,帶上了 LV 的味”。
從自己的“魚池”出發,瑞幸借助熱門的影視劇 IP 疊加代言人完成了流量從獲取到放大,甚至還拉高了品牌調性,怎么不算是一款專業“準海王”呢?
04
全域營銷時代是品牌結構化轉型的時代,認知高度決定轉型速度。
營銷環境碎片化之后,新的營銷場就變成了一片大海,這片海需要會養魚塘的新海王,帶著你的品牌心智去針對性地搞“海王式營銷”。
這時候,過去的流量思維也是時候切換為生態思維了。好的平臺生態,能夠幫助更多品牌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市場里,找到新的機會,也只有找到一個合適的生態,才能更精準的去圈人養人,做到短期抓住紅利,長期構建壁壘。
您的認可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