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子,你先
漢口、武昌,一衣帶水。
閱讀理解要善于舉一反三,把前面這句話翻個面,就會讀出:武漢是一座被長江劈成兩半的城市,武昌和漢口,隔江相望,并肩而立,也較著勁兒。
當左岸的江漢關鐘聲于早八點撞碎晨霧,右岸的武昌江灘跑步正歡。當漢口老桿還在山海關默默檢閱排隊過早的游客,武昌高材生們已經穿過長江中心奔向阿里大樓。
長江兩岸,一面是繁花深處的里分街坊,一面是白云黃鶴的古城人家,是你你選哪邊?
長江成就了武漢,武漢人成就了江城。
武漢的長江,極目楚天,一條blingbling的金絲帶,穿過楊泗港的秋葉黃,流向天興洲的綠意。在這里,長江不再是洪流的軌道,而是武漢人生命力的曠野。
我們制作了一張《武漢兩岸生活全景圖》,兩岸生長出的橫豎坐標,都是武漢人留下的凌波微步。看看其中有沒有你的故事?
請翻轉手機90度,橫屏觀看
不難發現,武漢人的生活與長江息息相關,一個武漢人一生中平均過江2000+次,全城40%的超高層建筑沿江而立,80%的百年歷史建筑濱江分布……
長江是城市的排面,也是生活的巨流。
||鸚鵡洲長江大橋
在江漢關倒數鐘聲跨年,在中華路看落日打頭,在鸚鵡洲看橋身把江面染成橘子氣泡水,在江風中一起走過長江大橋……每個武漢伢都有一段、好多段關于長江的記憶,一想起來,心中就會波光粼粼。
我經常跟屋里人分享最近江邊的多彩生活,“我們把二橋橋墩當銀幕,一群人面對江看電影!”他們聽過只是淡然一笑,好像不覺得蠻稀奇。后來我才曉得,時尚就是一個輪回,這都是前輩們“玩得不要的。”
|| 二橋橋墩電影院
七十年前,武漢首個免費開放的公園設立在長江左岸,人稱“濱江公園”。到了八十年代,這里擠滿了花鳥市場、K歌房、露天電影院、溜冰場和游泳池。
網友@大武漢黃鶴樓 在濱江公園學會了游泳,“每天來游泳的成百上千,黑壓壓一片。”
在這里游泳久了,他萌生了渡江的想法。“我們從江漢關碼頭坐輪渡到對岸的中華路碼頭下水,難點在于搶渡漢江的入江口,如果不順利,就無法在濱江公園上岸,只能多游兩百多米去三陽路。”
在濱江公園夏天玩水,冬天玩溜冰,“玩累了開一瓶‘濱江牌’汽水,那個時候的江景,不比你們現在江景咖啡館差。”
||冬日限定江心小路
去年十月,長江給了所有武漢人一個“橫渡”它的機會,露出了心中的小秘密:一條冬日限定江心小路在鸚鵡洲長江大橋下鋪展開來,“晴川歷歷鸚鵡洲”總算是看到了洲。
武漢人蜂擁而至,抓緊這個跟長江親密接觸的機會。
2024年中秋煙火秀,萬發煙花在長江上空鋪展600米畫卷,空前絕后。上百萬武漢人(不夸張)在江邊找最佳觀賞點位,這時候,那個亙古不變、爭論百年的老問題突然又浮上水面:
“哎,漢口武昌哪邊好些?”
每個武昌人都有一個漢口朋友,反過來也是。
“說實話,我還是覺得你們漢口的有點裝。”熟了就會說這個“實話”。
漢口朋友也不多說:“呵呵,你們武昌的。”
武昌人和漢口人“暗戰”了幾輩子,誰都沒有低過頭。
||江景琴房
漢口朋友小李最愛拿沿江鋪陳開來的歷史風貌區說事:“我最喜歡出太陽的時候,從梧桐樹下的紅磚小獨棟一路walk到江邊,把郝夢齡、勝利街沿路小店逛個遍。”末了來一句,“可惜武昌找不到這種位置。”
這個話題,武昌人么辦?不接條就完了撒。
有的是機會把場子找回來:“武昌主要是學校多,我們一般在大學操場散步,走兩回,人都青春些。你曉得武音的琴房大樓嗎?無敵江景。”
||一元路
早先都覺得漢口一元路能坐路邊喝酒相當chill,現在武昌濱江搞兩杯也蠻有味。
你黃鶴樓是地標像么樣咧?我巴公房子是必拍。漢口江灘蘆葦蕩一年一度,武昌落日劇場最美夕陽天天都有。
||孤獨的“帽子”樹
||漢口江灘“一家五口”雕塑
武昌江灘“孤獨的樹”“孤獨的帽子樹”一棵比一棵紅,漢口江灘心想:我一家三口雕塑怒變一家五口,緊你克孤獨,我們要幸福!
就連萬象城來武漢,都化身端水大師,漢口、武昌各一座。是的,我們武漢有兩座萬象城。
||武昌萬象城落日劇場
武昌萬象城開業那天,武昌人都去捧場了,他們站在七樓:“我們武昌也有萬象城了,可以看江景的那種,你們漢口的冇得吧?”語氣有點拋。
馮翔歌里唱的武昌人消費娛樂就要“過漢口”的老傳統,現在的確過時了,翻篇了。
||巴公房子
還記得上大學的時候,只要遇到武漢人,開口多半是:“你是(武漢)哪里滴啊。”要是武昌的對上了漢口的,通常會不經意搞一句:“哦,聽口音就覺得是。”
這句話蠻微妙。漢口人覺得“武漢話以漢口為正音”,武昌人心想“莫忘了武漢話源自武昌官話。‘搞么斯’‘服周’都是我們武昌先講的。”
(明明是“不服作”咩。)
不知不覺地,大橋一座接一座,地鐵隧道三天兩頭又過了江,武漢人再不得笑漢口的找武昌的談戀愛是異地戀了,爬黃鶴樓不會讓武漢人的純血不純了,漢口滿大街都是來打卡的武昌大學生。
到頭來,總不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幾年,兩岸的競爭終于從日常嘴勁升級為城市能級的巔峰對決。
其實,武昌自古就不像漢口,大部分時間里,并沒有把沿江當作臉面來經營。
武昌古城背靠蛇山圍合內守,黃鶴樓前身是瞭望塔,目的是防范江面來敵,發展方向一直是內陸腹地。
第一個意識到要重點經營武昌濱江的人是清末總督張之洞,1900年他在《請自開武昌口岸折》中提出把武昌沿江(“武昌城北十里外”,約今徐家棚一帶)開發成通商口岸,就像對岸漢口那樣,“將來商務必然繁盛”。
這一“將來”,就是一個多世紀。直到近年,武昌濱江終于翻天覆地面目一新,一改從前煙囪廠房的粗獷面貌,昂起了頭。
曾經的武車廠區,如今立起長江中心400米超塔。徐家棚老火車站舊址,變身TOD綜合體,就不談旁邊的華中最高樓了。阿里巴巴華中總部、國鐵城投總部及勁牌武漢總部的率先入駐,疊加華中數創科技走廊的規劃落地,武昌濱江正以產城融合之勢加速蛻變。
隨著全國規模領先的6公里地下空間環路即將通車,地上地下立體聯動,串聯起武昌萬象城、親橙萬象匯等核心商圈,月亮灣城市陽臺融合工業遺跡與江灘景觀的更新,構建濱江新地標。
這一系列產、城、人要素的深度融合,武昌濱江迎來繁華與品質兼具的黃金時代。
一時間,對岸多少輸了氣勢。江漢關下來一字排開的百年洋房們固然優雅永不過時,但又不能拆又不能改。
漢口,你往哪兒建?
漢口自開埠起便依水生財,城區擠在江邊長成狹長地帶,一直受“缺地”困擾。早在1930年代,民生路至江漢路段的江灘,建筑密度就已高達70%。當時德國工程師路易斯?凱爾納在《漢口市政建設意見書》中寫道:“沿江建筑如鎖鏈束縛城市,亟需向鐵路以北發展。”
直到近幾年,“長江新城”頂層設計落地,漢口終于又可以沿江鋪展。
這一盤,二七濱江擼了擼袖子:我來。
|| 二七濱江
于是乎,周大福金融中心以475米刺破天際,泰康金融中心玻璃幕墻流淌光澤,二橋、二七橋上下化身大都會秀場。
這一下,兩岸競爭共進,愈發熱鬧了。
而今二七濱江、武昌濱江的連線喊麥,多年前就已注定。
上世紀武漢長江大橋通車前,火車從北京到廣州,得在武漢坐船過長江,火車在今漢口二七濱江劉家廟上輪渡,在武昌濱江徐家棚上岸。如今右岸江灘上大家打卡的鐵軌,就是當年火車輪渡的遺跡。
||武昌濱江
現在,二七濱江正以"垂直華爾街"的野心重塑漢口天際線,武昌濱江則以"長江文明之心"拓展千年古城格局,這場百年競合從未如此勢均力敵,兩岸競爭共進推動江城繁榮的大戲來到了白熱化的高潮。
這場兩岸百年大戲少不了華潤置地的深入參與,對外建設國際化大武漢,更新濱江主軸封面,對內打造更高品質、更精致的武漢。正如他們所說,一切“為更好的武漢”。
在左岸,華潤置地·武漢天宸的落地,如同在城市的金融脈搏上輕輕系了一條緞帶,二七濱江4.0時代首個低密洋房住區橫空出世,以主城煥新力、生活場景力、產品生長力三大維度,重新定義二七濱江奢宅新標準。在右岸的溫柔褶皺里,華潤置地·中寰悅府于武昌濱江內環的繁盛中心,以“悅系”+“兩座萬象系商業”的組合,打開城市新一代高定奢居與城市繁華生活新的想象。
3月中旬,華潤置地武漢天宸和中寰悅府,舉辦了春日活動,共慶長江上新。
“不爭了,你做的高樓還不是給對岸的我看的。”
1930年的粵漢鐵路輪渡碼頭上,列車排隊登船,在武昌徐家棚與漢口劉家廟間擺渡。當年那批輪渡工人不會想到,百年后同樣的坐標上,華潤置地武漢天宸打造的低密生活樣板與中寰悅府的濱江藝術館隔江輝映,歷史與未來,煙火與繁華,澎湃洶涌。
當2025年的春風掠過長江玻璃幕墻,兩岸建筑群倒映著同一輪江月,折射出的卻是兩岸競合的璀璨光譜。
長江在武漢的字典里從來不是阻隔,而是舞臺的中央軸線,兩岸的晨昏線以江為界,卻又因江相融。
武漢人早已參透,選擇武昌或漢口,這是一道怎么選都不會錯的難題。
華潤置地·武漢天宸
活動時間:3月19日起
來城市展廳打卡,送東湖櫻花園門票或文創禮包(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武漢天宸城市展廳(地鐵1號線二七路站)
華潤置地·中寰悅府
活動時間:3月22日-23日
武昌萬象城·大家甜心節·甜品咖啡烘焙市集
來訪外展點贈送甜蜜好禮(數量有限 領完即止)
武昌萬象城1F 中寰悅府城市展廳(2號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