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中國訊下午三點,走進貴州省黔南州中級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現代化的大廳寬敞明亮,來來往往辦事的群眾卻很少。
“怎么來辦事的群眾這么少?”印象中前些年法院的訴訟服務大廳應該是一派繁忙景象,何況這個點正是辦事高峰期。
“人少就對了!”中心負責人陸梅笑得說,“現在都是‘數字’法院,老百姓不用來,手機上點一點,就能立案、繳費、查詢、參加庭審,又方便又高效。”
網上立案、線上繳費、視頻庭審、“云端調解”.....近年來,黔南法院系統持續深入推進數字法院建設與應用,加強現代技術與法院工作融合,以數字技術為有力引擎,通過構建“基礎設施—智能應用—司法服務—數據治理”四位一體模式,推進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方位智能服務、全流程依法公開,2024年以98.2%的電子送達覆蓋率、99.57%的跨部門協同辦案效率,蟬聯全省數字法院建設榜首,人民群眾滿意度連年來穩居全省法院前列,為少數民族地區的法治建設注入蓬勃活力,讓司法“數字紅利”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眾。
服務群眾更便捷
“真沒想到‘云法庭’這么方便。不用花幾千元的路費,僅僅連個網,就把問題解決了,感謝法官!”近日,三都縣人民法院僅用50分鐘以在線"云調解"方式成功調解了一起當事人均在異地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整個遠程視頻調解過程規范有序、畫面清晰,全程同步錄音錄像,通過承辦法官的耐心釋法,雙方當事人當“庭”達成調解協議。當事人為法院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務“點贊”。
遠程視頻開庭
貴州澤豐(都勻)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彭國權坐在辦公室里,輕點鼠標,一份訴狀和相關證據就上傳到了“人民法院律師服務平臺”申請立案,時間不長,他就收到了都勻市人民法院通過審批的反饋信息。隨后,他點擊鏈接,在手機上繳納了訴訟費,立案成功。
“之前立案,需要前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辦理,一來一往,最快也需要一個小時以上。而現在,不用出門,網上就能辦理,還不耽誤辦理其他事情,真是方便多了,”彭國權有感觸地說。
類似場景已是黔南州兩級法院的常態。在數字法院建設的大背景下,黔南法院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打造“24小時自助訴訟服務站+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12368熱線”三位一體服務體系,堅持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為當事人提供了全天候的訴訟服務渠道。一方面,全州兩級法院對訴訟服務中心進行了全面的智能化升級,優化線下訴訟服務中心配套,打造標準化“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均配備自助立案、自助查詢、自助打印文書等設備,提供自主式便捷服務,實現“一站通辦”。另一方面,推進線上訴服全天候,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全面推進數字訴服中心建設,構建“一網兩端”服務體系,充分利用訴訟服務網、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12368訴訟服務熱線,24小時提供網上立案、網上退繳費、網上調解、網上庭審、網上閱卷等在線服務,實現全天候“智能辦”“一網通辦”,讓老百姓“最好不用跑”。
當事人線上簽名確認信息
“全州法院都開設網上立案服務窗口,加快對跨域立案和線上立案的受理審查,跨域立案響應時間平均縮短至30分鐘,完成網上立案審查平均時長不到3天。”黔南州中級人民法院劉劍介紹,2024年,全州法院線上立案率70.21%、線上立案成功率74.01%、調解3.1萬件、庭審4.1萬件、送達45.9萬次,累計為6萬多人次的外出務工人員提供了高效服務,實現了群眾打官司“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的目的,有效減輕人民群眾訴訟負擔,降低司法成本,讓司法服務真正實現“一鍵接入、觸手可及”。
助力審執更高效
案卷、文件堆積如山,曾是黔南很多法官辦公室里的一道特色風景。而今,數字化的電子卷宗把辦公室“打掃”得“寬敞明亮”,“無紙化”辦公辦案成為新常態。
“鼠標一點,我就能看到案件的全部卷宗,不用樓上樓下跑著申請借閱了,告別了堆疊如山的卷宗和來回傳遞的流程,也沒有繁瑣的目錄校對。”提起數字化的電子卷宗,福泉市人民法院的干警都抑制不住地高興。“‘瘦身’后的電子卷宗,既方便了當事人查詢,又提高了辦案效率,也讓法官能更專注于案件本身。”
黔南兩級法院堅持以“一體兩翼三大工程”戰略安排為抓手,抓實數字賦能,深化全流程網上辦案辦公和電子卷宗“單套制”歸檔改革,全面實現電子卷宗隨案生成,全州法院增設“電子卷宗服務中心”,建成無紙化會議室14個,從網上立案、電子送達、線上開庭到最終的裁判文書制作,已基本實現了全流程無紙化辦案,實現了訴訟卷宗電子化和訴訟檔案信息化全覆蓋,電子卷宗隨案生成率和“單套制”歸檔率分別達到98.35%和65.52%,平均每個案件的電子卷宗歸檔周期縮減到45天,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法官少跑腿”,促進數字科技賦能審判執行工作提質增效,助力法院工作現代化。
黔南中院互聯網法庭
無獨有偶,黔南州法院充分運用5G技術,加強數字法庭建設,推進“云端”開庭成常態。全州完成167個科技法庭的升級改造工作,規范“云端法庭”流程,配備了先進的同步錄音錄像、電子卷宗、語音轉寫的三同步系統以及電子簽名板,實現了庭審語音識別、文書智能輔助生成等功能的多向集成,庭審時長平均縮短33%,成為法官辦案和群眾訴訟的好幫手。同時新增互聯網開庭和“云端調解”功能,實現法官、調解員、當事人身處不同位置,隨時隨地開庭、調解糾紛。
三都自治縣人民法院會同江蘇常州、浙江安吉等地法院建立調解室,實現跨省視頻解紛;都勻法院勻東法庭設立材料智能收轉柜,支持24名當事人同時寄存材料....這些都是基層人民法院為滿足群眾多元訴訟需求,解決訴訟難、訴訟累的積極探索和生動實踐。
“現在所有文書都可以通過電子方式送達,全州法院完善送達機制,開通電子送達系統,實現“一鍵送達”,強化統一管理、統一服務,有效解決“送達難”。”黔南州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書記員林君說道。目前,全州法院電子送達率達到98%以上,實現了訴訟文書送達“零距離、零等待”。
跨部門協同辦案機制在黔南州也運轉得高效順暢。通過與公安、檢察院、司法行政機關實現政法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黔南州兩級法院成功實現審判執行、減刑假釋、社區矯正、電子換押等全流程線上辦理。
2024 年,通過“貴州省政法機關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 的應用比例高達 99.57%,其中采用單軌制辦理的案件數為2216件,占比74.09%,電子換押率 100%,減刑假釋線上審批率 100%,跨部門協同辦案模式已成為司法高效運行的新常態。
陽光司法更規范
走進都勻法院勻東法庭,在訴訟服務大廳的左側,是一塊約10平方米的LED全彩顯示屏。“這是法院和干警、社會公眾及時溝通的橋梁。”勻東法庭庭長王堯歡介紹,通過這塊大屏,對外可以宣傳法院、展示法院風貌,對內也是實時發布法院信息、方便院務通知傳達、便于訴訟信息展示的媒介。
強化審判執行全流程監管,做到“立案上網、全程在網、結案出網、痕跡留網”;裁判文書、執行信息、審判流程、庭審直播等信息的公開展示,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近年來,黔南州法院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不斷創新管理手段,構建數字法院的 “最強大腦”,運用客觀可靠的數據賦能審判管理,服務審判工作開展,健全制約監督機制,不斷提高審判工作的科學化、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司法服務質量,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人民法院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
黔南法院審判數字化管理平臺
據統計,全州法院每年要審理約13萬宗案件,如何對海量的案件進行有效監督?黔南中院自主研發全省首個案件流程節點管理系統等,建成審判數字化管理COSC平臺,構建覆蓋立案、審判、執行全流程的10個子系統,打破不同業務系統間的數據壁壘,整合審判管理、執行流程、執行案款發放、等多個現有業務平臺的各類關聯數據,對審判執行工作實現全方位、全天候的數據分析、風險梳理和自動預警,達到“消已病、止初病、治未病”的效果。同時做到常態規范、適時監督并向基層法院推廣,促進黔南州兩級法院向優質高效的現代化方向發展。
每一起司法案件的高效、妥善辦結,都關乎案件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彰顯司法為民情懷。黔南州法院始終堅守案件質量生命線,充分利用智能語音識別、文書智能編寫、智能糾錯校對、關聯案件智能推送、類案智能檢索等智能化辦案輔助系統為審判執行工作提質增效,讓法官從繁重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更加專注于案件的審理與裁決,確保裁判的公平公正。
同時通過智能化措施全面落實院庭長對“四類案件”的監督管理職責,防止違規干預;所有審判執行流程節點均通過信息化方式實時推送,讓當事人能夠及時了解辦理進程,深入推進陽光司法;對法官的行為模式和審判數據進行分析畫像,加強內部監督,有效預防作風不嚴不實、工作不慎不細、判執不公不當、人員不凈不廉等風險問題;推進訴訟服務線上線下好差評,讓群眾監督辦案、感受公正。
數字法院建設并非一時一事,未來,黔南州法院將致力于構建全流程數字化的少數民族地區司法生態體系,持續深化數字法院建設,以數字轉型推動司法審判工作提質增效、推動審判監督管理現代化、驅動訴訟服務體系更加高效便捷,為實現更高水平的“數字正義”貢獻黔南法院的智慧與力量!
編輯:張峰 復審:張皓則 終審:趙嫣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