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多
嘗鮮餐廳|順城購物中心
傲客自費試吃第1145家 嘗鮮評級通過第606家
這是一家會讓糾結的天秤座感到焦慮的小炒店。
早到的朋友被菜單海淹沒,拍下來發給我呼救:你快來!菜單實在太多了!
本來以為是小吃店的規模,竟然滿滿四頁菜單,光一個豆腐就能做出18種花樣,主食占了2頁,炒飯泡飯燴飯蓋飯… 你實在想不出吃什么,還有“隨便炒飯”“隨便泡飯”,把決定權交給大廚的勺子。
嬢嬢身兼數職,點單也是手寫,實在忙不過來,客人便接過筆和點菜單自己下單。
現在新開的店點單大多已經電子化,只有老館子還在堅持手寫菜單的傳統。但有一點不好,看不到缺菜或售罄,我們遞上的點菜單被打回三次:這個賣完,那個缺貨,修修改改才定下來。
云南的酸筍入菜不比廣西少,滇南雨季來臨前,一口帶著發酵后酸辣的湯,能悄然喚醒胃口。
將牛肉剔去筋膜,斜刀切成蟬翼薄片,刀鍋底墊上酸筍絲,鋪肉時像排兵布陣,熬出的紅湯咕嘟咕嘟,牛肉吸足酸鮮,舀湯泡飯,酸味直鉆鼻尖兒。
脆脆的酸筍,耐嚼的牛肉片,整碗酸香開胃。
只有兩個人,井然有序細密配合,十平米的老廚房里,鐵鏟與炒鍋的撞擊聲叮當作響。大廚總在灶前顛鍋,騰起的火焰映亮他常年熏黃的圍裙邊;嬢嬢立在一旁的案板前,刀起刀落間,食材便服帖地列隊待命。
本來很想試試招牌的餌塊回鍋肉,我們點單時候已經臨近打烊,只好換成洋芋。五花肉片在熱油里蜷成金盞,焦邊與肉脂碰撞時迸出葷香,肉片也變得焦黃,藏在洋芋片里難尋蹤跡。
當洋芋與回鍋肉在鐵鍋里相逢,糊辣椒的煙熏香、蒜苗段的青辛氣、還有幾粒偷偷炸成金甲的油渣,在鑊氣中織出一張香脆與軟糯交錯的網。
沒有印象中的回鍋肉那么油膩,夾一筷送入口中,洋芋片軟糯,五花肉滲出帶著豆瓣醬回甘的油汁,像這場葷素博弈里意猶未盡的余韻。
云南菜館必不可少的經典菜。肋排沿骨縫拆成小寸段,料酒與花椒粒揉進肌理,復炸出鎧甲般的焦黃酥殼。薄荷葉裹薄漿炸成翡翠脆片,與排骨堆作小山。
薄荷葉蜷成墨綠脆片,排骨則透出金棕焦邊。咬開時外皮酥松,內里仍保有肉汁,薄荷的清涼感順著熱氣升騰,恰好解了油膩。酥脆的炸薄荷,若有似無的花椒香,是十幾年油鍋里練出熟能生巧的分寸感。
花菇傘蓋內褶藏著褐色星辰。用溫水喚醒菌子,菜心吸飽菌汁,素淡里藏著葷香。
菜心焯得翠生生,咬下時莖部迸出清甜汁水,葉脈還掛著薄鹽勾出的鮮。小香菇更嫩,煨得綿軟卻不失筋骨~ 傘蓋褶皺里蓄著醬汁,滑過舌面時溫柔裹住菌蔬,把山野氣馴化成家常的妥帖。
作為云南人太喜歡“鬼火綠”這種本地化的菜名,哪怕嬢嬢提醒了就是辣椒拌辣椒,也堅定點單。
螺絲椒與紅艷的小米辣剁成末,小米辣的鋒芒劈開味蕾,辣味余燼在喉頭燎原。洋蔥脆生生地穿插其間,滲出幾絲清甜,其實沒有想象中辣,正常辣度反而有些爽口。
但是不能吃辣的朋友尖叫:“難怪叫鬼火綠,辣得人天靈蓋都要起義!”
當暮色漸深,最后一桌客人散去,一人用絲瓜瓤刷洗砂鍋,一人收起門口臨時支起的小桌。他們的影子被白熾燈投在油漬斑駁的菜單上,二百多道菜名在午夜時分靜靜反光。
寶華大飯店 | 火車北站
淮揚居 | 南強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