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大爺還是沒經(jīng)得住誘惑。
大家最討厭兩種人:一種是滿嘴正義、滿腹生意的偽君子,
另一種是愚蠢得無以復加、卻偏偏要裝聰明的家伙。
司馬南,恰好兩者兼具。
圖源:紅星資本局
就在剛剛,據(jù)央視報道,北京稅務部門發(fā)布公告,司馬南因偷稅漏稅,被罰款近927萬元。
圖源:央視新聞
具體來看,
經(jīng)查,司馬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間,通過隱匿收入、虛假申報等手段,少繳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稅費共計462.43萬元。
此外,其實控企業(yè)北京某影視策劃中心通過虛列成本費用,違規(guī)享受小微企業(yè)優(yōu)惠政策等方式,少繳企業(yè)所得稅75.32萬元。
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稽查局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司馬南及其實控企業(yè)追繳稅費款,加收滯納金、罰款共計926.94萬元,已全部入庫。
這下好了,長期以來靠著“反美斗士”身份招搖過市、把自己包裝成正義使者的司馬南,終于被稅務鐵拳砸了個正著。
他一邊痛罵資本家無良,一邊卻把資本家最拿手的“避稅”手法玩得爐火純青,
這種自相矛盾的戲碼,竟然能在網(wǎng)絡輿論場上演這么多年,不能不佩服他對人性的精準拿捏。
現(xiàn)在,我們就來挖挖司馬南的“財富密碼”。
司馬南的撈錢之道,簡而言之,就是把“反美”當生意,把“愛國”變現(xiàn)。
在2015年的一檔節(jié)目中,司馬南對著其美國友人:“這簡直是神仙待的地方(美國某小鎮(zhèn)),想天堂也不過如此。”
“我這輩子做過很多壞事,想不到我活著的時候就能來到天堂(美國某小鎮(zhèn))”
而在2022年的一次談話中,司馬南對美國的態(tài)度卻180度大反轉:
“實話說,美國那個鬼地方,你倒找我錢我都不去,有啥意思嗎?”
圖源:B站
現(xiàn)在來看,司馬南的主要變現(xiàn)方式,就是“流量經(jīng)濟+粉絲經(jīng)濟”。
目前,司馬南在抖音坐擁3736萬粉絲,
圖源:抖音
在微博還有321萬粉絲。
圖源:微博
不得不說,夾頭哥深諳當今自媒體時代的“情緒”邏輯,牢牢抓住了一部分民族情緒高漲、對外部世界充滿警惕的網(wǎng)民。
他的“反美”論調一方面迎合了特定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又能不斷制造熱點話題,讓自己在信息流里頻頻出現(xiàn),吸引粉絲增長。
粉絲多了,廣告代言費自然滾滾而來,平臺分成、直播打賞,也成為他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
其次,他還有更高階的“撈錢手段”,就是商業(yè)運作。
這次稅務局的通報揭示了一個關鍵細節(jié):
司馬南設立了一家“北京某影視策劃中心”,這家企業(yè)的存在,絕不是單純?yōu)樗摹耙曨l創(chuàng)作”服務,而是一個稅務籌劃的工具。
從查處結果來看,他通過這家公司虛列成本、違規(guī)享受稅收優(yōu)惠政策,目的就是為了少繳稅、多撈錢。
在筆者看來,他的商業(yè)模式不僅僅是賺粉絲的錢,更是在資本市場里深諳門道,利用政策漏洞,把自己的財富最大化。
司馬南的“反美”生意經(jīng)。
如果說司馬南只是靠做視頻、靠粉絲打賞掙錢,那還不算“高明”,畢竟網(wǎng)紅界有的是人能干這事。
他真正的“聰明”之處,在于他懂得如何利用“反美”這張牌,巧妙地將自己的商業(yè)利益合法化、合理化,甚至“道德化”。
在互聯(lián)網(wǎng)輿論場,司馬南使用的“民族主義”是門好生意,甚至可以說是一門穩(wěn)賺不賠的生意。
圖源:B站
司馬南精準地抓住了部分受眾的心理,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鐵骨錚錚”的反美斗士。
他痛罵“資本家吃人不吐骨頭”,但自己卻拿著廣告費、享受流量紅利,甚至在海外購房安家。
他在鏡頭前疾呼要警惕西方,但在現(xiàn)實里,他卻對資本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玩得透徹。
司馬南的生意經(jīng)說穿了,
就是用情緒操縱市場。
正所謂“罵美是工作,反美是生活”
他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批人愿意花錢買“情緒價值”——他們喜歡聽司馬南罵人,喜歡聽他講故事,喜歡聽他用夸張的語氣揭露“美帝陰謀”。
這就像是“網(wǎng)絡相聲”,逗得觀眾樂呵呵的同時,還能順手掏錢支持。
司馬南就吃定此道,他的“反美”姿態(tài)并不意味著他真的痛恨美國,而是他知道,只有把這套戲碼演足,才能讓流量不斷,財富滾滾而來。
那么,為什么司馬南能吃上互聯(lián)網(wǎng)這口飯?
司馬南的成功,離不開幾個關鍵因素:
第一,他掌握了“情緒營銷”法則。
在當今社交媒體時代,理性分析的市場正在萎縮,而情緒宣泄的市場卻異常龐大。
人們愿意為情緒消費買單,而司馬南的“反美”話術,恰恰提供了這種出口。
第二,他懂得如何利用輿論規(guī)則。
司馬南并不是一個純粹的網(wǎng)紅,而是一個精通媒體傳播技巧的操盤手。
司馬南討論的熱點話題
他能夠精準把握熱點,適時拋出“爆點言論”,引導輿論方向,從而確保自己始終處于公眾討論的中心。
第三,他有“資本運作”頭腦。
普通的自媒體人,可能只會想著如何提高播放量、如何漲粉,但司馬南顯然不滿足于此。
他深知,要實現(xiàn)財富自由,僅靠流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建立自己的商業(yè)閉環(huán)。而他的公司,就是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而設立的。
司馬南的敗局
貪心太重,露餡太快
然而,司馬南的成功,也埋下了他塌房的伏筆。
他的問題,不是“會不會賺錢”,而是“貪得無厭”。
要知道,稅務稽查手段已經(jīng)今非昔比,尤其是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應用,使得稅務監(jiān)管幾乎無所不在。
在這樣的背景下,司馬南還敢“隱匿收入、虛假申報”,甚至在企業(yè)經(jīng)營上玩“虛列成本”的把戲,這不是聰明,而是自作聰明。
他的翻車,還有一個關鍵原因:他太高調了,太裝了。
司馬南長期以來用“道德制高點”攻擊別人,但自己卻做著同樣的事情。
一旦被查,落差就會讓公眾的反感倍增。
圖源:B站
那些曾經(jīng)被他洗腦的粉絲,如今也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原來,他們捧著的“愛國斗士”,竟然是個“偷稅高手”。
寫在最后,司馬南的終局
司馬南的故事,是一個經(jīng)典的“現(xiàn)代版葉公好龍”——他嘴上最痛恨的“資本主義陷阱”,他自己卻鉆得最深;他最鄙視的“商人逐利”,自己卻玩得最溜。
如今,他的財富密碼被稅務局一把揭穿,這不僅是對他個人的沉重一擊,也是在提醒那些靠煽動情緒牟利的人:
愛國可以,但別拿愛國當生意;賺錢可以,但別把粉絲當韭菜。
司馬南,這一手好牌打到現(xiàn)在,算是玩砸了。他曾經(jīng)塑造的“道德人設”,如今已經(jīng)崩塌,而他賴以生存的“輿論市場”,也將不再買他的賬。
未來,他還能不能在這個江湖里混下去?
答案其實不難猜——既然他對資本市場這么了解,
也許下一步,是該考慮如何“東山再起”,還是改行當個“稅務專家”。
給全網(wǎng)當笑料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