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鋼鐵森林里的肉身機械
在這個幾乎每個人都在“卷”的時代,我們的孩子被迫成為了“學習機器”,他們的情感需求、內心世界仿佛不再重要。
學霸,成了新的“孔乙己”。這一切的背后,又加劇教育“內卷”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危機——焦慮、抑郁、迷茫,接踵而至。數據顯示,抑郁癥正在吞噬下一代。
根據國商征信《2024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50%的抑郁癥患者竟然是學生,尤其是在學業壓力之下。
除了救救孩子之外,在中國城鎮化狂飆突進的背面,一支約4000萬人的街頭零工群體,正以肉身作為最后的生存杠桿,在體能極限與生存需求間反復撕扯。
一、解剖樣本:被壓縮的生命尺度
每一個電動三輪車扛著包裹,能賺到生活費,現實世界上錄取的是體能,而不是能力。
無論是吃糠咽菜,還是怎么樣感受到寒冷,饑餓無家可歸的那一刻,才知道痛苦的回聲。
手腳無論如何與誰,臂膀一樣溜光,怎樣的堅強咬著牙,奔向的生活,身體像弓一樣,呼吸木頭人失去血肉。
饑餓時鐘:進食與勞動的時間方程式
中國國際商旅聯盟數據顯示,46%的外賣騎手每日餐費低于20元,其中超七成選擇高碳水、高鹽的廉價快餐。
作者算了一筆賬:一名日行3萬步的快遞搬運工,基礎代謝需要2600千卡,但多數人實際攝入不足1800千卡。長期處于“能量赤字”的軀體,如同被抽干燃油卻強行發動的引擎,最終只能透支。
二、結構性困境:懸浮于生存之上
大街小巷游走的那一刻,不知道所有的吃喝是否能有下一頓,那時候才知道,是什么樣的真心,無論是臟活還是苦活,不管是什么要天天活著。
“消失的社保”:2.3億靈活就業者的隱形枷鎖
盡管國家將“靈活就業”美化為新經濟形態,但現實遠比數字殘酷:人社部數據顯示,78%的街頭零工未簽訂任何勞動合同,92%無工傷保險。
一位日結工在建筑事故中失去左眼后,僅獲包工頭一次性賠償8000元。“勞動仲裁?等流程走完,家里早餓死了。”
技術剝削:算法如何定價血肉
某外賣平臺內部流出的《騎手壓力測試報告》揭示,其智能調度系統將騎手心率突破120次/分鐘的時間占比作為“最優運力指標”。“這不叫管理,叫吸血!”
當算法精確到每塊肌肉的發力效率,勞動者不再是‘人’,而是呼吸的固定資產。
三、生命政治:在生存與尊嚴的斷裂帶
中國國際旅居康養保險高層論壇:2024年《底層勞動者尊嚴指數報告》顯示,零工群體中有抑郁傾向者占比達38%,但91%從未進行過心理診療。
“每天睜開眼就欠平臺200塊押金,哪管什么尊嚴?”一位因車禍失業的外賣員,在微博留下絕筆信后跳橋身亡。這只會隨著嚴重經濟危機越來越多,無法統計。
四、重構可能:從“肉身救濟”到系統性變革
草根自救雖如螢火,卻撕破結構性黑暗的一角。
才知道這個世界確實是,以各種各樣的溫和已經不復存,這個時代變成了更加的壓迫,除了外患和內亂成為真正的問題,內憂成了永遠解不開的結。
人的血肉當作經濟增長燃料的發展模式,已經觸達文明社會的倫理底線。
五、結語:身體就是耗材
勞動者連疼痛都成為奢侈品時,所謂“偉大復興”不過是懸浮在血汗之上的海市蜃樓,奔向生活,失去骨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