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持續的高溫炙烤著大地,也考驗著一線的戶外勞動者。河北省館陶縣總工會依托金融機構辦事大廳、臨路加油站,通過共建、聯建等方式,在銀行、加油站、公共場所等區域建成20處工會驛站,為環衛工人、園林工人、建筑工人、快遞員、外賣員等新就業形態、戶外勞動者打造了一個個溫馨便利的“清涼港灣”。
走進位于金鳳大道與筑先路交叉口南行200米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館陶縣支行辦事大廳,這里是該縣總工會與金融機構共建的工會驛站之一,驛站雖小,但功能俱全,室內空調開放,配備有飲水機、充電插座、急救藥品等設施,充分滿足新就業形態、戶外勞動者的日常及應急需求,成為他們避暑歇腳的“補給站”。
工會驛站內,工作人員給環衛工人量血壓。郭江鵬攝
“天熱的時候,我的血壓不是很穩定,不舒服的時候就到這里測測血壓。”7月24日,環衛工人王書連在這個驛站進行短暫休息的時候,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測量了血壓。她說,這里離她的工作區不遠,累了就進來歇一歇,涼快一會兒,喝點水,休息一下,也不影響工作,這個驛站建得真好。
外賣員在工會驛站進行短暫休息。郭江鵬攝
下午四點左右,外賣員韓東鵬來到這里,他也是這里的“常客”。他說,“接單就怕手機沒電,這個驛站離我們取餐的地方很近,手機電量不足了或者想休息一下的時候都會過來,挺方便的。”
與此同時,部分工會驛站還配備了微波爐,方便戶外工作者熱飯用餐。在公主湖濕地公園的工會驛站,新就業形態、戶外勞動者可以在這里加熱餐食。
園林工人在工會驛站進行短暫小憩。郭江鵬攝
“天熱,有時候中午不想回家了,早上就將午飯做好帶著,中午吃的時候就在這里加熱一下,吃完就在驛站休息一會兒,不用在外面跑來跑去。”園林工人王淑霞在公主湖濕地公園工作四五年了,自從這個驛站建好后,她經常跟同事在這里用餐、休息。
今年來,館陶縣總工會遵循“一九五三”標準,從站點設施、內外環境、服務內容和智能管理等方面對工會驛站提升改造,實現“設施顯著改善,內容豐富多元,管理科學高效,職工滿意度明顯提升”目標,不斷升級設施設備、拓展服務功能、優化美化環境、增添智能化設施和管理系統等,實現工會驛站從“有”到“優”的轉變,為新就業形態、戶外勞動者和廣大職工群眾提供更多的便利。
如今,館陶縣20處工會驛站不僅是新就業形態、戶外勞動者休整再出發的地方,更是城市里的“溫情地標”。不僅為新就業形態、戶外勞動者提供歇腳地,還不定期開展送幫扶、送清涼、送關愛、送溫暖、送法律等關愛服務活動,讓新就業形態、戶外勞動者和廣大職工群眾看得見、進得來、用得上,讓工會驛站服務更精準、更有效。(郝立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