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國企相比私企穩定的多,確實,不否認。
但你要說,進了國企就代表一輩子的鐵飯碗,那也真不見得。
雖然在國企工作,你很少聽到這個刺耳的詞匯裁員。
但是,并不代表國企不會真的不裁人,只不過他們用的都是挺委婉的說法,比如“人員優化”、“崗位調整”、“人才流動”、“提升工作效率”等等。
國企的裁員,其實挺有講究的。
一開始,企業會放出一些風聲,比如說要精簡人員結構,整合各種資源,提升整體的工作效率。這些消息傳得滿天飛,弄得人心惶惶,大家都開始暗自琢磨:下一個被調整的人會不會是我呢?
這時候,企業里的會議就開始多起來了。
今天開個形勢分析大會,講講當前的經濟環境有多嚴峻;明天開個動員部署會,號召大家要團結一心,共渡難關;后天再開個專項工作會議,具體部署怎么降本增效。這些會議的內容都差不多,反正就是告訴你:現在經濟形勢不好,咱們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得想辦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大家心里都明白,這是要開始動手了。
在央國企裁員這事兒上,其實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規矩。
那些既沒有背景關系,能力又一般的員工,往往是第一批被調整的。
而那些沒有關系但能力很強的員工,可能會暫時安全一些。至于那些關系一般但能力還算可以的員工,那就得看領導的心情和態度了。而那些關系硬、背景深的員工,就算能力差點,也能一直混下去。
當然,有些央國企在處理裁員這事兒上還是挺講究體面的。
他們會給你兩個選擇:要么給你一筆買斷工齡的錢,一次性補償到位;要么就把你安排到后勤部門,工資不降也不漲,你就安安穩穩地熬到退休。這樣至少能讓你有個全身而退的機會,或者是有個養老的地方。
但是,也有很多央國企就沒那么溫情脈脈了,特別是那些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企業(這里就不明說了)。
他們先從你的錢包下手,年終獎一年比一年少,過去還能發個十三薪,現在能有三個月的獎金就不錯了。福利補貼也是一項項地砍掉,以前還有各種補貼,現在就只剩下基本工資了。
然后,他們就開始找你的茬。
今天說你考勤有問題,明天說你工作態度不好,后天說你業務能力不行。接下來就是調崗,把你從總部調到子公司,從子公司調到外包公司;把你從核心崗位調到邊緣部門,從正式工變成派遣工。
你還不走?那就再來點組織調整的手段。
把你外派到偏遠地區,美其名曰是交流鍛煉;或者把你調到“人才儲備中心”,說是培養人才,其實就是讓你每天坐在那里簽到,工資只剩下一半,連混日子都混不下去。
再不走?那就來硬的了。
把最難的活都交給你干,把你壓得喘不過氣來;把最邊緣的事情都扔給你做,讓你的業務能力都荒廢掉。
除了上述這幾招,還有更損的考核手段。
表面上看,考核都有明確的標準和規定。但是到了年底,突然來個“績效均衡”、“綜合考慮”,就是想讓你走的人,怎么考核都是C;不想讓你走的人,怎么都是A。
那些常年喊著“能上能下”卻沒有實際行動的央國企,手法就更直接了。
今年搞個競聘上崗,明年搞個末位淘汰,后年再搞個轉崗分流。不參加競聘的走人,競聘失敗的走人,考核靠后的也走人。表面上看是能者上庸者下,實際上早就暗中把人選定好了。
還有些人直接被審計問責,說是“追責問效”。
出了事兒,就算不是你的錯,也能給你扣個監管不力的帽子。這些手段都冠冕堂皇的,每一步都師出有名,每一招都于法有據。
說到底,央國企的“降本增效”就是這么回事。
表面上,大家都在遵守制度和流程;實際上呢,制度是工具,流程是武器。這話聽起來可能有些刺耳,但有沒有道出事實,你們自己心里都有數。
既要維持不裁員的面子工程,又要達到減員增效的實際效果。
在央國企里,這種手法玩得那叫一個巧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