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熱血追漲到冷靜反思:我的40元“慘案”
春節期間《哪吒2》爆火那陣子,朋友圈天天被票房捷報刷屏,連樓下早點攤的大媽都在討論光線傳媒的股票。眼瞅著股價從9塊一路沖到40,我腦子一熱也跟著沖進去買了300股——結果剛買完就趕上大回調,股價咣當跌到30塊以下。這種坐過山車的滋味,簡直像極了《我從達爾文那里學到的投資知識》里說的:“你以為在參與進化,其實可能正在被自然選擇淘汰。”
現在回頭想想,當時完全被“國漫崛起”的熱血敘事沖昏了頭。作者普拉克·普拉薩德要是知道我這么干,估計會搖頭嘆氣。
這位印度投資大佬的經歷特別有意思:89年進寶潔,98年讀MBA,后來在麥肯錫混得風生水起,結果2004年突然轉行搞基金。他把進化論和投資揉在一起的觀點,簡直給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二、恐龍教我第一課:活著比賺錢更重要
書里有個觀點讓我醍醐灌頂:“在學會賺錢之前,先要學會不賠錢”。 作者拿恐龍滅絕舉了個狠例子——這些地球霸主統治了1.6億年,卻因為適應不了環境巨變直接團滅。
對照我的光線傳媒操作,可不就是典型的“恐龍思維”嗎?光盯著《哪吒2》的爆款效應,卻忽略了影視公司年年出爆款比中彩票還難的事實。
普拉薩德說的“三層風險過濾法”,我現在逢人就安利:
- 看商業模式夠不夠抗揍(比如影視股靠天吃飯,疫情一來全歇菜)
- 看管理層會不會進化(光線能不能從《哪吒》搞出漫威那樣的宇宙?)
- 算估值別上頭(當時40塊的股價對應100倍PE,明擺著透支未來十年利潤) 說白了,這就像在原始叢林里找生存專家——得找那種既能躲火山噴發,又能抗冰川期的狠角色。
書里最顛覆我認知的,是那個1925年澳大利亞兔災的故事。澳大利亞爆發“兔滿為患”,兔頭高達100億只。而這場災難的源頭,竟是1859年被放生的24只兔子。
這就是復利的力量啊。因此,學會等待是必須的。
對比我在比亞迪上的經歷就很有意思。2020年它股價200多的時候,身邊朋友都在嘲笑:“電動車能有啥前途?”結果人家悶頭搞出1000kw超級閃充,1秒2公里,5分鐘充電400公里,現在股價站穩350塊。
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書里說的:“真正的復利不是看K線斜率,而是企業持續進化的加速度?!?/strong> 就像達爾文觀察的加拉帕戈斯雀鳥,嘴巴形狀變0.1毫米可能需要20代,但這點改變就能讓整個族群活下去。
四、我的三點頓悟:用進化論炒股真香 讀完這本書,我有三個特別想拍大腿的收獲:
- 少操作就是多賺錢(作者說“買賣股票的手續費比叢林猛獸還可怕”)
- 暴跌可能是禮物(就像恐龍滅絕給哺乳動物騰地方,好公司錯殺時才是黃金坑)
- 別和時代較勁(看看柯達膠卷怎么被數碼相機干掉,就知道什么叫“適者生存”)
現在我看股票的心態完全變了。以前總想著抓漲停板,現在會先問自己:這家公司十年后還會存在嗎?管理層有沒有像生物進化那樣的創新能力?就像作者說的那句大實話:“投資本質上是在賭哪些企業能活過下一個冰河期?!?/strong>
五、寫在最后:我的投資進化論
合上書再看看賬戶里套牢的光線傳媒,我反而沒那么焦慮了。普拉薩德用30年實戰驗證的道理,其實特別接地氣:“市場永遠在變,但進化的鐵律不會變?!?/strong>
這本書最讓我服氣的地方,是把高大上的進化論翻譯成了投資大白話。畢竟在這個變幻莫測的市場里,能活下來的從來不是最勇猛的賭徒,而是最懂得適應變化的聰明人。
我是@二狗和奶牛感謝你的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