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創意廣告的第3375 期推送
加入社群請后臺回復“社群”二字
哈嘍!大家好,我是阿廣
你訂閱的「每周靈感小報」已送達
本周關鍵詞:
好笑的、好用的、好值得借鑒的,
都幫你整理好了,
繼續往下滑,統統打包帶走
別人搞周年慶,海底撈直接把火鍋食材拉來“面試”。
為了慶祝31周年,海底撈整了一場堪比《甄嬛傳》的“撈派十佳”招聘會,把選品拍成了癲感十足的“職場綜藝”。
黃牛先生肌肉滿分,卻只留下最精華部位;蝦滑登場自帶“顆粒度”Buff,完美上岸;海帶苗不僅8秒即熟,還靠福建戶口硬擠進榜單;新西蘭羔羊排Mike靠一口流利英語晉級,鴨血則以“只取中段”的標準成功入職……
每一道菜都在卷履歷、拼背景,比打工人還打工人,連面試官Mr.鍋都被頂流甜品忽悠到差點“當場上頭”。最后四個名額?海底撈直接把選擇權交給顧客,你點誰,就誰上桌!
這波“食材擬人+職場綜藝”操作,不僅讓服務內卷延伸到選品,還把火鍋食材玩出了人設+故事線,活脫脫把周年慶玩成了年度最癲整活現場。
在越困越不睡的年輕人世界,京東悄悄「打了個哈欠」。
圍繞“哈欠”這個日常卻極具傳播力的生理動作,京東打造了一場從線上短片到地鐵長卷、再到品牌聯合的“沉浸式困意營銷”。用四支短片喚醒共鳴,在線下用超長“哈欠海報”形成視覺連鎖反應,還配合免費試睡、產品推薦等,構建完整困意解決方案,讓每一個打哈欠的瞬間都成為通往好覺的提示音。
京東不只是賣床墊,更在賣“安心入睡”的可能性,這波“打哈欠營銷”,真挺暖的。
麥當勞簽下王楚欽、肯德基早一步拿下孫穎莎,國乒雙子星分別入駐金拱門與K記,“麥肯大戰”直接從C位炸雞打到了C位代言。
這波代言人之爭背后,其實是兩個老品牌對“新國民度”的精準拿捏:娛樂圈塌房風險高,運動員成了更保險也更團結人心的選擇。而國乒運動員,幾乎是全人群、零爭議的“頂流安全牌”。
再看兩家的打法差異,麥當勞押注“情緒×社交”:從CFC無籠雞到板燒退網輿情反轉,一邊穩健推健康理念,一邊靠話題發酵玩轉用戶自來水。而肯德基則是主打線下場景革新,用夜宵炸串和下沉市場做消費時間線的延長術,把品牌融入年輕人每一個深夜微餓的時刻。
一個玩文化,一個卷場景,看似風格南轅北轍,其實都在爭奪那個關鍵詞:年輕人中的基本盤。
這是一塊只有“看不清”的人才能讀懂的廣告牌。
在世界驗光日,澳大利亞眼鏡品牌 1001 Optometry 與VML和AI藝術家Prospex Park聯合發起“隱藏的眼部檢查”活動,把一塊塊時尚大片,悄悄變成一場視力測試。
廣告中的字句被巧妙處理成“近視視角”,只有眼睛輕度模糊的人,才能從中讀出“視力檢查”“眼睛護理”等字樣,清楚看到廣告的人,反倒什么也讀不到——用一場“錯位感知”,提醒人們重視早期眼疾篩查。
瞇個眼,試一試吧~~
在秘魯綿延3000公里的海岸線,每一片晚霞都藏著百事的身影。
這個夏天,百事可樂沒有高聲叫賣,而是悄悄把Logo“印”在了落日的海天交界處——用日落的紅、天邊的藍和浪尖的白,拼出那抹熟悉的圓環。看似自然的一幕,卻是“品牌入景”的視覺密碼。
哪里有海灘,哪里就有百事。用浪漫風景提醒記憶,用審美共鳴取代硬廣輸出,百事這波“晚霞埋伏”,把品牌做成了度假氛圍的一部分,輕盈卻精準地站穩了“夏日飲料”的心智。
三月的廣州街頭,一輛會冒煙的“電水壺車”火了。它不賣貨、不推銷,卻在人來人往中送出一句句暖心祝福:“面試順利不鴿你、愛情如水不降溫、這次約定,不會涼?!?/p>
這是吉谷電水壺的一次創意出圈。
產品“100℃恒溫”的特性,被巧妙轉化為情緒價值的傳達:水不會涼,希望就不會涼。一輛充滿霧氣的好運車,從天河CBD巡游到天德廣場打卡,不只是硬核技術的可視化演繹,更是對當下焦慮情緒的溫柔回應。
在期待很難不落空的時代,一杯始終熱著的水,是我們都想擁有的確定感。
春天來了,不止你我要換季穿新衣,淘小寶和貓天天也穿上潮裝走秀了。
這次淘寶天貓聯合 5 大服飾品牌,推出了限定「娃衣同款」,不僅讓 IP 公仔秒變“潮流娃娃”,還把“帶娃穿搭”玩成了春日時尚營銷的一次出圈嘗試。買成人同款還能送潮娃同款,輕松撩動年輕人“養娃”情緒與潮流屬性的雙重心智。
搭配高質感雜志大片、魔性短視頻、達人演繹,以及潮流公仔短劇,把IP的“賣萌力”變成真金白銀的帶貨力,讓淘寶天貓真正穿進年輕人的衣櫥,也穿進了他們的心里。“娃衣潮流”不止是玩具,它開始成為一種情緒價值的延伸、風格生活的具象表達。
春分,特侖蘇用節氣分享一個“更好”的人生方式,短片邀請了敬一丹,在晝夜平衡、冷熱適中的時節,聊“如何在變化中保持內心安穩”。
從央視主持人到主動走進短視頻的當下,敬一丹身上那種“處變不驚”的生長感,與春分節氣的“穩”自然貼合,也和特侖蘇長期傳遞的“更好”價值觀不謀而合。這是特侖蘇自去年「夏至」起,與《人物》持續推進的「更好生長」系列內容之一。它不是販賣焦慮的品牌講堂,而是借節氣提醒我們,在當下,怎樣才算“活得好”。
當情緒營銷滿天飛,特侖蘇用節氣+人物的方式,把品牌節奏與人生態度對齊,給出一個溫和卻堅定的答案:向下扎根,才更能向上生長。
這屆消費者越來越聰明,消費前不僅比價、查評價,還要先看看有沒有券。美團精準拿捏這點,把每月18號的“18神券節”玩出了存在感:吃喝玩樂全覆蓋、領券消費不吃虧,而且今年3月,還玩了個高能諧音?!?8(eighteen)=誒停!
短片里,美團把“消費前先領券”的提醒做成“場景化攔截”:吃火鍋到一半,“誒?!?;買演唱會門票,“誒停”;在綜藝節目暫停時插播廣告,“誒?!碧嵝涯憧焐厦缊F薅券。直接把“18號 = 停一停、領神券”的心智植入用戶腦子里。戶外、視頻、綜藝中全場景“暫停提示”,加上一波合作品牌聯合發券,美團這波神券節傳播不只巧,還落得實。
看完這周的案例,你最被哪個品牌打動?不妨在評論區分享一下你的看法與感受,被置頂的讀者將會有神秘小禮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