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鐵路交出亮眼成績單“1至2月累計發送貨物6.22億噸,同比增長2%,日均裝車量達17.5萬車,同比提升3.5%”。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復雜環境下,中國鐵路貨運量逆勢增長,不僅展現了鐵路運輸的強大韌性,更折射出中國經濟的深層活力。
鐵路貨運量是觀察經濟運行的“晴雨表”。鐵路貨運量作為實體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其增長態勢直接反映了經濟活動的活躍程度。“6.22億噸的貨運量、17.5萬車的日均裝車量”貨運量的增長,源于“量”的積累,得益于“質”的突破。近年來,國鐵集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組織制定鐵路貨運場站設計規范,推進鐵路物流場站與港口、綜合貨運樞紐等基礎設施高效協同。同時,鐵路貨運價格市場化改革釋放了運價彈性,增強了鐵路運輸的市場競爭力。鐵路貨運量的增長對經濟復蘇具有重要支撐作用,鐵路運輸承擔著我國70%以上的煤炭、80%以上的鐵礦石運輸任務,是保障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力量。貨運量的穩步增長,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堅實保障,為經濟復蘇注入了強勁動力。
鐵路部門主動擔當作為,創新服務模式。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鐵路部門積極響應,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完善物流樞紐布局,為貨運量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推出“門到門”“端到端”全程物流服務,發展“高鐵快運”等新業態,建設智慧物流平臺,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鐵路貨運量增長是政策效應持續釋放的結果。減稅降費、降低鐵路貨運雜費等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未來,還將通過優化運輸組織,提升運輸效率,加強科技創新,推動智慧物流發展,深化合作交流,拓展國際物流市場,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可靠、高效、便捷的運輸保障。
鐵路貨運量增長反映了實體經濟的穩健運行。從運輸品類看,煤炭、金屬礦石、鋼鐵等大宗物資運量保持穩定,顯示基礎工業運行平穩,集裝箱運量快速增長,折射出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近年來,鐵路部門大力推進“公轉鐵”運輸結構調整,優化貨運產品供給,開行大宗貨物直達列車、多式聯運班列,不斷提升運輸效率。在“公轉鐵”政策引導下,大宗貨物運輸結構持續優化,1至2月,集裝箱運量達1.29億噸,同比增長14.6%,“一單制”多式聯運模式降低物流成本超20%。同時,新能源汽車、光伏組件等新興產業產品運量顯著增加,映射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拓展國際市場,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鐵路貨運量的穩健增長,是中國經濟韌性和活力的生動寫照。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下,鐵路部門以高效、創新、擔當的姿態,為穩經濟、保民生、促轉型注入強勁動力。展望未來,隨著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深入推進,鐵路運輸必將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支撐。(文/吳錦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