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里約熱淚奴
清明似乎快要到了。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奠祭一下我那些逝去的公號。
2023年2月22日,“世相研究所”暴卒——之所以用個“暴”字,是因為,它之獲死是完全出乎我意料的,因為我已經非常小心謹慎了,沒想到,一篇二十年前發表過的文章,會給它帶來沒頂之災。
“世相研究所”出生于2020年5月13日,享年不足三歲,還沒有新冠疫情的壽命長。
它帶走了我的數百篇原創文字,以及,依附其上的無數悲與欣。
這里順便再說下另外幾個陣亡的號。
老大,越辯越明。這是我的第一個號,2018年5月生。我對它傾注了巨大的熱情與心力,可惜,2019年底,它永久失聯了。
老二,越辯越明。老三,真相挖掘機。老四,開挖機的。老五,就是陣亡不久的世相研究所了。
在這里,我要為他們舉行一個集體葬禮。
那么,我為什么還要重新掛牌成立自己的“世情研究所”?
無意把自己描繪得那么悲壯。人生在世,一是經歷,二是表達。
沒有表達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據說現在互聯網已是短視頻的天下,以文字為載體的公號算是古典自媒體了。
但無論如何,我還是相信文字的價值與魅力,因為,它是人類成為高等物種的重要憑證。
甚至是人類文明的第一推動力。
我曾經在自己的公號上寫過這樣的句子: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獨立的宇宙,有自己的星系、星云、恒星、行星與衛星——它們一起構成了世俗生活的悲歡離合。在這顆塵埃般的星球上,愿你我都是那浩瀚的、閃閃發光的宇宙。愿你我之間沒有黑洞橫亙,沒有暗物質飄移;愿你我都心懷悲憫,都不容冒犯,像宇宙一樣享有至高無上的尊嚴。
這當然容易被看成是一種文學式的抒情。
但也許不止于此——剛剛看了網上的一個馬斯克的演講,內心大受震撼。
馬斯克說,某種程度而言,人類作為碳基生命就是一種生物引導程序,或者說是一段非常小的代碼,其使命是為了引出一種超級數字生物~硅基生命。
稍微解釋一下,地球上生命體的基本構成就是碳,所以包括人類在內稱碳基生物。碳基生物的誕生和循環,都在光合作用里打轉。而硅基生命呢?完全是另一種形式的物種,基于計算機技術的人工智能,就是硅基生命的雛形,比如ChatGPT。
腦洞是不是有點大?
然而我相信它是真實的。
這樣一種未來場景,其實也堅定了我寫作的信心——肉身是短暫的,將思想用文字的形式留下,可以實現某種意義上的“永生”。一個人寫下的文字,只要在互聯網上出現過——包括那些被刪除的文字——未來都可能成為某個人工智能的素材來源,從而成為硅基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細胞”。
包括我此刻寫下的這短短一段文字,由于“世情研究所”剛剛開張,沒有多少粉絲,也就談不上被多少人看到,但是,誰又能否認,隨著硅基生命即將覺醒,這互聯網上的滄海一粟,不會在某個時刻、在某種機緣的加持下,被時間儲存下來呢?
江山易老,文字與思想不朽。
永恒成為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