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在這場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中,黨員干部肩負重任,必須錘煉成為多面手,全方位發揮引領作用,為鄉村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黨員干部要成為產業發展的“領路人”。深入調研本地資源稟賦,挖掘特色農產品、自然風光、民俗文化等優勢,因地制宜規劃產業布局。一方面,積極引入現代科技與管理理念,扶持農村電商、農產品深加工等新興業態,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打破傳統農業利潤微薄的困境;另一方面,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將分散農戶組織起來,統一標準、抱團闖市場,增強抵御風險能力,讓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實現從“田間”到“舌尖”的順暢對接,激活鄉村經濟“造血”功能。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黨員干部要化身鄉村環境的“守護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員干部需秉持綠色發展理念,身體力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污水治理、垃圾處理這些“關鍵小事”做起,建立長效保潔機制,引導村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同時,嚴守生態紅線,保護鄉村的山水林田湖草,推進生態修復工程,讓鄉村既有現代生活便利,又留得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樣板,吸引人才回流、資本下鄉。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黨員干部要擔當文明風尚的“傳播者”。鄉村振興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黨員干部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文化禮堂、農家書屋、“村晚”等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傳承鄉土文化根脈,摒棄陳規陋習,倡導移風易俗,讓文明新風吹遍鄉村每個角落。以身邊好人好事、道德模范評選等激勵村民向上向善,營造鄰里和睦、尊老愛幼、誠信友善的濃厚氛圍,重塑鄉村精神文明高地,為鄉村發展凝聚內生動力。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黨員干部要爭做鄉村善治的“推動者”。積極創新鄉村治理模式,將黨建引領貫穿始終,搭建村民自治平臺,完善村規民約,鼓勵村民參與村務決策、監督,讓民意有處發聲、民智有力匯聚;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化解矛盾糾紛,開展普法宣傳,引導村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維護鄉村和諧穩定;發揮德治潤化作用,以傳統美德約束行為,多元協同奏響鄉村治理“交響曲”,為鄉村發展提供堅實制度支撐。
鄉村振興號角正酣,黨員干部身處一線,重任在肩。只有成為產業、生態、文化、治理等多領域的行家里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才能匯聚起鄉村全面振興的磅礴偉力,讓廣袤鄉村舊貌換新顏,向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穩步邁進,繪就新時代鄉村壯美畫卷。(高縣政協:何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