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3936 字
閱讀時間約:5 分鐘
本文章節:
01、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這句話背后有大“坑”!
02、人本主義的核心理念,被育兒圈玩壞了
03、抑郁、雙相患者要康復,光靠人本主義是不夠的
01、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這句話背后有大“坑”!
現在很多育兒博主們張口閉口“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很多家長們像被洗腦了一樣,以前“不打不成器”,現在是“娃虐我千百遍,我待娃如初戀”。
尤其是很多孩子被診斷為抑郁癥、雙相障礙之后,他們的爸媽恍然大悟:
原來自己以前的家庭教育方式嚴重有問題,不小心“坑娃”了!
他們腸子都悔青了,開始亡羊補牢,積極參加各種“父母教堂”,刷各種家庭教育號。
很多心理咨詢師、所謂的育兒博主就會反復說,“你要學會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此圖為AI生成
有一說一,從積極角度看,“無條件的愛”這種說法確實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很多父母以前的家庭教育方式太簡單粗暴了,明明很愛孩子的,但是豆腐心、刀子嘴,一開口就往孩子心里扎小刀。
而“無條件的愛”強調尊重、溫和、包容,這確實讓很多父母開始“走心”了,有意識地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及心理感受。
有的“中國式父母”終于放下了“我是你爸媽,你就得聽我的”的架子,學著跟孩子“平起平坐”,這簡直是歷史性的進步!
不過,還是有一說一,“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這句話也有很大的弊端和風險,咱們也得擦亮眼睛看清楚!
因為很多父母走極端了,把“無條件的愛”理解為“溺愛”,只要孩子提出要求,父母就無條件滿足。
有些父母甚至“用愛發電”,以為只要愛得夠深,不用管教,孩子自動就能心身健康地成長,成為“人生贏家”。
這哪是科學養育?明明是“毒雞湯”喝多了啊!
孩子會遇到很多挫折與困難,會管不住自己的本能欲望而犯錯,他們必須得到的積極引導、有效的管教。
父母光會喊“寶貝!爸媽愛你,你最棒!”這種“打雞血”是沒用的,孩子該踩的坑一個都躲不掉,甚至會更多!
還有些孩子出現精神心理問題后,產生了自殺的念頭,甚至真正實施自殺行為。
在這種緊要關頭,哪還能說“無條件的尊重和愛”?孩子都快要沒命了!
但有些父母真的就那么極端、那么無知,孩子不幸自殺離世了,他們還硬撐著“尊重孩子的選擇”,完全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2021年,廣州育兒博主“一得他爹”的兒子張一得在美國留學突然去世。
“一得他爹”的教育理念就是無條件的尊重、接納和包容,兒子自殺離世了,他還說,“無條件認可、接受兒子最后的這個決定”。
而且,現在是AI時代,信息繭房早就被打破了,孩子聰明得很,他們也會上網搜索各種信息。
孩子很容易在網上反復看到“父母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這樣的觀點,然后歪曲理解,信以為真,甚至把這個作為“武器”對抗父母:
只要父母不滿足自己,那就是父母不愛自己;
他們甚至會用精神分析的語言控訴父母“你們是在滿足自己的控制欲”!
如果這時候父母沒有堅守底線,無限退讓,孩子可能就徹底放飛自我了。
他們可能會心安理得地躺平、啃老,“反正覺你們無條件愛我,生我時沒有跟我商量,養我不是應該的嗎?”
所以,父母可別被“無條件的愛”這句話洗腦了,得擦亮眼睛,理性看待!
02、人本主義的核心理念,被育兒圈玩壞了
那為什么很多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專家都在宣傳“無條件的愛”呢?
這與人本主義療法密切相關。
人本主義療法也被稱為“來訪者中心療法”,由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創立。它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當然了,創始人羅杰斯其實也很無辜,他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是給父母用的。他要是知道自己的理論被育兒圈玩壞了,估計能從棺材里爬起來!
羅杰斯一開始提出的“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其實是指的心理咨詢師要對來訪者無條件地接納、尊重、理解。
比如,心理咨詢師要認真傾聽,別動不動就打斷;
心理咨詢師也不能“爹味十足”,對來訪者評頭論足;
就算心理咨詢師不同意來訪者的觀點,也要先理解他們的感受和共情,再一起討論。
人本主義理念傳到中國之后,很多心理咨詢師就把它應用在家庭教育領域,傳著傳著,就成了“父母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有些心理咨詢師還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升級版”。比如國內知名的心理咨詢師、作家李雪就提出了“愛與自由”。
李雪說,真正的愛是給對方自由,父母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選擇,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李雪的理論聽著好像很有愛,但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去李雪的自媒體上看看,她讓孩子自由到了什么地步,絕對讓你大開眼界。
而且,李雪沒意識到,如果一味地順從孩子的選擇,可能就把孩子養廢了。李雙江夫婦就把兒子李天一養廢了,李天一變成輪奸犯。
而且,如果孩子遭受過大量的心理創傷,他們的感受及選擇很可能是不理性的。此時,父母如果還一味給予孩子自由,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選擇,這是非常無知的。
從某個角度來說,“父母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人本主義+精神分析流派”的產物。
很多“中國式父母”為了孩子操碎了心,努力為孩子鋪好路,還盲目“雞娃”。
雖然父母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補藥也不能天天吃啊!水喝多了也會中毒啊!
這些父母的教育方式令孩子感到壓力山大,長期處于痛苦、壓抑中,最后出現嚴重的精神心理問題。
很多精神分析師會把這個問題全部甩鍋給父母,說他們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有“攻擊性”,甚至說“父母皆禍害”。
國內的人本主義就相對沒有那么極端,但也有問題。
它說這些父母是愛孩子的,只不過這種愛是“有條件的”,孩子聽話了才愛,孩子表現好了才愛。
所以,父母要把“有條件的愛”轉化為“無條件的愛”:無論孩子怎么做,父母都要絕對地愛孩子,讓孩子擁有愛與自由。
其實,把絕大部分父母的愛分為“有條件”“無條件”,這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客觀事實。
就算孩子犯錯,父母罵得再狠,但心里也是愛的。
就算孩子犯罪坐牢了,父母恨鐵不成鋼,但最后對孩子不離不棄、給受害者下跪求諒解的,還是父母,因為他們愛孩子。
無意中用了語言暴力,不等于不愛;要求過于嚴苛,也不等于不愛。
很多小朋友養過倉鼠,一開始不了解倉鼠的習性,倉鼠媽媽生完寶寶后,小朋友就去摸摸它們,好心地把它們分開點,怕擠壞了。
結果倉鼠媽媽把寶寶都咬死了,因為倉鼠寶寶身上有了人的氣味,倉鼠媽媽以為那不是自己孩子。
這純粹是無心之失,你能說小朋友對倉鼠是“有條件的愛”嗎?是出于“控制欲”所以動了倉鼠寶寶嗎?那明明是他們不懂啊!
所以,真正正確、有智慧的說法,是父母要將“無知的愛”轉化為“有覺悟的愛”。
此圖為AI生成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努力上進、心身健康、將來學有所成,尤其能在AI時代立足,那就要使用真正科學、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不要再好心辦壞事,用錯了方法,無意中對孩子造成了大量的心理傷害。
AI時代已經來了,孩子要適應的社會完全不一樣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還能跟以前一樣嗎?
如果父母還不學會真正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最終很可能越努力、越迷茫,孩子出現了精神心理問題,“回旋鏢效應”狠狠地砸到父母身上,很痛很痛!
03、抑郁、雙相患者要康復,光靠人本主義是不夠的
人本主義跟精神分析流派一樣,都太低效了,很難真正解決精神心理問題。它在國內心理學界的存在感很弱。
因為,它和主流心理學流派一樣,都只能停留在外顯記憶層面去理解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
不過,存在感弱也有好處,那就是“受害者”面積小,沒有那么多人被它誤導。
不像精神分析療法,明明很低效,還容易惡化親子關系,可偏偏又名氣大,成批成批的父母孩子受到負面影響。
而且,人本主義療法也不是一無是處的。
它強調以人為本、自我實現,認為每個人都有追求成長的傾向,有自我實現的潛力,所以心理咨詢師要幫助來訪者實現這一點。
說人話就是:
咱們不要把人類的心理系統看得那么弱,它是有自我修復能力的,咱們主動一點、積極一點,很多問題自己也能解決。
這實際上是在引導來訪者從“受害者思維”轉為“幸存者思維”,遇到困難別總抱怨別人,要培養出自己的高逆商。
當然了,如果是抑郁癥、雙相障礙患者,光靠人本主義療法是很難走向康復的。
患者要掌握高效的精準精神心理學知識,了解精神心理領域的“第一性原理”:
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精神障礙、嚴重精神障礙的本質都是一碼事——是病理性記憶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病理性記憶是后天形成的,也能夠通過后天去逆轉的。
比如有的青少年希望父母能洗心革面,徹底改變。但很多父母確實做不到啊!那怎么辦?要被動地等待一輩子嗎?
你還不如降低對父母的期待值,就把他們當做包吃包住、包學費的老板,生活保障給到位就行了,別指望他們能提供情緒價值。
然后你不停地努力、提升自己。等你有足夠能力了,你就跳槽,獨立門戶,搬出去住,自己掙錢自己花,再也不用看他們臉色!
多說一句,現在是AI時代了,大家努力的方法也要改變了,別還像以前那樣懸梁刺股、卷時間、題海戰術。
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我們都要善用AI來提高效率,這樣才能更容易實現彎道超車。
還有的孩子會抱怨是父母把“致病基因”遺傳給了自己,導致自己得了抑郁癥、雙相障礙。
說句公道話,“人類基因組計劃”早蓋章了:基因不背這個鍋,你的基因也沒問題。
我們已經分析過很多次了,抑郁癥、雙相障礙等常見的精神心理障礙不是基因遺傳導致的、不是基因遺傳導致的、不是基因遺傳導致的!
如果你是患者,你還要深入了解“人性三原色”——趨利避害、僥幸心理、虛榮心。
當你對人性有了深入理解之后,很多人際關系上的東西,你就能看通透了。
以前被人中傷,你覺得“ta怎么能這么對我!”,心里可難過、可糾結了;
深入了解人性之后,你就會判斷出,“這人虛榮心強,不能處。從閨蜜名單里踢飛,ta不配!”
在人際關系中建立起理性、清醒的心理屏障,也就沒那么容易被人傷害。
最后,如果患者父母希望孩子早日康復,就一定要學會自我反省、改變、提升,有意識地改善親子關系和家庭氛圍!
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但絕不是無條件地支持和接納!
尤其是孩子遇到困難、挫折,甚至犯錯的時候,父母要守住最基本的底線,積極引導孩子走出迷霧,重新回到更加合適的軌道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