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德
編輯/子夜
拼多多過去一年的戰略取舍,清晰地體現在最新財報中。
2025年3月20日,拼多多發布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全年營收3938.4億元,同比增59%;凈利潤1124.345億元,同比增長87%。
在電商行業整體增速趨緩的背景下,這樣的表現無疑令人關注。然而,市場卻把注意力轉向了另一組數據:2024年第四季度營收為1106.1億元,同比增長24%;凈利潤為298.5億元,同比增長17%。
與全年營收近60%、凈利潤近90%的增速相比,四季度營收增速正進一步放緩,利潤增速放緩幅度更大。
不過,這種放緩并非偶然,而是一場早有伏筆的“主動換擋”。
時間倒回至2023年4月,趙佳臻出任聯席CEO時,首次提出“高質量發展”戰略,標志著平臺重心從消費者補貼轉向商家生態的重構。
這場戰略調整在2024年下半年進入深水區:隨著“百億減免”計劃落地實施,電商西進戰略打通偏遠市場,“新質商家扶持計劃”培育創新商家,拼多多的戰略重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席CEO陳磊坦言,大量針對生態系統的投資,確實影響了短期財務狀況。
然而,這些投入并非沒有回報。一批具備技術創新能力的優質商家,就像“頭雁”,帶動著全國百余個產業帶轉型升級,讓新質供給進一步滿足了市場的新需求。
比起追求眼前的財務數字,拼多多更愿意把目光放在平臺的長期發展上。它愿意在當下加大投入,多花些成本,為的是把整個生態做得更好、更健康。因為只有生態好了,平臺才能在未來走得更穩、更遠。
1、“百億減免”的代價?拼多多以投入換生態未來
自2024年8月啟動“百億減免”計劃以來,拼多多的資金流向直指商家生態。
財報顯示,拼多多全年研發投入達127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商家運營、平臺治理及售后技術的升級成為核心支出方向。
但更直接的讓利,體現在對商家的“減負”上:技術服務費從1%降至0.6%,直接打了五折;店鋪保證金從1000元腰斬至500元;推廣費用退款機制,降低了商家投放廣告時,因退貨而產生的損失。
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真金白銀,讓中小商家感受到經營環境的變化。
在廣州經營花草茶生意的李陽(化名)算過一筆賬:他的十幾家店鋪每天可獲超千元廣告費返還,一年累計節省成本達30萬元。類似案例在平臺上并不鮮見,對于規模化商家,年省百萬級成本已成現實。
拼多多這種戰略性讓利,也反映在了財報數據中。
作為平臺兩大核心收入來源,廣告和傭金收入增速在第四季度出現明顯回調——廣告收入同比增速降至17%,交易服務收入增速放緩至33%。
這印證了拼多多的選擇:主動犧牲短期收益,將資金引向商家生態的“毛細血管”。財報電話會上,陳磊以“釘釘子精神”形容當下戰略,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唯一出路”。
但拼多多所做的“減法”并非盲目讓利,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選擇。
過去十年,低價曾是拼多多的核心武器,但隨著阿里、京東紛紛下場“卷價格”,單純的低價策略已難以構筑護城河,唯有健康的生態才能支撐持續增長。
為此,拼多多的策略轉向“扶優汰劣”:一方面是對優質商家“輸血”,通過百億資源重點扶持具備產品創新能力的新質商家;另一方面是“排毒”劣質商家,打擊刷單、售假等行為,推動供應鏈去蕪存菁。
拼多多母嬰商家小白熊的無塵車間,正在生產便攜式吸奶器
“百億減免”重點扶持的“新質商家”群體正在快速崛起。根據拼多多公開的數據,2024年,新質商家貢獻了平臺超40%的成交額,這一比例較2023年提升12%。
與此同時,拼多多通過智能監測系統日均攔截異常訂單超百萬筆,清退違規商家數以萬計。這套組合拳的效果已經顯現:2024年拼多多商家總數突破1420萬家,相當于全國個體工商戶總量的四分之一。
付佳工廠內的機器正在批量制作酸奶糕(攝影 俊平)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場生態建設,并非拆東墻補西墻。陳磊曾強調,高質量戰略的核心是讓商家、消費者和平臺共同受益。
拼多多的“百億減免”政策,并沒有擠占消費者補貼,而是疊加升級。在2024年“雙十一”期間,拼多多在維持消費者“百億補貼”的同時,推出“超級加倍補”活動,聯動新質商家直供全國市場,前兩輪訂單量即突破6100萬單。
商家端降本增效的紅利,也能轉化為消費端的實惠。當商家把節省的成本投入產品研發,消費者便能以更低價格獲得更高品質的商品,平臺則通過生態健康度的提升實現可持續增長。
這種“三方共贏”的飛輪效應,正在打破傳統電商“此消彼長”的怪圈。
不過,減免只是起點,拼多多的棋盤上,一場更深層的產業變革正在展開。
2、從輸血到造血,拼多多要扎得更深
在廣東惠東,曾年產3億雙女鞋的“中國鞋都”,一度陷入絕境。國際訂單轉移、國內電商內卷,讓當地商家陷入“生產越多虧損越大”的怪圈。
惠東女鞋產業帶背后,至少有5526家商家,他們陷入的困境大致相同:生產能力強,但市場響應慢;產品同質化嚴重,利潤被低價競爭擠壓殆盡。
轉機出現在兩年前,拼多多通過消費數據分析,捕捉到女性用戶對加絨勃肯鞋的需求激增,但市場供給存在巨大缺口,于是指導當地改造生產線,將傳統單鞋產線升級為柔性供應鏈。
鞋服商家傅秋抓住了這一機會,在拼多多上架的加毛勃肯鞋單季賣出3萬多雙。同樣品質的鞋,在其他平臺需要賣150元才能保本,但借助拼多多的營銷費返還等政策,傅秋能以93元的價格實現盈利。
省下的成本,被他投入研發,勃肯鞋的款式更加豐富,帶幫的、帶絨毛的、厚底的,應有盡有。
在拼多多的多項舉措支持下,惠東鞋廠積極研發新款勃肯鞋(攝影 李孟麟)
拼多多的角色早已不再局限于“輸血”,而是深入生產端,幫助商家實現“造血”。
“百億減免”是面向全量商家的普惠性政策,但拼多多并未止步于此,還推出了“新質商家百億扶持計劃”,聚焦產品創新、技術升級和產業帶轉型,投入100億資源包,重點孵化更具創新力的商家。
“百億減免”政策實施后,商家們卸下了沉重的成本包袱,經營壓力大幅減輕。利潤空間得到保障后,他們有了更多精力和資金投入到產品研發中。
而“新質商家計劃”則進一步推動高潛力商家實現突破。
這種雙重賦能,不僅限于幫助商家響應市場趨勢,還推動他們進行品質升級。
在廣西融安,脆蜜金桔種植戶肖友菊在面對行業價格戰時,借助政策紅利啟動了產品包裝和物流的全面升級。
她投資十萬元購置智能糖果包裝機,對每顆金桔進行獨立包裝,將損耗率從12%降至5%;同時改用順豐冷鏈,將物流時效壓縮至48小時。雖然快遞首重成本增加了3-4元,但平臺流量扶持讓她的訂單量翻倍。憑借對品質的堅持,肖友菊的復購率顯著提升。
去年,首批進入“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的農產區,產業帶達到上千個(攝影 李孟麟)
讓商家從“拼便宜”進化成“拼品質”后,拼多多還為他們提供了確定性的銷售渠道。
內蒙古赤峰的牛肉干品牌蒙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過去,蒙都飽受淡旺季波動困擾,生產線利用率如過山車般起伏。入駐拼多多后,平臺對多樣化產品的包容性讓蒙都的預制菜等創新品類持續熱銷,線上銷售額占比躍升至60%,年產值達12億元。
穩定的訂單使工廠能夠集中采購優質原料,標準化流程將次品率大幅降低,生產線實現全年滿產。這種“確定性”不僅提升了效率,還讓蒙都敢于投入技術改造,進一步鞏固了品質優勢。
從惠東女鞋、融安金桔到臨夏牦牛肉,拼多多的邏輯已經清晰可見:首先通過“百億減免”卸下商家的成本枷鎖,推動他們升級產品和供應鏈;然后通過對新質商家的一系列扶持,確保銷售規模提升的可持續性。
如今,廣西的果農通過拼多多將高端水果銷往全國,內蒙的牛肉干廠借助平臺轉型為網紅零食品牌,而女鞋商家也緊跟潮流,推出了爆款網紅鞋。
這種“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正在催生百億產業帶的批量崛起:惠東女鞋產業帶2024年總產值突破376億元;廣西脆蜜金桔全產業鏈產值達100億元,電商銷售額激增156%。此外,臨夏牦牛肉產業帶已形成完整鏈條,2024年行業規模突破60億元,是西北最具潛力的特色產業之一。
拼多多的選擇,不是絞盡腦汁在存量市場中分蛋糕,而是幫產業帶把蛋糕做大。
3、每一步都沒白走,拼多多的生態已經不一樣了
在破解商家生存難題的過程中,拼多多始終遵循一套清晰的“加減法”:既在成本端做減法,讓商家輕裝上陣;又在市場端做加法,為優質供給開拓增量戰場。
再好的產品,如果無法觸達更多消費者,其價值也較為有限。
過去一年,拼多多通過西進策略在物流基礎設施上實現關鍵突破,為商家打開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拼多多將目光投向了長期被忽視的中西部地區。這些地方遠離長三角、珠三角等電商核心區域,加上物流網絡不夠完善,快遞費用長期居高不下,導致許多商家因成本壓力不得不放棄當地市場。
隨著物流中轉倉模式的落地,這些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商家只需將發往偏遠地區的包裹送至附近的中轉倉,二次發貨產生的費用全部由平臺承擔。
這一改變不僅激活了邊緣市場,還為優質產品開辟了新銷路。以2025年春節為例,西部地區的海鮮、堅果等品類訂單量同比翻番,甘肅羊肉、內蒙古牦牛肉等特產更是加速“東進”,登上東部消費者的年夜飯餐桌。
電商西進讓甘肅牧區消費者也買到熱帶水果
但打通物理層面的破壁,只是第一步。要讓優質產品真正脫穎而出,還需要公平的競技場。
2025年1月,拼多多成立商家權益保護委員會,由聯席CEO趙佳臻親自掛帥。
該委員會的核心使命,是聚焦并解決商家最迫切的問題。雖然不少電商平臺都設有類似部門,但像拼多多這樣將其上升到公司戰略層級,并由聯席CEO親自負責的案例,較為罕見。
委員會成立后,拼多多迅速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異常訂單預警”系統類似商家的風險雷達,在定價低于成本時自動發出提示;“低價風險預警”功能幫助商家規避價格戰陷阱;爭議已久的“僅退款”機制也迎來升級,通過AI算法精準識別惡意行為,有效減少不合理損失。
這些措施直擊商家經營的核心痛點,為公平交易環境筑起防護墻。
為驗證措施效果,委員會向商家發放了數萬份調研問卷。結果顯示,73%的商家認為平臺優化“僅退款”的措施“十分有用”,82%的商家認為平臺提升商家權益保障方面的舉措“比較有用”,超六成的商家表示促進商家凈成交新舉措“十分有用”。
拼多多的邏輯很清晰:只有將資源向真正創造價值的商家傾斜,構建足夠健康、公平的生態系統,才能讓扎根平臺的商家們更具生命力。
而只有商家實現穩定發展,平臺的高質量發展目標才能真正落地。
這種生態和供給側的高質量發展,是平臺持續成長、為消費者創造長期價值的關鍵。這注定是一場需要長期投入和耐心的持久戰,但拼多多已經做好準備,繼續堅定前行。
(本文頭圖由李孟麟攝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