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新川之心機器人公園的“未來餐廳”,咖啡機器人精準地完成著從打奶泡到拉花的每一個動作,下棋機器人、機器狗、仿生機器魚正與孩童互動——這是新川創新科技園未來機器人餐廳的日常場景。
隨著2025年全國政府工作報告將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列為重點培育對象,這樣的未來生活圖景正在加速照進現實。
作為西部首個機器人主題公園,位于成都高新區的新川之心機器人公園,已在3月22日正式開園。這里不僅是成都高新區直觀展示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實力的窗口,也將成為城市嘗試以場景革命,撬動產城融合的一次創新試驗。
在這里,從機器人測試訓練到應用場景落地,從人才實訓到國際交流,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將逐步成型。從未來體驗到產業閉環,以新川創新科技園為代表的成都高新區,正在成為成都高新區未來產業加速發展的新引擎。
新川之心機器人公園開園,意味著一個人機互動的體驗新地標正式誕生。而公園之外,一幅更大的未來產業藍圖,正在新川徐徐鋪開。
據了解,當地將打造機器人產業聚集、測試訓練、應用場景、人才實訓、國際交流、可信算數6個中心,同時創建全國首個“產學研用”一體化機器人社區、構建“實驗室-中試-市場”全周期支持體系等,以加速當地機器人產業商業化的整體進程。
為何是新川?其實全國西部首個機器人公園落地在新川創新科技園核心區,有其戰略深意。
作為中國西部首個中新合作共建園區,新川自規劃之初便承載著“未來產業試驗田”的使命。就在新川之心機器人公園的不遠處,AI創新中心就已成為當地未來產業蓬勃發展的一道縮影。
新川創新科技園評選為成都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國家工信部)、成都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科技部),遵循“人城產”營城邏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新川創新科技園。大批人工智能、5G、大數據、網絡安全等領域的企業已在AI創新中心安家落戶。目前,這里已聚集起新華三成都研究院、四川具身、鼎橋通信、綠盟科技、安恒信息、智元匯、中科創達、快手、海光集電、華西精創等輻射帶動力強的眾多頭部及行業領軍企業。
在此背景下,中國西部首個機器人公園的最新落地,無疑將于已建成的AI創新中心、5G互聯科創園,形成“產業共振”,兩者將共同構建起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前沿技術的產業生態閉環。這種布局,不僅強化了技術研發與場景落地的協同效應,更通過空間集聚加速了產業鏈的垂直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新川的創新實驗,遠不止于科技產業的突破。一場“場景革命”,在加速新川對“人城境業”關系的重塑。
我們知道真實的城市場景,對于創新產業的試驗場意義有多大。如果說從0到1的過程中,場景可以讓創新成果走出“實驗室”,讓新技術有“用武之地”;那從1到N的過程中,場景便可以讓企業提升創新能力,以此迎來爆發式成長。
正因如此,今年全國政府工作報告就兩次提到了“場景”一詞,其中一次就強調要“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同時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要推進智慧公交、無人泊車、無人配送等智慧化場景應用,以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此背景下,成都高新區,正在加速成為前沿產業的“首秀臺”。就在3月13日,成都高新區就剛剛發布了20個科技創新應用場景,這些場景涵蓋了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四大前沿領域。
而新川創新科技園,又正其中關鍵的“未來城市樣板間”。例如最新開園的新川之心機器人公園,就是當地在智能機器人領域的8項應用場景之一。
此外,在無人駕駛領域,成都高新區也明確將在新川創新科技園打造一條L4級自動駕駛公交示范場景,為專業園區員工、市民職住通勤,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體驗,加速自動駕駛公交車路協同等前沿無人駕駛技術驗證,以及無人公交車產品的迭代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川,這樣全國領先的智慧設施及場景遠非個案。
在此之前,百度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AI巡邏機、巡河無人機、無人掃地車等都是以新川為“實驗室”,從而走向更廣闊的“應用場”。去年,區域級AVP(協同自主代客泊車)無人泊車場景,在5G互聯科創園落地,成為全國首例先導區域級應用示范,進行量產車型的接入與認證。
這種“場景驅動創新”的模式,讓新川從單純的技術孵化基地,已逐漸躍升為產業升級的“策源地”。
如果說產業創新,是讓新川成了“未來產業的試驗田”,聚集起了無數高能級的科創企業。那場景革命,將進一步讓新川成了“未來生活的預演場”,只要住在新川就能提前感受未來生活。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最新的機器人公園開園儀式,就藏著新川引領未來社區價值躍升的信號。
開園當天,新川已正式公布了“人機友好未來社區計劃”,并進行首批社區成員入駐啟動儀式。同期舉辦的機器人產業論壇中,相關專家與科技企業又共同圍繞“人機協作責任歸屬”、“數據隱私邊界”等議題展開激辯,試圖為未來社會建立規則框架。
從城市治理的維度來看,這意味著新川不僅已在創新性地布局未來產業,也已動身進行前瞻性的思考。其核心,就是試圖通過倫理規范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探索未來人機共生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
可以說,新川的“產城融合3.0模式”,正在重新定義“科技向善”的城市哲學。而這種前瞻性與創新性,正是刻在新川基因里的特質,也是新川價值不斷躍升的原因。
實際上作為一個“園中之城”,新川從設計之初,就摒棄了傳統產業園區的封閉性,采用新加坡“小街區制”規劃理念,將產業載體、人才公寓、生態公園有機嵌套。
十余年來,這里圍繞養老、文化、醫療等配套資源建設“15分鐘生活圈”,已建成19所學校、6座鄰里中心、1座養老院、70萬㎡人才公寓,已開辦13所學校,投運省文化藝術中心、省中西醫結合醫院、2座鄰里中心等高質量配套資源,新川之心公園、新川濕地公園成為成都熱門休閑目的地。
在這種空間設計的革新之下,使新川不僅成為了產業高地,更進化為創新、生態、人文高度融合的“交融之城”,成為了高端人才匯集地。
如今,疊加了科技發展與場景應用,新川的價值又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當新川的無人泊車算法優化了交通效率,類似的經驗就可復制到都市圈乃至城市群;當新川建成了全國首個人機友好未來社區,人機協作倫理框架在此成形,新川更將有望成為未來智慧城市的治理范本。
可以預見,新川這個“未來城市的樣板間”,接下來不僅將成為未來產業協同的樞紐站,很可能也將化身未來社區價值躍升的典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