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來源:Shutterstock
撰文 | 王磊明
編輯 | Tang
3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公布第二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名單,共27個,包括長春市、北京市平谷區等15個城市(城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等12個園區。
就在3月12日,新華社受權播發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雙碳”200字部署中,“扎實開展國家碳達峰第二批試點,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工廠”列為首項任務(參閱《政府工作報告“雙碳”200字,部署十大工作,釋放哪些新信號?》)。
一個是碳達峰試點,一個是零碳示范,雙雙被“置頂”,既顯示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迫切,又表明“雙碳”戰略正從頂層設計走向落地落實,因為不論是碳市場、碳足跡碳標識,還是新能源消納、煤電低碳化改造,都能在城市或園區中找到應用場景。
國家碳達峰第二批試點“如約而至”,并與2023年12月的首批碳達峰試點“遙相呼應”。這一批在城市/園區選擇上有何特點,與上一批有哪些不同?又會催生哪些新商機?
01--為何這四省兩次上榜?
2021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兩大頂層設計文件均提出“開展碳達峰試點”,數量是100個。
2023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了首批碳達峰試點名單,15個省(自治區)的25個城市、10個園區(新區)入選。
至此,兩批試點覆蓋了全國28個?。ㄖ陛犑?、自治區),其中,江蘇、浙江、內蒙古、新疆在兩批名單均“榜上有名”,原因有二:
一是試點所決定的。
能源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最關鍵領域?!?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分別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列為“碳達峰十大行動”之首、“試點建設五大任務”之首。
我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煤炭消費量占比超50%、火力發電量占比超60%。與此同時,新能源發展迅猛,2024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超14億千瓦,占比超40%,提前六年完成了“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
2024年,內蒙古的原煤產量、火力發電量均居全國第一;新疆的原煤產量居全國第四,增速連續四年居全國主要產煤省區首位;內蒙古、新疆的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量均排在全國前兩位。
煤炭是當前的“大頭”,風電、太陽能發電是未來的“新星”。內蒙古、新疆無論是化石能源還是新能源,均是“領頭羊”,兩次上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是示范所需要的。
長三角是全國唯一的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包含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浙江是“兩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發源地,江蘇則是全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最高的省份:光伏產業規模占全國40%以上,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全國第一、裝機總量全國第二,海上風電裝備產能全球第一,動力電池產銷位列全國第一,擁有“新能源之都”常州、“海上風電第一城”鹽城等。
浙江、江蘇生態環境“高顏值”,綠色發展基礎好,從生態文明到美麗中國再到綠色低碳轉型,都擔當著先行示范的角色,兩次上榜同樣順理成章。
02--兩次碳達峰試點有何不一樣
進入到2025年,碳達峰時點越來越近,碳中和也提上了日程。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碳達峰第二批試點注定“沒那么簡單”。
一則,體現在試點區域上。
在第一批35個試點中,有25個城市、10個園區;而在第二批27個試點中,有15個城市、12個園區,園區比例大幅提高。
2024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園區”,并將其置于“碳市場、碳足跡、碳標識”三項工作之前;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首次寫入零碳園區,并與碳達峰試點一道置于“雙碳”各項任務之首:2025年必將成為“零碳園區建設之年”。
相比城市,園區的生產屬性更強,工業園區碳排放占到全國碳排放總量的30%以上。與此同時,21世紀以來,從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循環化改造園區、低碳工業園區、綠色工業園區到近零碳排放區、零碳園區,工業園區都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理念的先行者和主陣地。
注:綠色低碳園區演變圖,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這是第二批試點對園區著墨較多的重要原因。
二則,體現在試點時間上。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將迎來“雙碳”目標宣示五周年、全國碳市場擴容、碳排放年報快報、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等眾多具有標志性、里程碑意義的節點。
2025年也是國家碳達峰第一批試點階段性目標達成之年。根據《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到2025 年,試點城市和園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試點范圍內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機制基本構建,一批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舉措和改革經驗初步形成,碳達峰路徑基本清晰”。
而從2026年開始,我國將開啟碳排放雙控新征程,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碳排放預算管理等也將落地。
因此,國家碳達峰第二批試點的起點高,并肩負著較多的改革創新任務,在“雙碳”戰略縱深推進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03--商機來襲
試點名單公布后,各試點城市和園區需要編制試點實施方案,這是咨詢服務機構盯著的一塊“肥肉”。
根據《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碳達峰試點實施方案編制指南》部署要求,以及一年來國家“雙碳”工作的新安排,試點實施方案突出“全面”、“創新”和“改革”三個關鍵詞。
從全面看,碳達峰試點是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抓手。內容上,試點實施方案包括工作基礎、建設目標、主要任務、科技創新、重點工程、政策創新、全民行動、保障措施等八個章節;領域上,試點建設任務涵蓋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行業,以及吃、穿、住、 行、用、游等生活消費。
從創新看,碳達峰試點堅持科技創新、政策創新“雙輪驅動”。科技創新上,圍繞“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示范推廣”,通過產學研協同,支撐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政策創新上,圍繞“財稅政策-金融工具-投資機制-價格政策-標準體系”,構建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體系。
從改革看,碳達峰試點是“雙碳”領域進一步深化改革(《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重要一環。圍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型,在地方碳預算、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等制度上先行先試,形成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進入到試點建設階段,各試點城市和園區需要籌劃推進重大項目,這是技術服務機構“大展身手”的地方。
不論是城市還是園區,試點建設任務主要包括能源、工業、建筑、交通、循環經濟等5個方面,由此提出相應的重點工程項目。
碳達峰試點主要建設任務,源自《碳達峰試點實施方案編制指南》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任務,涉及能源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具體包括可再生能源開發和利用、煤電低碳化改造等。尤其是國家能源局2024年11月首提、江蘇省2025年2月首試的“綠電直供”,可以作為條件適宜城市/園區的亮點項目。
“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任務,涉及節能降碳項目建設,具體包括工業流程再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兩化”融合等。尤其是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部署的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可以作為條件適宜城市/園區的亮點項目。
“基礎設施綠色低碳轉型”任務,涉及建筑、交通、環境等減污降碳項目建設,具體包括綠色建筑和綠色建造、充電樁/加氫站、環境基礎設施等。尤其是與2024年以來的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相結合,可以作為條件適宜城市/園區的亮點項目。
“能源資源循環利用”任務,涉及循環經濟項目建設,具體包括工業余壓余熱、廢氣廢液廢渣資源化利用等。尤其是與“無廢城市”建設、園區循環化改造等相結合,可以作為條件適宜城市/園區的亮點項目。
04--寫在最后
碳達峰試點工作的開展,標志著“雙碳”工作從單點突破走向了集成創新,之前逐一部署的碳排放統計核算、碳市場建設、碳足跡管理、碳標識認證、數字化碳管理等,都能在碳達峰試點中應用落地。
第一批、第二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共計62個,離100個目標還有差距,也就是說“十五五”時期至少還會有第三批甚至第四批。每一批試點的遴選和開展,推動城市和園區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都會帶來一大波商機。
作者簡介:王磊明,北京大學環境科學碩士,主要從事節能環保及碳達峰碳中和研究。
免責聲明:
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