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后,美國政壇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盡管對特朗普的評價非常不同,但無可否認的是:美國一夜之間出現了大量的“馬屁精”。
據美國媒體報道,特朗普昨天召開了白宮內閣會議。場面盛大,氣氛凝重。“有誰對馬斯克不滿意?”特朗普問道。
整個會議室里陷入了一種奇異的沉默,大家都低頭查看文件,生怕自己一個眼神交流就會被誤解為“不夠忠誠”。
此時的埃隆·馬斯克坐在桌子的另一端,頭戴一頂紅色棒球帽,上面寫著:“特朗普說的一切都是對的。”他面帶微笑,仿佛已經是這個帝國的二號人物。
會議快要結束的時候,特朗普專門表揚了馬斯克,說他是一個愛國者。很明顯,不管這次會議研究了什么事項,馬斯克的馬屁,讓特朗普非常受用。
特朗普公開表示:“我喜歡忠誠,我喜歡精簡政府,最重要的是,我喜歡所有人都聽我的。”
如今的美國,政府、商界、軍方乃至文化界,都在競相展示對總統的忠誠。一些官員在特朗普講話時瘋狂做筆記,一些州長甚至開始組織“特朗普思想學習班”,每天早晨開會學習總統的最新推文。
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除了大刀闊斧裁剪人員之外,還要求聯邦雇員每周提交工作周報,否則將被解雇。這讓聯邦雇員人心惶惶,甚至出現了“白宮周報寫作大賽”,以符合特朗普的口味。
內閣成員們都成了馬屁精。財政部長說:“總統的經濟政策讓我們回到了美國最輝煌的時代。”
國務卿說:“您的外交智慧讓美國再次成為世界領導者。”國防部長說:“總統先生是我們軍隊的精神領袖。”
國會的表演更加露骨,2025年3月,一群共和黨議員提出了一項被戲稱為“特朗普國家象征法案”的提案,內容包括:將華盛頓紀念碑更名為“特朗普自由塔”、將特朗普的頭像印在鈔票上、將獨立日改名為“特朗普偉大日”、將特朗普的生日定為全國的節日,以紀念他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功績。
有議員建議所有公務員和軍人進行忠誠測試,測試內容包括特朗普愛好已經主要的政策和言論等。測試合格的才能繼續留在政府里工作。
還有的議員提議,把反對特朗普的人,定為患有精神類疾病。甚至有人提出,要修改法律讓特朗普第三次成為美國總統。
除了官員,美國商界的獻媚也令人發指。特朗普剛剛確認波音公司中標了新一代戰斗機:F-47。
波音高管表示:“F-47不僅僅是一架戰機,它是特朗普時代的象征(特朗普現在是第47任總統)。它將捍衛‘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信念,并成為我們對總統忠誠的標志。”
美國海軍計劃把下一艘航空母艦命名為“特朗普”;“空天軍”宣布按照特朗普的口味更改制服顏色;五角大樓準備將特朗普的肖像印在證件上,以“激勵士兵們為總統而戰”。
與此同時,那些經常批評美國當局的媒體,比如美聯社、路透社、《赫芬頓郵報》以及《每日鏡報》等都被禁止進入白宮采訪。只有特朗普信任的福克斯新聞、OANN等才有資格。
美國逐漸走上個人崇拜的道路,原因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特朗普迎合了美國民眾的不滿情緒。他用民粹主義的敘事,把自己塑造為唯一能夠拯救美國的領導者。
這種做法與許多獨裁者如出一轍。
希特勒利用德國經濟危機宣稱自己是“德意志民族的救世主”;墨索里尼承諾恢復羅馬帝國的輝煌;普京將俄羅斯經濟困境歸咎于西方干涉,樹立自己的民族英雄形象。
特朗普還沒有完全摧毀民主制度,但他正逐步侵蝕美國的民主根基,讓個人崇拜成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
美國近年來的政治極化嚴重,在共和黨內部更是形成了“不100%支持特朗普,就是叛徒”的氛圍。在共和黨大會上,所有人都必須宣誓效忠特朗普。
美國的右翼媒體更是打造了一種“特朗普至上”的輿論環境,這與俄羅斯等國的官方宣傳非常相似。因此,拍馬屁就成了政治人物的生存策略,因為任何批評都會遭到猛烈攻擊。
雖然美國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穩定的民主國家”,但美國總統制的權力高度集中,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還兼任軍隊總司令。而分權模式又使得行政權和立法權經常對立,導致政府功能失調,從而讓民眾渴望“強人”來打破僵局。
在英國、德國等議會制國家,總理必須依賴議會多數支持,個人崇拜難以形成。
在美國,強勢領導人容易被神話化,富蘭克林·羅斯福在大蕭條時期利用總統權力推動新政,并連任四屆,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個人崇拜的雛形;尼克松曾試圖擴大總統權力,甚至發動“水門事件”掩蓋丑聞。
美國人對強勢領導人有某種迷戀:華盛頓被塑造成“國父”,形象已經接近政治偶像。里根被神化為“擊敗蘇聯的英雄”,共和黨至今仍視他為偶像。
特朗普只是利用了這些,并將其推向極端。
美國兩黨近年來惡斗嚴重,立法癱瘓,共和黨已經完全被特朗普化,而民主黨無法提供有力的替代人選,民眾對“政治無能”不滿。極端化讓美國失去了理性討論的空間。選民只能在“混亂的民主”與“強人統治”之間做選擇。
美國選舉人團的制度漏洞,讓極端領導人更容易上臺。2016年,特朗普輸掉普選票,但仍憑借選舉人團勝出。2024年,特朗普在搖擺州利用法律漏操控選票,最終勝選。
雖然美國憲法賦予最高法院制衡總統的權力,但現實中,司法體系往往受政治影響。特朗普任命了多名保守派大法官,國會對總統的彈劾功能基本失效。
于是問題來了:美國是否還能回歸民主正軌?
雖然情況很嚴重,但美國社會并非鐵板一塊,年輕選民更加反對極端政治:2024年選舉數據顯示,18-29歲選民的投票率創歷史新高,其中大多數人反對特朗普。
美國的州政府仍保持一定的獨立性,部分藍州仍然在抵抗聯邦政府的極端政策。盡管右翼媒體加強了特朗普神話,但獨立媒體和社交媒體仍然能提供不同的聲音。如果社會反彈足夠強烈,美國仍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恢復一定的民主平衡。
但特朗普也可能會讓美國逐步向“選舉獨裁”轉變,美國可能會成為“普京式民主”:選舉存在,但總統無法被挑戰,或者是匈牙利的“奧爾班模式”:通過操控選舉規則,確保執政黨長期掌權。
如今,美國正處于歷史的十字路口。
推薦閱讀:1.6事件未被清算,是美國民主死亡的開端
加微信,防失聯
朋友圈里有廣告,介意的請慎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