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夷陵區首次推出“繽紛四季·鄉約夷陵”鄉村游品牌,至今已連續推介十一年。十一年來,夷陵區始終以“農文旅體”深度融合為發展路徑,打造出多條特色采摘、健康養生、美食品鑒等鄉村休閑旅游線路,春賞花、夏納涼、秋曬豐收、冬玩雪,鄉村旅游風生水起,先后榮獲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等“國字號”名片。
鄉村游編年史:一年一爆款,屆屆有狠活
2015年:分鄉南埡的“金色花海”首發即出圈!網友:“這是現實版《滿城盡帶黃金甲》?”
2016年:以花為媒,情定分鄉!眾人狂喜:相親局竟能這么浪漫?
2017年:三峽奇潭上演“中西文化PK”!留學生穿峽江服飾跳舞,網友:“次元壁破了!”
2018年:太平溪開啟“打工人療愈副本”水上茶鄉踏春、康養福地養身~
2019年:鄧村鄉王家埡茶山公園直接“卷”出了新高度,把活動主場搬進山地茶園!
2020年:三斗坪神牛文化廣場玩轉“土味經濟學”!農文旅融合,土產變特產!
2021年:傳統文化+動漫IP!漢服小姐姐和二次元同框毫無違和~
2022年:環湖騎行喝春茶、非遺鬧春舞火龍!
2023年:以大片形式打開全區鄉村游精品線路,一邊逛茶園一邊情景演繹,沉浸式體驗拉滿!
2024年:第十屆精彩絕倫!油菜花海里漢服翩躚,隨手一拍就是古風大片!
鄉村游點亮夷陵:山水田園煥新顏!
盤活閑置資源,煥發產業新活力。從“讓農產品走出去”,到“把消費者請進來”,重點圍繞旅游交通干線和旅游景點,有效整合和利用農村閑置資源,采用出租、入股等形式,引進餐飲、民宿、采摘園等消費新業態。精心打造出以茶谷、田園、云上、野奢四大系列為主題的峽江宿集。農業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持續聚攏人氣,讓荒廢舊房煥發新生、荒蕪田地重現生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和諧共生、融合發展。
優化基礎設施,打造和美新農村。在實踐探索中,夷陵區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結合“國家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工作,融入旅游標準,加大投入力度,對旅游沿線風貌和基礎設施進行配套建設和提升,構建出高質量的全域旅游服務體系。高質量建成53個鄉村旅游點,許家沖村、青龍村2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石牌、新坪、官莊、南津關、許家沖5個湖北旅游名村,培育出城郊生態示范村官莊、三峽奇石文化專業村兆吉坪等一大批特色美麗鄉村。
弘揚鄉土文化,引領文明新風尚。在推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夷陵區以文化賦能為抓手,深入挖掘和傳承非遺、民俗、國學等傳統文化。通過設立非遺工坊孵化基地,創新開發夷陵版畫、夷陵刺繡等非遺技藝的文創衍生品,依托傳統節慶活化“薅草鑼鼓”“龍泉高蹺”“峽江號子”等非遺表演,打造沉浸式鄉村文化體驗場景,形成文化遺產保護與鄉村振興雙向奔赴的新格局,切實滿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
拓寬就業渠道,培育發展新動能。夷陵區以“大融合”為發展理念,推動“文旅+”向“+文旅”的發展方式轉變,構建優質多元的鄉村旅游產品供給體系,通過體育賽事、音樂節會等大型活動推進景村共建共享、共創共贏。各項活動帶動周邊賓館、民宿、農家樂客源爆滿,鄉村經濟面貌煥然一新,村莊閑置勞動力減少,就業率顯著提升,村民經濟實力日益增強,真正實現了“開發一個、帶動一方、輻射一片”。從“看天吃飯”到“吃旅游飯”,夷陵區以鄉村旅游為支點,撬動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生態環保、產業升級的致富之路。
站在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多元融合的新起點,夷陵區將錨定“世界旅游目的地核心區”目標,推動“兩壩一峽”資源整合,持續擦亮“天下三峽 至喜夷陵”品牌,持續豐富“旅游+”多業態融合發展,讓“村游”經濟進一步釋放澎湃活力。
部分圖片來源:張國榮、宜昌發布、夷陵融媒及網絡,若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
初審:張煜輝 楊影
復審:黃敏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