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到現在還是沒有搞清楚ESG到底是個啥,這對于比亞迪來說或者整個行業來說的影響究竟是個啥,新鮮事簡單報,還是從兩個角度去看
ESG對企業來說影響有多大?
比亞迪ESG內部究竟藏著什么?
先來聊第一點,ESG對企業來說影響有多大?
顧名思義,ESG就是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Governance(治理)這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從更直觀的三個維度去看關注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對社會價值以及公司治理三個方面。
它并不是傳統的那種只看財報、利潤啥的老套評價標準,具體為:
環境:考慮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如環保政策、員工環保意識和生產廢棄物排放措施等。 社會:考慮企業對社會的影響,如社區關系、員工健康和職場性別平等。 治理:考慮企業的公司治理,如內部權力爭奪、管理層的有效監督和高管腐敗等。
當然對于我們普通老百姓而言看到這個消息可能有兩個感覺,比亞迪很牛,一大堆的數字還有大幅的增長率等等,會成為茶余飯后,餐桌上討論的資本,但,大多數消費者對它的理解還是沒有企業利潤來的更現實,沒平均每臺車賺多少錢更直觀。
而對于對于投資者而言,這份ESG評估報告,更能看出企業在社會影響以及綠色環保方面的貢獻和價值,從而判斷這個企業是否值得長期投資。
如果說一個企業沒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而且綠色環保等還沒有出力,你覺得這個企業可能會有持續發展的可能么?
所以
比亞迪力爭實現可持續的夢想
第二點,比亞迪ESG報告之中蘊含了哪些東西?
在這份報告發布之前各項操作其實就已經可以當做行業的教科書,同時也能感受到比亞迪在可持續發展的決心,比如說
在去年,也就是2024年,講ESG可持續發展報告提升到集團戰略層面,并且成立戰略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同時任命了首席可持續發展官,也就是CSO,同時還把高管、執行董事的薪酬績效與ESG績效掛鉤,強化了公司高管在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要知道和薪資掛鉤的ESG,可沒有幾個公司能做到。
具體到一些數據上
比如說在綠色環保中,比亞迪累計售出新能源汽車全年純電里程達到了1500億公里,相當于植樹5.04億棵,減少21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還有投入了14.1億元去搞三廢的處置,并且三廢排放100%通過的排放標準,在綠色環保中做了巨大貢獻。
全年研發投入542億元,申請專利數接近6萬件,客戶滿意度達到了95%
在人員建設上投入了30億教育慈善基金,成立全國首個新能源汽車科普館,同時與全國高校、科技館進行合作,推出多項利好人才政策以及科技科普展臺,讓更多人的去了解和感受科技帶來的影響以及更加珍惜人才建設。
雖然很多人都在黑比亞迪以及迪鏈,但不得不承認比亞迪向上游供應商付款的平均周期127天,這個成績在整個車企之中都是領先的,換句話說
供應商會更早的拿到結算款項
從截取的報告中來看,雖然比亞迪總被黑,但是他并不曾解釋,反而是用實際的行動來證明自己,不管是2024年的財報,還是ESG可持發展報告,不僅向股東們展示了一整年的結果,同時表明了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決心。
說刀片電池戰略重演我覺得有點過了,畢竟刀片電池在整個比亞迪重要性上只能排在第三位。
用技術換利潤這個角度倒沒有錯,畢竟比亞迪吃到了技術的紅利,從最早做手機電池,再到后來DM混動,還有持續布局的兆瓦閃充、CTB技術、刀片電池2.0等等,持續的技術更新以及成本控制才是獲得市場認可的條件。
另外,通過最近的汽車銷量來看,純電車型的優勢要亞于增程、插混車型,而且小鵬、大眾、豐田等都會在25年附近推出增程、插混車型,這時候再去加大力度去研發電池,很顯然不符合當下的發展趨勢。
更何況任何車企的現金流才是王道,做格局和講故事那都是哄孩子的
還有最后一個,智駕
今年開始比亞迪就帶著天神之眼開局,比亞迪的優勢在于它有海量的用戶以及豐富的駕駛數據做支撐,進化和發展要比同行更快,隨后我們看到奇瑞、吉利等友商都開始布局智駕,都2025年了,你的新能源跑高速還沒有智駕領航,似乎消費者連看都不會看的。
所以,對于2025年來說,卷價格已經不能滿足當下消費者需求,人們發展像智駕這種曾經在二三十萬車型中才有的體驗,平民也能體驗到,這才是核心。
當技術紅利帶來的優勢能持續反饋到銷量時,也就是比亞迪引領行業之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