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常識預警:完美合同可能成致命漏洞
2021年長三角某科技公司花費12萬元擬定《獨家代理協議》,看似嚴密的業績對賭條款,卻因忽略"關聯主體穿透核查"導致被合作方通過VIE架構轉移利潤。這揭露真相:合同審查關鍵在于對潛在風險的穿透式預判。
二、必問5大核心問題(附案例圖解)
問題1:"合同對方是否具備締約能力?"
案例:某醫療設備企業未核查對方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范圍,銷售合同被認定無效(標的額800萬元)
審查公式:主體資格+經營范圍+特殊資質(如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問題2:"多重解釋條款是否留有漏洞?"
案例:某物流服務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定義缺失網絡攻擊情形,導致千萬級索賠爭議
救濟路徑:采用"定義條款集中化+兜底條款場景化"結構
問題3:"退出機制是否設置閉環?"
案例:私募基金收購協議未規定知識產權瑕疵退出程序,造成1.4億元資產無法處置
關鍵設計:分階段驗收條款+退出權利行使先決條件清單
問題4:"爭議解決條款能否實際執行?"
血淚教訓:某國際貿易合同約定香港仲裁卻遺漏仲裁規則版本,程序拖延18個月
優化方案:"機構+規則+語言+地點的四位一體"式條款
問題5:"審批前置程序是否漏網?"
致命陷阱:某跨境并購未履行境外投資備案即簽署協議,被商務部處罰230萬元
核查清單:外商投資安全審查+反壟斷申報+國資評估備案
三、風險層級管理工具(可視化圖表)
將合同風險劃分為紅色(效力性禁止)、橙色(商務違約)、黃色(操作瑕疵)三級管控,配套解決方案:
紅色風險:必須條款重構(如《民法典》第153條無效情形)
橙色風險:增補履約擔保(非典型擔保實操指引)
黃色風險:設置救濟緩沖期(如15日異議期)
四、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俞強律師實操建議
① 重大合同必須附加"適用法律動態適配條款"(對接新司法解釋)
② 電子合同需約定哈希值存證及第三方平臺鑒權機制
③ 涉外協議應嵌入制裁條款排除機制(應對歐美長臂管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