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當菲律賓三艘船只試圖突破黃巖島海域的防線時,這片爭議水域再次成為國際輿論的焦點。中國海警船以兩艘對三艘的絕對劣勢成功攔截,并在支援力量抵達后形成合圍之勢。
鑒于菲律賓當前的局勢,馬科斯急需尋求美國的幫助,試圖通過展示對南海爭議島礁的"主權宣示",向美國遞上一份彰顯"戰略價值"的投名狀。然而這場精心設計的"海上巡邏",卻在中國的立體化攔截體系前碰得頭破血流。
有媒體爆料,菲律賓3艘船只想要強闖黃巖島海域進行“海上巡邏”,在中國艦船2對3的情況下,菲律賓船只被成功攔截,而且,支援船只趕到之后,中方對菲船的包圍也已經成功。
馬尼拉將此次事件定性為"前所未有的恥辱",顯然,馬科斯本想給美防長一個“見面禮”,沒想到反而出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而且,讓馬科斯覺得非常尷尬的是,既然部署了中導系統,在演習中卻不能進行“實彈”發射,這是被糊弄了嗎?背后什么原因呢?
其實有2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從部署的位置看。在呂宋島部署導彈,500-2000公里的射程范圍,足以覆蓋中國東南沿海經濟重鎮,這種直接的安全威脅,必然招致對等反制措施。一旦試射引發的后果,菲律賓政府也承擔不起,美國會繼續支持菲律賓嗎?馬科斯心里也非常清楚,一旦局勢緊張,可能早就跑了。
二是導彈的資產歸屬看。原因是菲律賓軍方對中導系統的采購停滯,使得該系統的法律屬性仍屬美國資產。若此時進行實彈測試,實質上等同于美國直接對中國進行軍事挑釁。華盛頓顯然不愿為馬尼拉的"政治秀"承擔如此高昂風險,這種戰略退縮,恰是同盟關系脆弱性的真實寫照。
美菲在呂宋島舉行的年度例行演習,距臺島僅數百公里,演習區域與臺海方向形成戰略呼應,這種地理布局絕非偶然。更值得關注的是參演國構成的"特殊安排",這種多邊軍事聯動,實質上是美國構建"亞太版北約"的階段性成果展示。
菲律賓軍方叫囂"讓中國夜不能寐"的狠話,與其說是戰略自信,不如視為心理戰的一部分。這種高調宣示恰恰暴露出菲方在南海博弈中的弱勢地位——需要通過語言壯膽來掩蓋實力差距。而中國針對演習的應對同樣值得玩味:加強黃巖島巡邏、投放主權浮標,這些舉措既是對挑釁的即時反應,更是對區域規則的堅定維護。
南海局勢的升溫,本質上是冷戰思維在亞太的回潮。美國試圖通過軍事同盟體系遏制中國,卻忽視了地緣政治的現實邏輯。菲律賓幻想通過"引狼入室"實現安全訴求,實則正在重演烏克蘭的悲劇劇本。當基輔的廢墟成為"代理人戰爭"的警示碑時,馬尼拉是否應該及時醒悟?
中國的戰略定力始終如一。無論是海警船的精準攔截,還是針對軍演的立體應對,都展現出維護主權與穩定的堅定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