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全球抗體藥物的研發和交易出現了諸多新的趨勢。
以TCE(Tcellengager)為例,Amgen的DLL3/CD3雙抗Imdelltra成功突破實體瘤,獲得FDA加速批準上市,用于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SCLC),掀起了一波實體瘤TCE的熱潮。
同時,TCE在自免領域的潛力得到了初步臨床驗證,BD交易量價齊升。(bioSeedin此前報道:3.2億美元!TCE技術出海,諾納生物的掘金布局)
在雙抗TCE正值風口之際,三抗TCE也已經初露苗頭。自2024年10月以來,恩沐生物、天廣實/康源博創、維立志博、先聲再明的早期三抗TCE管線成功出海,多抗藥物的新一代迭代的理想正在慢慢照進現實。
在全球抗體藥物向更多靶點、更多疾病領域邁進的關鍵節點,中國創新藥企與跨國藥企的又一次“雙向奔赴”浮出水面。
2025年3月21日,和鉑醫藥宣布與阿斯利康達成了自2022年以來的第三次合作——雙方將基于和鉑醫藥HarbourMice?技術平臺,共同研發針對免疫性疾病、腫瘤及其他多種疾病的新一代多特異性抗體療法。
從合作框架來看,本次合作在多個方面都有了更深的戰略意義。
阿斯利康的連續押注,本就是對和鉑醫藥技術平臺最直接的認可。在本次合作中,阿斯利康將獲得兩項臨床前免疫學項目的授權許可選擇權,并將提名更多靶點由和鉑醫藥進行多抗構建,未來還將拓展至更多項目的合作,這意味著本次合作的天花板將隨著研發的推進不斷拔高。
本次合作總金額高達45.75億美元,這也和鉑醫藥自2022年以來最大的一筆合作,同時和鉑醫藥的合作“蓄水池”也將突破百億美元。
另外,阿斯利康還將以1.05億美元認購和鉑醫藥9.15%的新發行股份,并且雙方將在北京共建一個創新中心,推進本協議下的合作項目及雙方更多其他合作??梢?,和鉑醫藥有望更深層次地融入阿斯利康的全球創新鏈條中,技術平臺在公開市場的價值也有望進一步釋放。
在全球醫藥產業鏈重構的背景下,和鉑醫藥本次交易有何深意?
01
加速擴張合作生態圈,深化全球化創新價值
2024年,阿斯利康中國市場總營收實現了11%的雙位數增長,達到64億美元,占全球收入12%,在眾多MNC中排名第一。
在國內市場對于阿斯利康營收的貢獻不斷增長的同時,阿斯利康也在積極擁抱本土創新,開展業務拓展合作,其中和鉑醫藥是繞不開的一員。
雙方的合作始于2022年4月,和鉑醫藥將CLDN18.2/CD3雙抗藥物HBM7022以3.5億美元總交易額授權阿斯利康,成為國內首個授權出海的雙抗新藥;2024年5月,和鉑醫藥第二次牽手阿斯利康,子公司諾納生物將一款臨床前單抗授權給阿斯利康,交易總金額超6億美元。
當近日阿斯利康第三次將合作橄欖枝拋向和鉑醫藥時,也意味著和鉑醫藥的技術平臺具備了被MNC反復驗證的硬實力。當然,除了阿斯利康之外,和鉑醫藥還與輝瑞、艾伯維等多家MNC深度綁定,可見和鉑醫藥與MNC合作的密度與深度,正在隨著全球化突圍的演進不斷提升,同時也將更為深度地嵌入全球抗體藥物研發的創新鏈條中。
另一方面,阿斯利康與和鉑醫藥的本次合作已經超越單純的“License-out”模式,通過戰略入股以及在北京共建創新中心,雙方將構建多維度、可持續、更開放的合作生態。這也是和鉑醫藥為了更好的賦能全球抗體類藥物創新而不斷探索新合作模式的真實寫照。
如和鉑醫藥在2022年將稀缺的全人源抗體發現平臺注入了子公司諾納生物,以期通過Ito I?(Ideato IND)的模式賦能全球更多藥企。
同時,和鉑醫藥也積極開拓火熱的NewCo模式——早在2019年的時候,和鉑醫藥就與波士頓兒童醫院合資創立了HBMAlpha Therapeutics,值得一提的是,HBM的CRH中和抗體HAT001在近期成功實現了對外授權,和鉑醫藥成功實現了部分退出。
另外,在2025年年初,和鉑醫藥與科倫博泰合作開發的TSLP單抗HBM9378也成功通過NewCo模式出海,新公司WindwardBio已經完成了2億美元A輪融資,加速HBM9378的臨床開發。(bioSeedin此前報道:9.7億美元!和鉑醫藥長效TSLP單抗NewCo出海)
以上可見,和鉑醫藥正在以全球視野與技術硬實力,書寫中國創新藥融入全球創新體系的新范式。
02
商業模式與稀缺性技術平臺共振
若將打造創新生態圈比作和鉑醫藥的“外功”,那么其技術平臺的稀缺性則是“內功心法”。
和鉑醫藥在成立之初,通過收購荷蘭生物技術公司HarbourAntibodies,獲得了其全人源重鏈抗體HCAb平臺及全人源經典抗體H2L2平臺。
兩大抗體平臺高筑的技術壁壘,便是和鉑醫藥創新發展的濃厚底蘊。
H2L2平臺是第二代全人源轉基因小鼠平臺,能夠產生具有全人源可變區的經典抗體,可以實現內源性親和力成熟以及免疫效應功能。
H2L2平臺介紹,來源:和鉑醫藥招股書
HCAb平臺則可產生新型全人源僅重鏈抗體HCAb,分子量大小只有常規抗體的一半左右,在保持良好的抗原識別能力的同時,腫瘤和組織穿透力更強,且由于沒有輕鏈錯配問題,HCAb在雙/多抗、ADC等新興藥物中也具備先天優勢。
HCAb平臺介紹,來源:和鉑醫藥招股書
之后,和鉑醫藥在HCAb平臺所累積的專有技術知識基礎上,對技術平臺進行了迭代,自主開發了專注于生產免疫細胞銜接器的HBICE?平臺。
基于以上三大技術平臺在開發差異化創新藥物(雙抗、ADC等)方面的優勢,并結合單克隆B細胞篩選平臺,和鉑醫藥在全球抗體藥物研發賽道中,已然有了立身的資本。
對于創新藥企來說,技術護城河的構建僅僅是故事的開始,而和鉑醫藥在2022通過一場大膽的戰略重構,為如何最大化釋放技術平臺價值提供了新的解法。
和鉑醫藥通過將旗下業務劃分為HarbourTherapeutics和諾納生物(NonaBiosciences)兩塊,確定了自主研發和賦能創新的“雙輪驅動”模式,這也成為了和鉑醫藥在近兩年爆發的中國創新藥出海浪潮中,能始終勇立于潮頭的關鍵。
隨著雙輪驅動創新發展戰略的可持續性以及技術平臺的稀缺性不斷得以驗證,和鉑醫藥的股價也開啟了相當暴力的修復之路——2025年至今(截止港股2025年3月21日收盤),和鉑醫藥股價漲幅已經超320%,足夠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在阿斯利康與和鉑醫藥的本次合作中,還將以1.05億美元認購和鉑醫藥9.15%的新發行股份,相當于認購價約為每股10.74港元,較3月21日收市價溢價約37%。
阿斯利康的股權認購不僅是資金注入,更是對和鉑醫藥技術護城河與商業模式的全面肯定。這種資本紐帶將加速雙方在研發、商業化等環節的協同。
03
現金流持續優化,Biotech盈利模式創新標桿
在Biotech普遍面臨“融資難、盈利難”的行業寒冬中,和鉑醫藥通過“技術授權+多元合作+生態協同”的多輪驅動模式,實現了現金流的持續優化,成為了行業持續盈利的標桿。
根據和鉑醫藥此前發布的2024年盈利預期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全年總盈利將介于730萬元至2200萬元之間,現金利潤則達到了2.20億元的歷史新高。
展望2025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新合作落地——截至目前,已有包括TSLP單抗實現NewCo出海,合資子公司HBM實現對外授權,與阿斯利康達成第三次多維度戰略合作,疊加此前合作的里程碑逐一兌現,和鉑醫藥的現金流將更有韌性。
和鉑醫藥的故事,本質上是一場關于“創新范式”的哲學思辨。從構建底層技術平臺到驗證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和鉑醫藥的成長軌跡為中國Biotech提供了全新范本:以全球稀缺性技術平臺為根基,通過開放合作構建生態,將中國創新嵌入全球醫藥產業鏈的核心環節,最終可以實現財務韌性與創新價值的雙贏。
在跨國藥企加速與中國創新牽手的當下,和鉑醫藥的探索也證明,中國藥企完全有能力在全球醫藥創新的核心戰場占據一席之地。
歷史總是垂青那些既能仰望星空又善腳踏實地的探索者。和鉑醫藥用“技術平臺”打破創新邊界,以“生態共融”重構產業價值,未來無限可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