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一早,綠城中國官宣因待刊發一份有關董事辭任及董事會組成的其他潛在變更之公告,將短暫停牌。
這則公告,從綠城中國的杭州總部發出,落款人是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張亞東。
而這,也是由張亞東主導,在綠城發出的最后一份對外公告。
就在剛剛,時隔三天,綠城中國宣告復牌,并如計劃中那般發出了重磅人事變更消息:
3月21日,張亞東因工作安排提交了辭呈辭任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中交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劉成云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兼的董事會主席。
與此同時,周長江辭任執行董事,并將繼續擔任執行總裁。
所有任免皆自3月26日起生效。
而這或許也宣告著,綠城在更徹底更全面地進入中交時代!
01
建發國際、綠城同日官宣新任掌門人
綠城的這個變化,來得些許突然,但其實不少同行都已經有所預料。
這兩年,為了更好的應對下行的市場,幾乎所有擁有央國企背景的房企,都在先后邁入深度調整期,2025開年不到3個月,光是掌門人、總經理級別的高管,就已經有多家頭部企業進行了煥新,綠城的變化在這樣的浪潮下也算是稀疏平常。
同樣是在3月26日,建發國際也官宣了董事會主席的變更:
趙呈閩不再擔任董事會主席,但仍繼續留任執行董事;
林偉國卸任行政總裁,并接替趙呈閩出任董事會主席;
建發房產副總經理兼華東區域董事長、建發國際執行董事田美坦出任行政總裁。
建發國際的變更消息,是和2024年的成績單一同發出的,過去一年建發實現了營收和毛利的雙增,歸母核心利潤也僅僅只是微降,保持了平穩的水準,有不錯的業績支撐,建發國際今天的股價也實現了微漲。
這個成績背后,建發在華東區域的業績表現貢獻良多,或許也是田美坦晉升為行政總裁的重要推動因素。
就像我們之前說的,當下的行業,做過房企華東區首的高管,發展前景或許相當廣闊。
比如3月時,
除了華東區首們的超級晉升,其他的重磅人事變化也絡繹不絕,比如我們在這個3月才分享過的幾則重磅消息:
事實上,再往前看,今年開年的第一個重磅變化實則來自于萬科,作為和綠城一樣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以郁亮為首的原萬科管理層集體辭職調整,深圳地鐵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辛杰,接替郁亮成為萬科董事會主席,來自深鐵的高管團隊全面接管萬科。
02
30余年中交老將
掌舵“新綠城”!
綠城新任董事會主席劉成云,現年56歲,從2023年6月開始出任中交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劉成云
據公告顯示,劉成云1989年8月參加工作,1991年10月起先后出任四航局科研所軟基公司副經理、新技術工程公司經理、巖土公司常務副經理、經營處副處長、市場開發部經理、四航局副總經理、中交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四航局也就是改制前的中交四航局,也是中交集團的二級子公司,簡言之,劉成云已經在中交體系內磨礪了30余年,有極強的中交“血統”,作為土生土長的中交系老將,大概也是迄今為止綠城董事、高管中最能傳達并落實中交意志的一位。
來源:中交集團官網
而觀察劉成云出任中交集團副總經理前近10年的成長履歷,曾輾轉于中交集團各部,在戰略、投資、運營等領域都頗有建樹,應對過諸多復雜局面,綜合能力強勁:
2013
7
月起,劉成云曾先后出任
中交(南沙)投資發展總經理、臨時黨委書記、董事長
、中交城市投資控股董事長、總經埋、黨委書記、中交佛山投資發展董事長、中國交建華南區域總部總經理、黨工委書記。
2018
1
月起,先后出任中國交建戰略發展部總經理
、中交集團戰略發展部總經理、中國交建戰略與運營管理部總經理、投資事業部總經理。
2020
12
月,出任中交集團暨中國交建董事會辦公室(戰略發展部、改革辦公室、派出董事辦公室)主任、投資管理部總經理。
2021
2
月,出任中交集團總經理助理兼上海振華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2022
8
月,出任中交集團黨委委員、總經理助理兼上海振華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
這樣一位高管的到來,意味著的必然是綠城和整個中交更深度的聯結,在如今越來越強調“國央企血脈”、“母公司支持力度”的當下,對綠城來說,或許不是一件壞事兒。
我們看到,綠城在2015年迎來中交入主,到今年恰好是第十年,不管從行業維度看還是從中交和綠城內部體系看,都是最好的變革期。
綠城的“中交化”一直在持續進行時。
過去的十年間,綠城保留了諸多的老綠城優秀特色,同時也在中交的主導下,不斷塑型,典型表現之一就是管理團隊保持一定市場化專業化的同時,已經越來越“中交化”。
此前擔任了近6年掌門人的張亞東,雖是體制內出身、也沒有太深的中交烙印,卻曾是由中交欽定的綠城掌門人,也算是綠城逐漸“去綠城化”的一個象征。
張亞東在2018年8月出任綠城行政總裁、執行董事,2019年7月,宋衛平徹底作別綠城,張亞東也在那時成為了綠城的董事會主席。
過去這些年來,中交想讓綠城“更中交”的想法,幾乎是擺在明面上的,張亞東掌舵的時代,讓這個想法逐漸變成了現實。
而這一次,張亞東辭任,中交則是派來了資深“老中交”劉成云接棒綠城掌門人,也意味著:
綠城或許將更徹底地進入“中交時代”!
綠城未來或將成為中交集團旗下唯一的核心地產上市平臺,發生變化也是遲早的事。
在兩個月前,綠城的兄弟公司、同為上市房企的中交地產,就已經官宣要退房,將房地產業務裝入中交房地產,簡言之,在中交地產完成退房后,中交集團旗下的主要地產上市公司,將只剩下綠城一家,那么不管是從資源的傾斜度看,還是從對綠城的管理把控度看,大概率都會更上一個臺階。
值得注意的是,從張亞東到劉成云,雖然同樣是來自中交的意志主導,但卻有著不小的變化:
當年張亞東出任綠城董事會主席時同時也是綠城的執行董事,并辭去了在中交的所有職位。
而劉成云掌舵綠城,依舊是中交集團的黨委常委和經營班子成員,在綠城的董事會除了是主席也是“非執行董事”。
簡言之,劉成云的定位和當初深度介入綠城管理層面的張亞東還是有所不同的,他或許更像是“中交支持意志”的象征,坐鎮和指導意義更強,代表的來自中交集團的態度。
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變化,或許也和綠城在中交內部的地位變化有一定關聯。
03
25天,轟出4個地王!
“地王制造機”新牌面
那么,劉成云接管的綠城,到底擁有著什么樣的牌面?
去年,綠城中國斬獲了“地王制造機”的稱號:
從杭州城市地王,到江蘇省級地王,再到全國單價地王,一一收割。
就在今年1月,時任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的張亞東,在經營工作會議上定下了目標:
開局就開戰、起步就起跑、沖鋒就沖刺。
這個調子,特別形象地概括了年初至今綠城的拿地風格,簡單說:
“地王制造機”沒有一丁點兒剎車的意思。
艷姐梳理了一下綠城今年以來綠城的拿地情況,據不完全統計,僅在60天左右的時間里,綠城已經在全國:
豪擲近230億,拿了13塊地,補倉近50萬平米的土地!
其中近一半土地溢價率在40%以上!
集中在短短25天內,至少轟出了4個板塊地王!
據中指院數據,綠城中國2024年拿地金額529億元,位列行業第四名。
結果今年一季度還沒過完,綠城的拿地金額已經快干到去年一半了,后面還要多猛,想都不敢想……
這其中,綠城浙江區域和華東區域這兩大區域的動作相當迅猛:
綠城浙江區域
在杭州:
前兩天,杭州土拍市場炸出驚雷——濱江集團52.03億的天價拿地,樓面價超7.7萬/㎡豪奪“杭州地王”,直追北京和上海地王,溢價率飆到近70%!
杭州的“地王史”很簡單,幾乎就是綠城和濱江,江山輪流坐。
杭州是綠城大本營,綠城不僅愛在這里“轟地王”,也是目前杭州地王“最長記錄保持者”。
早在2016年,綠城37.35億元摘得鳳起潮鳴地塊,折合樓面價超4.5萬/㎡,溢價率高達109%。
這個記錄被綠城足足保持了8年之久,直到去年10月才被綠城自己5萬+拿地,親手給打破。
只不過這個新記錄僅保持3個月,就又被濱江6萬+拿地刷新,此后又很快被這次濱江7.7萬+拿地重新打破。
短短5個月,杭州已經連續誕生3個地王,地價從5字頭直接三連跳直逼8字頭,杭州土拍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把北上廣給甩在身后了。
綠城和濱江,沒少往這匹野馬身上抽鞭子。
除了愛轟全城地王,綠城轟板塊地王的力度也不遑多讓,比如,僅在2月28日一天時間:
綠城一舉拿下杭州兩個板塊“地王”。
杭州西湖雙橋地塊以樓面價1.85萬/㎡成交,創下云谷板塊新高;錢江世紀城地塊以樓面價3.65萬/㎡成交,創世紀城南板塊地價新高。
這兩塊地才剛拿,網上就曝出了綠城“光速進場”的圖片:
地塊是上午成功出讓的,綠城的指揮辦公室和挖掘機是下午進場的,前后不過半天時間。
發令槍還沒想響,綠城已經率先跑出去二里地了。
在寧波:
此外,在綠城浙東片區管控的寧波,前兩天綠城在這里也從多家主流房企激烈廝殺41輪,轟出一個板塊地王。
這塊地在寧波鄞州高新區,綠城最終以超20%的溢價豪擲11.6億,打出了近2.8萬/㎡的樓面價,刷新高新區宅地成交樓面價紀錄。
綠城華東區域
在蘇州:
早于杭州地王誕生之前,綠城在蘇州土拍上已經爆裂一次了。
3月21日,綠城與近10家房企激烈血拼,經過182輪競價,以53.24億元競得湖西核心地塊,溢價率達到驚人的45.3%,樓面價4.07萬/㎡。
圍觀的媒體都說,這是蘇州土拍市場的史詩級熱戰:
溢價率45%,創下取消限價以來蘇州土拍溢價率新高。
4萬+樓面價,刷新湖西板塊地價紀錄,也是蘇州最高樓面價第五名。
更離譜的是,蘇州目前樓面價前五里,第一、三、五都是綠城的項目……
排在前面的兩個蘇州地王,都是綠城在一年前的這個時候,給高調轟出來的:
一個是樓面價4.55萬/㎡,刷新板塊地王的綠城逸廬;一個是樓面價6.5萬/㎡刷新江蘇樓面價地王的綠城玫瑰園。
從這個角度看,綠城在蘇州拿地這么猛,既有經驗也有底氣。
此外,在年初南京土拍,綠城也和南京科創投聯手有土地進賬;在成都,綠城也以2.05萬/㎡的樓面價、溢價率高達30.57%的代價,拿下成華區東客站板塊的兩宗土地,刷新了板塊地價記錄。
結語
綠城的兩大重磅引擎
在行業劇烈調整的大行情里,綠城這種“地王制造機”的形象顯得異常高調,仔細看一下,這兩年長三角的“地王”,幾乎全都是綠城在去年親手轟出來的。
杭州: 去年10月,綠城以樓面價5.07萬/㎡競得杭州錢二宅地,奪得杭州地王 蘇州: 去年3月,以樓面價6.5萬/㎡競得蘇州金雞湖地塊,刷新江蘇樓面價地王 上海: 去年8月,綠城以樓面價13.1萬/㎡搖中上海徐匯濱江地塊,刷新全國樓面單價地王
也基本都發生在綠城浙江和華東兩個區域,從中也可以清晰地展現綠城的投資偏好:
區域明顯聚焦在長三角;城市偏重一二線(尤其是二線);專注拿高地價、高溢價率的優質地塊。
與其他房企相比,綠城垂直深耕大本營很徹底,浙江大本營就是綠城深耕的基本盤。
這兩年,綠城持續對浙江區域組織架構和高管團隊進行重組,目前浙江區域橫跨浙江、福建、安徽3大區域,是位列第一等級的區域集團公司,地位可見一斑。
去年中,綠城針對浙江區域的調整中,將投資、運營、研發、產品等七大職能中心集中在集團本級,并重新調整了作戰單元,杭州有杭西、杭中、杭東三大片區公司,另有浙東、浙北、浙南、福建、安徽片區。
而在綠城中國內部,華東區域公司是僅次于大本營浙江區域公司的第2大區域公司。
最近伴隨各地土拍熱度升溫,全國“地王”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地王制造機”的這個稱號,綠城在今年能否衛冕?在大本營杭州,綠城又將如何跟“老對手”濱江刺刀見紅白刃戰?
這本來就是一副不錯的牌面,相信在迎來新任掌門人之后,我們將看到更好的綠城!
主編:張艷
責編:Nanako、浩浪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不為商業用途,如果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我們建立了“地產人言交流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