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我因為一些特殊的契機離開了美團。離開熟悉的,積累了10年的互聯網工作經驗,開始嘗試新的生活、工作的可能性。
距今正好2年,這兩年內發生在我身上的所有東西似乎都遠超我預期,原因大概是我預期放得足夠低。
又加上前兩天剛剛拆箱了我的B站10萬粉獎牌,也拿到了自己寫的第一本書。感覺是時候做個小小的總結,作為自己人生節點的某種記錄,也期望看是否能給你帶去小小啟發。
這兩年我的小小成就包括:
1、成了全網20萬+粉絲的AI自媒體博主:B站(AI進化論-花生)13.1萬粉,YouTube (AI進化論-花生)5.9萬粉,小紅書(花叔(只工作不上班版)4.7萬粉,公眾號(花叔)2.3萬粉,X(AI進化論-花生)1.7萬粉,即刻(Alchian花生)1.4萬關注;
從上面不同平臺的混亂賬號名你大概就能看出我對做自媒體實在是沒什么規劃,很多東西都是莫名其妙,自然而然的就成了。
2、開發了一個小有成績的爆款app「小貓補光燈」,免費版上了AppStore攝影與錄像分類榜top20,Pro付費版則登上了AppStore應用總榜第一;
3、成了AI課程的講師,在Linkedin Learning上教授微軟copilot課程,去微軟、美團、北大等頂級企業和高校做分享;同時也為大量期望轉型的國內中小微企業提供AI咨詢和培訓服務;
4、知識付費產品「AI編程 ·從入門到精通」知識星球也經營得不錯,5個月時間積累了1300+人,很高興幫助上千人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產品;
5、出版了《一本書玩轉DeepSeek》。
而與此同時,更讓我自己滿意的是,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狀態和時區了,這兩年2/3的時間都在全球旅居,法國、英國、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 、日本等等,在每個國家都待了一個月以上去感受當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超預期的秘訣是降低預期
而回到兩年前,從大廠離開時,我帶著的預期真的很低,我想的僅僅是:
這個逼班我真的上夠了,我想試試新的生活的可能性,我想環球旅居,我想要只工作、不上班
ChatGPT真的讓人挺驚訝的,我希望未來10年的工作能和AI有關
我給自己1年的探索期,不賺1分錢也沒事,大不了再回去打工
當然,其實我不建議任何人學我的路徑去裸辭。能有這個心態我覺得和幾個方面有關:
1)雖然我沒什么財富積累,存款很少,但大抵夠支持一年左右的生活;
2)我還沒有所謂的「成家立業」,沒有結婚,沒有房貸要還,沒有孩子需要養育,父母的經濟和健康狀況也比較好,不需要我為此負擔經濟壓力;
3)我的MBTI人格是INTP,是個非常非常非常P的人,我不愛做規劃,我能接受,甚至享受不知道第二天、下個月、明年要做什么的狀態。
于是,我的探索就此展開了。
AI,我不會,但我可以學
你可能會好奇我原來在大廠是做什么的,怎么就非得一個人開始嘗試做AI了,是下定決心要做自媒體了嗎?是要當獨立開發者嗎?是看到AI風口了要去蹭一蹭嗎?
其實都不是。
我原來的工作經驗和AI毫不相干。我本科是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專業(理科)畢業的,然后在互聯網10年,做的主要是用戶研究和產品運營的工作。之所以想做和AI有關的事情,離不開ChatGPT的啟發和契機。
ChatGPT在2022年11月30日發布后,我在次月很快就嘗試把它用到了工作上,讓它幫我去寫營銷的slogan,或者對我們和競爭對手的營銷策略提供對比分析、建議等等。
我發現,ChatGPT所產生的結果雖然沒法全面直接采用,但是它已經和我們團隊5、6個人開會兩小時所能腦爆出的想法,形成的結論相似了。它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
但我看到大幾十人的團隊中,除了我和另一個合作產品線的leader,好像沒有任何同事真的有興趣去突破使用限制,試一試ChatGPT,他們對AI的全部理解似乎都來自自媒體。
我覺得這個事有點奇怪,所以,如果我想讓自己做的事情和AI有關,我想去真正學習好AI,去探索使用AI的可能性,也許真的該從企業中脫身才是。
而我自己又是真的毫無AI的背景和經驗,那怎么辦呢?
我不會,但我可以學啊。
離職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阿那亞待了一周,去用ChatGPT學《Python編程:從入門到實踐》這本書。這可以說是我典型的一魚多吃的案例了,這么干的邏輯是:
1)我去阿那亞學習,就算我啥都沒干出來,至少我處在一個接近旅行休假的狀態了,可以緩解下同齡人都在拿工資賺錢,而我開始0收入的焦慮;
2)我始終認為學AI的最佳方式是自己去實踐,而 《Python編程》這本書我此前拿起來數十次都從來沒有學會過,甚至沒有突破過第一章節,所以我想試試看ChatGPT作為老師究竟能不能幫助我完成一件原來無法完成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我將會更理解如何使用AI,理解AI能力的極限;
3)我隱隱有個想法是,有了AI的加持,也許我有機會開始開發產品了,GPT-3.5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的編程能力,所以我想對代碼,對軟件工程形成一點點的認知(沒想到18個月后,在Cursor+Claude 3.5的加持下,AI編程能力確實突破了讓不會寫代碼的人也可用的臨界點,我的努力沒白費,不過這算是后話了)
所以由此,你可以看到,我走出第一步時,我嘗試的并不是所謂的做自媒體或任何可以為我帶來收入的事。我先去做的是學習,因為我對AI這事感興趣,以及我確實不太懂,我需要學。
自媒體,意料之外的驚喜
做AI自媒體,并不是在我有意識的規劃中。
我當然一開始就在潛意識中覺得做「自媒體」這事挺對的。硅谷著名投資人納瓦爾一直在談普通人其實只有兩個可以不被授權的財富杠桿。分別是:媒體和代碼。
媒體的魅力是,你寫的任何文章,你做的任何視頻都可以在你睡覺的是否獲得分發,你不需要為內容被第二個人看到、聽到付出額外的成本,是一個有復利且邊際成本近乎為0的事,而且你也不需要任何其他人的許可,不需要任何原始財富積累就可以啟動了。
代碼理論上也是,你做的產品可以0成本分發,被任何人在任何時候用,但是納瓦爾當時忽略的一點是,代碼的學習成本實在是太高了,不算個無門檻的事,所以這一層壁壘讓工程師的薪資一直處在互聯網崗位的頂端。直到最近AI編程能力的涌現,才讓代碼成了普通人可應用的第二個財富杠桿(但這又是后話了)。
回到2023年3月,我一方面知道媒體是個可以去做的事,小紅書上的裸辭博主們也都在干這件事。而且我也意識到,對于個體來說,在自媒體渠道的影響力和發聲渠道將會成為很難得的有力量的資源,是每個人都需要的。
但是我確實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這件事。我在此前的工作中從未可以積累過類似的能力。
所以,對我來說,做自媒體更多是另一層動機驅動:費曼學習法。我在學AI,為了更好的幫助我自己學習,驗證我學得怎么樣,我最好能通過給他人講解的方式去驗證自己的理解,去確認自己真的懂了。
一直到現在,無論是寫文字還是做視頻,我都覺得我自己是輸出表達這件事的第一受益者。我不是在把我會的東西通過寫作的方式沉淀下來,而是通過寫,通過寫作的思考,我真的更好地更系統化地學會了。
因為當時不停在即刻上的學習記錄和輸出,我在2023年4月受邀給706社群做一個線上的關于ChatGPT prompt engineering的分享,我大概花了一個多星期準備這個毫無金錢收益的分享。然后,分享會呈現的效果遠超我預期。
于是,我發現我確實具有做出好內容的能力。并且,我向活動組織者要來了這期分享會的視頻,發到了YouTube和B站,這次機緣巧合的分享讓我的自媒體渠道開始啟動,我在兩個平臺分別收獲了數萬的播放和幾千的粉絲。
做熱愛的事,不堅持
也許你聽過了很多堅持就是勝利的故事,尤其是很多人會提到多數自媒體失敗的原因是沒有堅持更新,只要堅持下去,一直把內容做下去,你肯定能勝利。
也許是。
但,在我的故事里,沒有「堅持」兩個字的痕跡。
于我而言,最自然的選擇就是做自己熱愛的內容,做想做的事。所以,即使在2023年我做內容本身并沒有賺到什么錢,但我始終覺得每個視頻都在解答我自己的困惑,我都是我自己視頻的最大受益者,那這件事有什么理由不繼續做下去呢?
而且很有趣的是,當你做你自己熱愛的事情時,你不會是模仿他人,不是去做某個賽道時,有個美好的事情便會發生
你在做你自己,在成為你這條賽道上你沒有競爭者,沒有任何人可以在做你這件事情上做得比你更好。
所以我最開始做ChatGPT提示詞的內容,后面做GPTs的開發,嘗試用Cursor AI編程,做DeepSeek內容獲得幾百萬播放,其實都不是,或者不止是因為這些東西火,而是那就是我感興趣的東西,是我想做的事。
在你可以做自己的情況下,競爭自然消失,你只需要讓這個「你」變得更好,變得值得被其他人觀看或追隨即可。
關于未來
在「花叔」這個公眾號,在我的B站頻道,在我的小紅書賬號。我沒法保證你以后會看到什么。短期來說,估計還是和AI強相關,尤其是和AI編程,和使用AI編程工具開發產品強相關。
但以后也可能會有別的內容,別的我感興趣的內容,而由于我本質上沒那么特別,那些內容可能也會讓你或讓其他讀者也感興趣。
我很喜歡現在生活和創作的狀態,也感謝我內容的每一個讀者,你的閱讀讓這件事得以持續。
也祝你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工作時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