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強調,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近年來中國電影工業積極融合應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現代智能科技和新興視聽技術,以數智融合加速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人工智能(AI)技術在電影創作生產領域的應用正由淺層功能替代向深度智能協同演進:劇本創作端,基于國產AI大模型和自然語言處理(NLP)的劇本智能評估系統可量化分析敘事結構、情感曲線與市場潛力;拍攝環節,智能體(AI Agent)技術可實現動態分鏡預演、燈光參數自優化與拍攝方案實時修正;后期制作環節,生成式AI技術廣泛應用于場景設計和特效制作,有效降低制作成本?!叭藱C協同、智能迭代”的新興創作攝制方式正推動電影工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躍遷,實現工業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本刊特別策劃“科技賦能電影工業”專題,聚焦電影工業化智能化全流程創新和電影高新放映技術,涵蓋AI賦能影視制作、電影LED屏檢測、生成式AI視效制作、動畫創作AI融合創新等,助力電影產業全面提升科技創新和標準保障能力,持續深化自主創新和自立自強之路。此外,本期還遴選智能體技術應用、計量電影學軟件開發、智能技術下電影版權保護等論文,關注智能科技在電影劇本寫作、視聽語言分析、數字版權保護等領域的發展與應用,歡迎廣大讀者關注。
——本期責編
專家點評
人工智能(AI)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創新成果持續涌現。從傳統的淺層機器學習和基于多級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到大語言模型、多模態大模型和多智能體系統(MAS),AI技術正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加速演進。作為智能計算時代的共性支撐技術,AI技術通過與各個行業和領域的業務特點與發展需求緊密結合,形成定制化系統化專業化的整體應用方案,進而有效服務行業領域發展進步和提質增效。影視制作是AI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和典型場景。當前AI技術在影視制作領域的發展與應用持續泛化和不斷深化,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AI大模型等應用愈加廣泛和深入,AI生成內容質量、技術性能、可用性、有效性持續提升,新模式新路徑新方法不斷涌現,有力推動影視制作提質優化和創新升級?!独^承與變革:探索AI技術賦能影視制作新路徑》一文基于繼承變革邏輯和典型應用案例,細致分析了AI技術在影視創作生產環節的發展應用、作用影響和優勢挑戰,并提出“全棧式AI影視制作平臺”等前瞻性思考與展望,對于推動AI技術與影視制作實現深度融合和創新應用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不可否認,當前AIGC、跨模態生成、多智能體協同等技術應用與影視行業需求在技術品質、生成質量、藝術融合、精準度、可控性、適配性等方面尚存差距,需要積極有效應對和加快迭代進化??傊?,影視制作向智能化演進是大勢所趨和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順應趨勢、循序漸進和整體推進,不斷探索實踐新模式新路徑新方法,并結合AI技術發展演進和影視創作生產實踐持續優化完善。
——劉達
正高級工程師
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央宣傳部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總工程師,《現代電影技術》主編
LED放映技術憑借獨特優勢在電影放映領域嶄露頭角,其在亮度、色彩、對比度和刷新率等性能方面具備顯著優勢,可為觀眾帶來更加清晰、生動且流暢的視覺體驗。我國已成為全球LED電影屏發展的重要力量,多家國產LED品牌已推出創新性產品并在國內外市場投入使用。技術標準建設方面,由中國提案的電影國際標準項目《數字電影LED影廳光學技術要求和測量方法》已獲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立項批準;在此之前,我國已發布首個數字電影 LED 影廳行業標準《數字電影LED影廳技術要求和測量方法》(DY/T 8—2023),為行業發展提供了規范依據。《數字電影LED放映顯示屏藍光安全及測量技術研究》一文聚焦數字電影LED放映顯示屏的藍光安全問題,分析國際標準對藍光危害的定義與測量方法,并對比了多種電子顯示設備,證實LED電影屏的藍光加權輻亮度與日常使用設備處于同一水平,表明LED 電影屏的藍光加權輻亮度遠低于國際安全標準,正常觀影條件下不會對視網膜造成危害。這一結論積極回應并有效消除了行業對LED電影屏藍光危害的疑慮,提出了適用于LED電影屏的藍光安全評估方案,對于電影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未來LED放映領域的技術研究工作可從進一步優化LED屏幕設計、提高觀影舒適度入手,推動影院觀影向高品質、沉浸式體驗積極邁進。
——邢占宇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AI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為影視制作帶來深刻變革,傳統影視制作流程正逐步被技術與藝術深度融合、人類創造與AI生成深度互補的新模式所取代。然而,在思考這項新技術在影視制作中的應用時,我們往往陷入二元論式的極化思維:或認為未來的影視制作將完全依賴AI自動化而忽視人的創意與表達,或因為目前AI技術的局限性而低估其在影視制作流程中應用的巨大潛力。解決這種隧道思維傾向的關鍵點在于如何將AI與當前影視制作流程進行融合,在漸進中融合發展。《AIGC技術在電影〈只此青綠〉視效制作中的創新應用與實踐探索》一文針對AIGC與已有電影制作流程的有效融合,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實現路徑。影片將深度學習技術全面應用于視覺概念設計、細節增強、視效質檢等制作環節,顯著提升了創意效率和視覺表現力。尤其值得贊賞的是,影片通過AI輔助成功將宋代藝術風格融入CG場景設計中,實現了技術創新與傳統藝術審美的有機結合,其實踐探索為電影工業中AIGC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案例,展現了電影技術與藝術創意之間更具實際操作性與可持續性的融合方案。
——王雷
教授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本期目錄
科技賦能電影工業專題
◎ 繼承與變革:探索AI技術賦能影視制作新路徑
—— 曾志剛 羅夢舟 劉 星 張一凡
◎ 數字電影LED放映顯示屏藍光安全及測量技術研究
—— 李虹珊 李 娜 龔 波 董強國
◎ AIGC技術在電影《只此青綠》視效制作中的創新應用與實踐探索
—— 楊洪濤 陳 陽 盛 勇 嚴姍姍
◎ 動畫電影創制技術的融合創新路徑研究 ——以跨國合拍影片《守龍者》為例
—— 單傳蓬 郭依然 楊立賀
研究與開發
◎ 基于RAG的大模型智能體技術在電影行業的應用探索
—— 曾 真
◎ 基于Python的計量電影學軟件開發研究
—— 王若松
技術應用
◎ 全局光照技術在三維動畫電影中的發展與應用
—— 崔蘊鵬 鄭宇高 傅俊卿
◎ 動作捕捉技術面向戲曲動畫創作的應用進展與分析
—— 王澤民 張 立
版權保護
◎ 智能技術驅動下的電影版權保護新格局研究
—— 劉雪蕾
文章概要
繼承與變革:探索AI技術賦能影視制作新路徑
【摘要】人工智能(AI)技術飛速發展,其與影視制作的聚合引發了行業變革。AI技術當前正在影視制作各個環節發揮著不同程度的作用,本文通過對AI技術實際應用案例的分析,探討其在提升生產效率、增強制作能力及拓展創作可能性方面的重要作用,總結其在影視制作中的優勢與挑戰,并對其未來應用前景進行展望,旨在為AI技術與影視制作的創新融合提供參考與啟示。研究表明,AI當前可實現劇本生成與分析評估、自動剪輯、智能調色、特效輔助生成等工作,但在可控性、協同性和生成規格等方面與理想應用尚存差距。未來在深度學習(DL)技術革新和多模態融合的推動下,AI將推動實現更高效的創制流程,其技術應用將向更加智能化和全面化演進。
數字電影LED放映顯示屏藍光安全及測量技術研究
【摘要】 本文以數字電影LED放映顯示屏藍光安全為研究目標,解讀了燈具藍光標準化文獻,分析了燈具藍光的危害機理和測量原理,對比驗證了常見顯示設備的藍光測試數據,研究提出了數字電影LED放映顯示屏的藍光測量方法,初步給出了LED放映顯示屏藍光安全性結論。本文研究表明,數字電影LED放映顯示屏的藍光安全是重要的安全評估參數,所提出的測量方法可用于數字電影LED放映顯示屏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中的危害風險評估。
AIGC技術在電影《只此青綠》視效制作中的創新應用與實踐探索
【摘要】 為深入探討人工智能(AI)技術在電影視效制作中的應用,本文以電影《只此青綠》為例,系統分析了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在影視視效前期設計、后期制作生產、質量檢測等環節的應用實踐,通過構建基于深度學習(DL)的人工智能制作體系,顯著提升了影片的畫面質量與制作效率。研究表明,AI技術可實現電影制作全流程優化,不僅為高質量藝術影片的制作開辟了全新的路徑,同時也推動了電影藝術與技術的融合發展。
動畫電影創制技術的融合創新路徑研究——以跨國合拍影片《守龍者》為例
【摘要】 在動畫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如何平衡技術進步與藝術表達,確保動畫電影視聽藝術性的同時,更好地探索技術創新性,成為業界和學界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本研究以中西合拍動畫電影《守龍者》為案例,探討影片如何利用技術手段實現藝術化塑造。影片在計算機成像、動畫表演、色彩管理等方面實現創新,構建了“技術理性與藝術感性共生”的創作框架,為國產動畫電影在工業化流程中實現藝術和文化表達提供了實踐路徑。這一案例不但展示了中國動畫在技術迭代與藝術表達方面的巨大潛力,也為動畫電影順應技術發展趨勢、運用新興技術實現創制流程提質升級提供了寶貴經驗。
基于RAG的大模型智能體技術在電影行業的應用探索
【摘要】 為探索解決當前創作者使用第三方大模型工具無法充分利用自身數字資源,難以實現電影垂直領域行業定制問題,本文分析了電影行業的人工智能(AI)技術行業定制需求及智能體結合大模型面臨的技術挑戰,提出一個基于本地開源大模型和檢索增強生成(RAG)的智能體(AI Agent)技術框架,并利用本地deepseek?r1:14b創建了一個劇本助手。劇本助手、本地開源大模型、DeepSeek網頁版的對比實驗測試結果顯示,對大模型智能體的設置及RAG的應用,可提升大模型智能體的任務表現。研究表明,基于RAG的大模型智能體能夠實現創作者自有數字資源的復用,可為電影行業提供新工具和新方法。
基于Python的計量電影學軟件開發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開發一款名為CineMetrics Pro(CMP)的電影分析軟件,綜合運用計算機音視頻分析及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通過鏡頭標記、鏡頭分析、色彩分析、字幕分析和音頻分析五大模塊,實現對電影的多維度分析,助力計量電影學研究。軟件基于Python開發,采用PyQt5構建圖形界面,結合OpenCV、librosa等視覺和語音庫,完成視頻處理、數據可視化等功能。實驗結果顯示,軟件能有效提取電影中的可測數據并自動生成分析圖表。盡管軟件功能受限于現有技術,但其仍可為計量電影學研究提供新思路。未來,該軟件將聚焦于提高自動化程度、探索音視頻分析更優方案等內容,推動形成一套完整的計量電影學研究范式。
全局光照技術在三維動畫電影中的發展與應用
【摘要】 全局光照(GI)作為一種高級渲染技術,通過模擬現實世界中光的原理和效果,顯著提升了動畫電影的視覺真實感。本文結合其技術原理與藝術表達,梳理了全局光照技術中光線追蹤、路徑追蹤、光子映射等主要原理,結合GPU加速和人工智能(AI)算法的影響,分析各類動畫電影及游戲案例,從而探討全局光照技術在光造型中的演變,總結其對造型風格的影響。全局光照技術雖然提升了畫面的真實感,但也帶來了渲染效率降低、限制創作者控制力和造型立體感不足等問題。展望未來發展趨勢,在AI和實時渲染技術的推動下,全局光照將在生成效率和可控度方面產生突破,但創作者仍需在技術與藝術之間找到平衡,確保光造型服務于作品的藝術表達。
動作捕捉技術面向戲曲動畫創作的應用進展與分析
【摘要】 隨著動作捕捉技術在影視動畫領域和游戲領域中的運用日趨成熟,戲曲作為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表達形式,如何與喜聞樂見的動畫結合,是諸多動畫創作者一直思考的問題。本文深入探討了動作捕捉技術在戲曲動畫創作領域的應用,通過對相關理論的梳理和實證研究的分析,旨在為戲曲動畫創作的發展提供最前沿的技術理念。本文將以Vicon、Xsens動作捕捉解決方案為例,探尋戲曲動畫創作中動作捕捉技術的應用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研究表明,動作捕捉技術可為戲曲動畫創作提供快捷、簡便的制作路徑,其中捕捉硬件和數據處理算法均對性能產生重要影響。當前該技術仍存在一定缺陷,將在未來軟硬件性能提升和技術發展中不斷改進。
智能技術驅動下的電影版權保護新格局研究
【摘要】在數字化和智能化浪潮下,電影數字版權保護面臨傳播快、復制易、盜版侵權頻發等挑戰,亟需法律、技術等綜合措施手段的體系化介入治理。本文從電影數字版權保護難點、現狀出發,結合國內外技術、法律等綜合實踐經驗,闡述分析國內外技術與措施發展進程;通過相關法律條款分析,綜合對比國內外技術應用及管理模式,全面探討數字電影版權保護的現狀、難點及應對策略;結合國內外先進經驗,提出加強技術保護、完善版權仲裁機制和推進國際合作等建議,為數字電影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研究表明,技術手段應用是應對數字電影版權侵權的關鍵,未來需進一步探索數字版權保護技術實踐,以實現版權保護與文化創新的協調發展。
文章全文詳見《現代電影技術》期刊
2025年第3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