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泰羅
被蘋果捅了一刀的歌爾股份,又悄悄殺回來了!
根據最新發布的年報,公司主要業績指標實現全線增長。其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09.54億元,同比增長2.41%;實現歸母凈利潤26.65億元,同比增長144.93%;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23.93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78.3%。
2022年11月8日,歌爾股份突發公告,公司已收到境外某大客戶通知,暫停生產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隨后證實,被砍單的正是蘋果當紅產品AirPods Pro 2。
根據光大證券的測算,2020年和2021年,AirPods大約給歌爾創造了206億和244億的營收,分別占歌爾營收總額的35.7%和31%。核心業務訂單丟失,對公司的影響無疑是致命的。
2022年,歌爾股份被迫計提資產減值17.97億元,此舉直接導致公司當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近六成。2023年,歌爾股份進入全面衰退,歸母凈利潤繼續大幅下滑43%至10.19億,只有2021年的四分之一,全年凈利率1.03%,不到2021年的五分之一。股價更是一瀉千里,巔峰時的歌爾股份市值一度逼近2000億,到現在只剩下約800億。
歷史上看,蘋果的“棄子”基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東山再起,因此幾乎沒有人想到,歌爾還能逆勢殺回來。
不僅如此,2024年歌爾股份毛利率為11.09%,同比上升2.14個百分點;凈利率為2.56%,較上年同期上升1.53個百分點。
綜合所有這些來看,歌爾股份正在從蘋果砍單的陰霾中走出,快步實現復蘇,但這并不是公司現在最大的看點。
歌爾不僅總量在恢復,結構也在調整。
盡管蘋果現在依然是歌爾股份的大客戶,但絕對不能再把歌爾單純看作是蘋果的一個代工廠。相較于智能手機,VR/AR更能代表歌爾的未來。
首先,這個市場足夠大。根據IDC的最新數據,去年全世界總共賣出了大約675萬臺VR/AR設備,在新品發布、消費需求上升等因素影響之下,2024年全球VR/AR設備的出貨量預計將增長46.4%,到2028年,全球出貨量將達到3500萬臺以上。
675萬臺對應歌爾587億的智能硬件營收,如果市場格局保持不變,那么3500萬臺理論上將對應歌爾大約3000億的收入,基于現實考量即便打個七折,2000億營收也相當于歌爾現在總營收的兩倍。
其次,這個行業競爭格局相對較好。在中高端VR/AR市場,歌爾已經拿到80%的份額,不排除后續隨著行業擴容會有更多玩家加入,但歌爾的領先優勢是確定無疑的。
隨著規模不斷提升,降本增效還有很大空間,這也將有效對沖競爭加劇造成的利潤損失。2023年以前,歌爾智能硬件業務的毛利率基本都在兩位數以上,這個利潤率水平甚至不輸智能聲學整機。
最后還有一點,隨著VR/AR成為新的業務載體,歌爾股份長期被詬病的過度依賴單一大客戶的問題也將得到有效緩解。
智能手機時代,蘋果一家獨大,而VR/AR領域乾坤未定,Meta、谷歌、微軟、索尼、蘋果以及國內一些廠商均躍躍欲試,這些都是歌爾的潛在客戶,不管最后誰能跑出來,歌爾都是贏家。
歌爾股份也在年報里寫到,2025年,伴隨著大語言模型、多模態模型等生成式A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以及AI技術與新興智能硬件產品的進一步融合,全球消費電子產品終端需求有望繼續增長,適用于AI智能硬件的高性能精密零組件產品,以及搭載更豐富AI功能的智能手機、智能無線耳機、AI智能眼鏡、MR混合現實、AR增強現實、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產品有望迎來進一步發展。
2022年,在歌爾股份最低迷的時候,《市值觀察》就曾發文表達過看好公司未來的長線發展,這份信心一方面是基于對VR/AR業務前景的判斷,但更重要的是對創始人姜濱充滿期待。
姜濱是典型的山東人,喜歡低頭干活,不愛出風頭,他不止一次的告誡下屬,制造業公司最重要的就是踏踏實實工作。然而,低調謙遜的另一面卻是極度的偏執,姜濱是一個100%的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極致,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從做這行的那天起,就有一種往死里做的勇氣,這個行業沒有老二,你必須干到極致。”
創業初期賺到第一桶金后,所有高管都認為應該買輛像樣的新車改善一下公司門面,姜濱卻堅持花幾十萬美元打造當時世界一流的消音室;為了追求技術升級,姜濱曾親自操刀砍掉了80%的低端制造客戶,有錢也不賺。
不短視,不滿足,同時又不浮躁,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穿越周期、更上層樓。2010年-2021年,加入蘋果供應鏈的歌爾迎來黃金十年,期間營收增長29倍,凈利潤翻了14倍,股價更是上漲超20倍(后復權)。作為實控人,姜濱自然成了這潑天富貴的最大受益者,在福布斯發布的《2020年全球億萬富豪榜》中,他一度以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6億元)身家奪得山東首富。
這顯然還不是姜濱的極限,如果說蘋果造就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輝煌,那么VR/AR等AI智能硬件即將為他帶來第二次更大的輝煌。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