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H3作為一種Ⅰ型跨膜糖蛋白,屬于B7家族中的一員,在非小細胞肺癌、胰腺癌、原發性肝癌等多種腫瘤組織中都存在過度表達。尤其在SCLC患者中,更是有65%的患者腫瘤中都呈現B7-H3高表達的現象,這種高表達與肺癌的不良預后相關,使得B7-H3成為一個有前景的治療靶點。
隨著第一三共/默沙東在2024年公布了其B7-H3ADC DS-7300a2期Lung01臨床數據,顯示12mg/kg和8mg/kg劑量組疾病控制率(DCR)分別為90.5%和80.4%。作為全球首個推進至臨床3期的B7-H3ADC,若III期TROPION-Lung01研究延續優勢,DS-7300a有望成為首個打破SCLC十年治療僵局的靶向藥物,并將斬獲極大的市場份額。
盡管B7-H3ADC賽道涌現出DS-7300a之類的亮眼數據,但背后也仍存在不少走進末路的管線。MacroGenics針對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B7-H3ADC vobramitamab duocarmazine(簡稱vobraduo)則是其中之一。
01
安全性暴雷,資本麻木
前幾日,MacroGenics在公布公司2024全年業績的同時,也對公司管線進展進行了更新。在這份公告中,MacroGenics正式宣布已關閉旗下陷入困境的B7H3ADC 管線——vobraduo。
圖源:MacroGenics官網
但作為市場上備受關注的靶點之一,MacroGenics在宣布關閉vobraduo后,二級市場卻并沒有做出劇烈反應,截至目前,股價僅下降1.75%。
對于“冷漠”背后的原因,不得不從2024年5月份的事件說起。彼時vobraduoMacroGenics剛公布vobraduo在治療前列腺癌二期臨床Tamarack試驗結果,相比于療效數據,人們最先關注到了安全性事件,數據顯示有5名患者死亡,另外還有過半患者出現3級或以上的不良事件發生。
而這一份臨床數據的公布也導致公司股價當天大跌77%。
雪上加霜的是,在時隔4個月后的ESMO大會上,MacroGenics再次公布了更新后的Tamarack數據。從療效中看確實有改善,2.0mg/kg下的確認客觀響應率從17.8%提高到20.0%,2.5mg/kg下的確認客觀響應率從25.0%提高到37.5%。2.0mg/kg下的確認PSA50為45.1%,2.5mg/kg下的確認PSA50為39.4%。
但安全性數據卻更糟糕了,兩個劑量下的死亡病例已經增加到8例,其中5例在2.0mg/kg 隊列中,3例在2.5mg/kg 隊列中,包括3次肺炎事件,以及心力衰竭、應激性心肌病、心室顫動、胸腔積液和胃腸道出血各1次。受此消息的影響,Macrogenics的股價當天再次下跌超28%
至此,Macrogenics的股價在短短內下跌超100%,目前總市值僅為1.24億美元。
而二級市場本次的“無動于衷”仿佛對Macrogenics放棄vobraduo早有預料一般。畢竟在這之前,MacroGenics在B7H3領域開發的CD3/B7H3雙抗MGD009、B7H3單抗MGA271此前已因肝毒性和出血事件失敗。
而以上的毒性機制,與MacroGenics看似“固執”的押注單一技術路線或許有很大關系。VobraDuo采用可裂解vc連接子+seco-DUBA(DNA烷化劑)組合,DAR值2.7的設計雖可提升腫瘤殺傷,但血液中過早釋放的烷化劑導致骨髓抑制和器官毒性,從而導致嚴重安全性事件的發生。
即便失敗了三次,但并沒有擊倒MacroGenics押注B7H3的決心,在正在將重點轉移到其替代B7-H3 方法的MGC026 上。與vobra duo 的DNA 烷化duocarmycin 有效載荷不同,MGC026使用與合作伙伴Synaffix 開發的聚糖連接的拓撲異構酶I 抑制劑有效載荷,同時靶向相同的B7-H3抗原(注:2023年3月14日,Synaffix宣布擴大與MacroGenics的技術合作協議,將潛在對價總額增加至22億美元,MacroGenics目前有權選擇研發多達七個ADC項目)。
據了解,MGC026目前正處于晚期實體瘤的I期測試階段,預計將于2025年開始擴大部分適應癥的劑量。
02
B7H3 ADC誰在領跑
盡管多個藥物研發失利,B7H3藥物的研發仍然保持著高熱度和穩定的需求。全球主要的制藥公司對ADC寄予了厚望,并在這一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投資和布局,孜孜不倦為啃下這塊“硬骨頭”作出努力。
尤其隨著近年來國內藥企在ADC賽道上的快速崛起,在B7H3ADC的競賽中,多家國內藥企已經成功躋身全球第一梯隊。在交易方面,國內品種也因此屢受海外藥企青睞,2023年至今,在B7H3靶點上發生了4起重磅交易,而其中便有3起是國內品種出海(映恩生物、翰森制藥、百奧賽圖)。
從在研進度來看,除了第一三共/默沙東的DS-7300a首先邁進三期之外,緊隨其后的便屬GSK/翰森制藥的HS-20093,以及宜聯生物的YL201。
去年11月,隨著翰森制藥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B7H3ADC注射用HS-20093獲CDE批準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有望打破目前中國SCLC的上市藥物空間集體被單抗與小分子所占據的僵局,為我國SCLC二線治療樹立新范式(相關閱讀鏈接:翰森制藥,領跑B7-H3 ADC)
從2024年翰森制藥在WCLC和ESMO上更新了HS-20093針對小細胞肺癌的數據來看,HS-20093在RP2D劑量下達到了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的平衡,并且具有更好的PK及安全性潛質,療效非頭對頭對比于拓撲替康也有非常顯著的優勢。
除此之外,9月13日,宜聯生物也在2024年ESMO大會上首次展示了YL201(B7H3ADC)的臨床數據,該藥物在79名ES-SCLC患者中的有效率達到68%,其中61.1%的患者療效得到確認。中位無進展生存期達到6.2個月,中位疾病緩解期達到了5.7個月。
與第一三共、翰森的B7H3ADC數據對比顯示,介于毒素活性YL-201>HS-9265>DXd,且宜聯的DAR為8而其余兩者DAR為4,所以YL201的爬坡劑量明顯低于I-DXd和HS-20093。藥效方面,YL201展示出了最高的響應率,mPFS與HS-20093相當,兩者均優于I-DXd。安全性方面,YL201與HS-20093的血液毒性不相上下,略強于I-DXd,但是比I-DXd擁有更低的ILD比例。
除了在ES-SCLC適應癥上與第一三共直接對抗以外,宜聯和翰森仍在布局更多差異化,如宜聯已經啟動首個B7H3ADC治療鼻咽癌的臨床3期研究。
可見,在B7H3ADC第一梯隊上,宜聯和翰森有望成為最亮眼的弄潮兒,并在即將到來的商業化競爭中,取得客觀的創新回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