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亞納海溝的萬米深淵再次迎來“新訪客”。
一款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小型機器人成功抵達馬里亞納海溝10666米深處,并完成多項動作驗證,為此后我國的深海探測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
“10000米的深海強壓對于小機器人來說,相當于壓了一座小型冰山。”對這款僅重1.5千克的機器人來說,它的“壯舉”不止在于沒有被水壓擠碎,更體現在它能在強壓下行動自如。讓“小身材”爆發出對抗強壓的“大能量”,需要各部件之間的高效運作,而在內部空間本就狹小的小型機器人中,容納復雜的芯片電路又談何容易?而這也是微機電系統技術長期關注的一個焦點。
隨著機器人領域對加工精度要求的不斷提升,我國制造級別逐漸進入“納米級”行列,在盡可能小的空間中,容納功能更完善、性能更強悍的芯片、電路、電機系統等部件,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是未來我國機器人制造的一大趨勢。北航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開設微機電系統工程專業,順應國家未來高端領域的戰略需要。
微機電系統工程專業的最大特點,在于“普適性”,它能夠滿足醫工融合、精密儀器、傳感器、智能制造、集成電路等多個高精尖領域的工作需要,北航還將航空航天領域優勢資源融入該專業建設中,強化其航空航天特色,進一步拓寬它的就業選擇面。
目前,微機電提供工程專業劃歸北航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以下簡稱機械學院)管理,長期來看,這有利于大大提升該專業發展的上下限。
如前文所述,微機電系統工程專業所具備的“普適性”,使之需要面對大量的跨學科研究,而機械學院具備相當深厚的跨學科研究傳統,被稱為北航“最有實力的學院之一”,不僅承載了自身發展所需的機械工程學科,同時支撐了北航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設計學等多個優勢學科的教學與科研需要,先后獲國家發明一等獎等10 項國家科技獎,在學術界和相關行業內均享盛譽,這將有效保證微機電提供工程跨學科研究的順利進行。
雄厚的師資力量,則為微機電系統工程專業加上又一道“保險”,機械學院現有院士、國家及人才、新世紀人才等30人,聚焦機電、信息、控制、材料等多學科間的融合發展,著力于“系統總師級人才”的培養,實現就業與深造的同步增長。近年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接近100%,深造率也能保持在70%以上,已然將機械學院建成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科研院所、骨干企業的“高端人才庫”。
人才培養更進一步,行業需求緊隨其后,微機電技術本就與機器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后者已是今年就業市場的“明星行業”,帶動著崗位需求與薪資的順勢提升。
在各高校相繼增設“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等專業的背景下,北航微機電系統工程專業顯然提供了另一條進入機器人行業的道路,而來自重點高校的辦學資源,則保證了畢業生能夠從“求職大軍”中迅速脫穎而出。推薦對機器人感興趣的同學,重點關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微機電系統工程專業。
關注“一千零一個志愿”,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最新最全的大學招生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