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嚴禁流量外泄的亞馬遜,近日再度讓步,正在測試一項新功能,允許用戶在亞馬遜APP上搜索商品時,跳轉至品牌獨立站進行購物,即便該品牌未在亞馬遜平臺上銷售。此舉被認為是亞馬遜推進Buy with Prime項目的一部分,也是亞馬遜尋求新增長,布局獨立站業務的一部分。
據悉,知名獨立站SaaS平臺SHOPLINE目前已上線Buy with Prime功能,并且獨家支持非美國主體使用,進一步降低了全球賣家接入的門檻,帶來更廣泛的商機。
留住消費者
在新的功能中,當客戶搜索某個商品或品牌時,亞馬遜會顯示兩類產品:一是亞馬遜直接銷售的相關產品;二是亞馬遜沒有售賣,但在品牌獨立站上有售的商品。據演示,當顧客點擊商品旁邊的“查看更多”時,頁面會彈出“你正在離開亞馬遜”的提示。只要顧客點擊“繼續訪問網站”,就會跳轉到品牌的獨立站中繼續購物。
目前,這項功能僅在亞馬遜APP中上線,并只向部分美國客戶開放。亞馬遜表示,將根據用戶反饋,把這一體驗推廣至更多消費者,并邀請更多品牌加入,以豐富平臺的產品種類,滿足更多客戶的需求,在日益激烈的網上零售競爭中保持優勢。
目前,亞馬遜上已有數億種產品在售,且還在不斷增長,僅去年一年就增加了數百萬種產品,包括不少高端奢侈品牌以及Amazon Haul中的超低價產品。但這不意味著亞馬遜就囊括了所有消費者喜歡的商品,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被沉淀在了獨立站中,尤其是品牌推出的新品。
亞馬遜最希望的,正是將這類新品納入自己的電商生態中。據了解,目前僅有部分原創品牌受到了新功能的邀請測試,如安克旗下的Anker、致歐的SONGMICS、賽維的Avidlove、千岸科技的Sportneer、深藍科技的Donner、子不語的City Bell等等。
改善顧客購物體驗是看到的表象,引流到獨立站更本質的目的,是亞馬遜希望自己能成為客戶購物搜索的第一選擇。因為如果消費者首先在亞馬遜上搜索,它就能在購物過程中與消費者互動,從而有機會引導消費者購買自身銷售的產品,或者至少也能收取廣告、支付等環節的費用。
此外,亞馬遜還能從客戶交易數據中獲得有價值的見解。雖然亞馬遜聲稱,在客戶退出亞馬遜應用程序后,它不會跟蹤客戶在品牌網站上的互動,但即使是客戶會點擊哪些品牌的數據,也能幫助亞馬遜決定要庫存哪些產品以及應該爭取哪些品牌合作。
從交易抽成到生態賦能
亞馬遜歷來對流量管控嚴格,此前,亞馬遜在其服務條款中明確指出,禁止試圖將流量從亞馬遜轉移到外部網站或競爭平臺,包括使用使用外部鏈接、廣告和督促客戶離開網站的行為等,一旦發現或將給與賣家封停賬戶、取消產品列表、扣留銷售款項乃至采取法律行動的懲罰。
此次卻大方地允許流量導向獨立站,在于新功能是推進Buy with Prime項目的一部分。
事實上,亞馬遜早已不滿足于僅作為平臺,獲取“交易抽成”,其在2022年便已上線Buy With Prime,將業務延伸至獨立站。該功能旨在向獨立站開放包括支付、物流在內的亞馬遜會員服務。
據悉,知名獨立站SaaS平臺SHOPLINE目前已上線Buy with Prime功能,并且獨家支持非美國主體使用,進一步降低了賣家接入的門檻。這意味著任意地區主體商家均可在SHOPLINE平臺啟用該功能。
從SHOPLINE 官網了解到,亞馬遜和SHOPLINE的強強聯合,攜手將Prime會員體系、流量、物流和服務開放給獨立站商家。SHOPLINE作為亞太首家支持Buy with Prime跨境電商解決方案平臺,不僅為獨立站賣家帶來了Prime的品牌背書,幫助商家在自己的DTC店鋪中提供與亞馬遜一致的購物體驗,還顯著提升了客戶的物流滿意度。
通過SHOPLINE,商家即可便捷地將亞馬遜賬戶與獨立站關聯,并同步庫存,實現無縫運營。此外,BwP還支持混合購物車功能,允許客戶同時購買Prime和非Prime商品,極大提升了購物靈活性。
顯然,亞馬遜和SHOPLINE的聯手,正在為獨立站賣家打開一扇新的大門。在低價平臺沖擊下,BwP不僅是對亞馬遜自身生態的補充,更是獨立站賣家實現品牌升級和業績增長的全新機遇。
亞馬遜在博客說明中指出,如果品牌支持“Buy with Prime”,Prime會員將可以享受快速、免費送貨、輕松退貨以及直接在該品牌網站上購買商品的24/7全天候客戶支持。
亞馬遜并未對參與測試新功能的品牌設置太多條件,需要有一定體量是其中之一,另外就是要求在最終成交,也就是結賬付款階段,必須使用Amazon Payments進行支付,意味著品牌獨立站商家需要去申請“Amazon Payments”的商家收單賬戶。顯然,這是為了促使獨立站上線Buy with Prime。
不支持Buy with Prime的獨立站,如果上線了新的購物功能,甚至可能產生負面作用——當客戶使用了亞馬遜賬戶一鍵付款后,卻未能享受到FBA的快捷配送服務,其中落差或許會導致客戶流失。
美國消費者非常在意貨物的配送時效,甚至愿意付出額外的金錢,亞馬遜通過便捷物流積累的數億Prime會員便是最好的明證。
如今,亞馬遜還在繼續強化自己在物流方面的優勢。數據顯示,2024年,在美國,亞馬遜“當日達”站點的數量增加了60%以上,服務范圍已覆蓋美國140余個核心城市圈,生活必需品當日達或次日達配送量同比增長超50%,突破20億件。
也是因此,亞馬遜在不斷加快Buy With Prime的推廣速度,以此緩解亞馬遜物流倉儲過剩的問題。物流是重資本投入,需要規模化來降低成本,Buy With Prime正承擔著吸收獨立站商品進入自身物流體系的使命。
時至今日,亞馬遜越發脫離單純電商企業的范疇。2024年,亞馬遜線上銷售收入2470億美元,僅占總收入的38%,AWS、廣告以及服務性收入占據了剩余的部分。
亞馬遜的戰略重心,也從增加電商銷售額轉為推動其他業務的增長。就如此次開放流量給獨立站的新功能,是為了擴大已有流量的覆蓋范圍,并促進Buy With Prime的使用,從而推動支付和物流業務的應用深度和廣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