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價格屠夫比亞迪,也想當高端玩家。
作者 |朱曉宇
邢昀
新能源汽車市場加速內卷的背景下,比亞迪卻越卷越賺錢,在2024年度分別創下了銷量、凈利潤和毛利率的歷史新高。
2024年全年,比亞迪實現營收7771.02億元,同比增長29.02%。
歸母凈利潤為402.54億元,同比增長34%。
營收規模首次突破7000億大關的同時,凈利潤增速超越營收增速。
分業務來看,其核心業務——汽車及汽車相關產品的毛利率攀升至22.31%,同比提升1.29個百分點,比亞迪的毛利率之高,超過特斯拉的17.9%、小米的18.5%等行業標桿和造車新秀,還壓制理想19.8%等高端新勢力品牌,顯示了“越卷越強”的產業鏈把控能力。
支撐這組數據的,是2024年比亞迪實現的427萬銷量,這也創造了歷史新高。今年開年,比亞迪繼續扔出王炸,宣布全系上車高階智駕,2月交付達到32.28萬輛,同比增長164%。由于今年一季度預計的銷量非常樂觀,王傳福甚至提高了2025年的銷量目標。
據《豹變》了解,今年比亞迪的銷量目標從年初的500萬輛提高至600萬輛。為了支撐這一銷量目標,比亞迪向供應鏈更新了最新的銷量預測單,其中兩家圖像傳感器芯片廠家豪威科技和索尼接到通知,要求做好供應600萬輛汽車所需芯片的準備。比亞迪作為行業內的大客戶,兩家芯片公司也選擇不遺余力地為比亞迪優先穩定地供貨。
風頭無兩的“迪王”,站在萬億市值的高峰上,也會迎來更猛烈的風。
1、汽車業務毛利率創新高背后
過去一年,比亞迪用更低的價格,卷來了更大的銷量。
全年比亞迪賣出去427.2萬輛,同比增長41.26%,這個增速跑贏大盤。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在政策補貼的刺激下同比增長36%。顯然,比亞迪既是政策紅利的受益者,也是拉動銷量增長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2024年比亞迪在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占有率達到33%,去年銷量排名前十的新能源車,有8款來自比亞迪。
作為營收主力,比亞迪汽車及汽車相關業務貢獻6173.82億元收入,在總收入中占比79.45%,同比增長27.7%。
2024年行業價格戰加劇,比亞迪的單車均價從15.99萬元降至14.45萬元,價格降幅為10%。
不過,比亞迪通過產業鏈的垂直整合,以及規模效應,仍然實現了降本增效。比如,2023年比亞迪的單車成本12.77萬元,2024年降至11.23萬元,降幅大約在12%,遠超價格降幅10%,推動汽車業務毛利率逆勢攀升至22.31%。
在去年激烈的價格戰環境中,比亞迪仍然維持住了毛利率,這一表現不僅超過特斯拉的17.9%、小米的18.5%、理想的19.8%,更逼近傳統豪華品牌BBA的燃油車毛利率區間(20%-25%),高毛利率顯示了比亞迪自研自供能力和對產業鏈的深度掌控。
此前瑞銀證券拆解比亞迪海豹的報告顯示,該車型約75%的零部件由比亞迪自行生產。
在自研方面,比亞迪甚至成立了弗迪電池、弗迪動力等5家弗迪子公司,掌控三電系統全鏈路。刀片電池之外,比亞迪還自研車規級CIS芯片,以及低成本激光雷達。去年王傳福曾提到,市面上單顆激光雷達的價格是3000元,比亞迪自研后的成本可能只需900元左右。
比亞迪在自研方面對全產業鏈布局,不僅降低了對上游供應商的依賴,還通過技術輸出拓展盈利。
比亞迪的第二大營收支柱則來自于手機代工。2024年,其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收入1596.09億元,同比增加34.6%,增速高于汽車板塊,但毛利率僅8.34%,同比下滑0.3%。
2、供應商與迪王的“愛恨交織”
比亞迪的飛速發展,離不開供應商們的鼎力支持。
2024年末,一封《2025年比亞迪乘用車降本要求》的郵件引發輿論關注,郵件里比亞迪要求供應鏈公司“從2025年1月1日起降價10%”,雖然此后比亞迪回應“非強制要求,可協商推進”,但這背后比亞迪與供應商相愛相殺的關系也暴露無疑。
財報里,2024年比亞迪的應付賬款余額激增至2416.4億元,占總負債比例超過40%,比2023年末的1944.3億元,增長了24.3%。而這一數字在2020年僅為430億元。
這也意味著,比亞迪在去年每銷售1輛車,背后大概產生了5.7萬元的應付賬款,一定程度是對上游企業的隱形資金占用。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比亞迪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的周轉天數為127天。這顯著低于行業平均的6個月水平。反映了比亞迪較強的資金周轉能力。
比亞迪在財報中指出,堅持以市場化方式激發供應鏈活力,打造內外競爭的開放生態。
一位汽車供應鏈的從業者告訴《豹變》,如果比亞迪進一步向供應鏈壓縮成本,整車質量會有打折的風險,最重要的是,供應鏈龍頭為了保住利潤很可能會脫離比亞迪。他以比亞迪的攝像頭模組招標為例,以保隆科技為首的行業龍頭基本都放棄競標比亞迪,原因就是價格太低容易賠錢。
從比亞迪一些核心供應商的數據來看,凈利潤率被壓縮至盈虧臨界點。以精密鋁合金壓鑄企業廣東鴻圖為例,2024年三季度的凈利潤率4.6%。不過,廣東鴻圖的客戶不止比亞迪,行業價格戰下供應商壓力可見一斑。
供應商們一方面需要依靠比亞迪龐大銷量帶來的大訂單,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承擔比亞迪傳遞過來的價格壓力。
同時,比亞迪2024年末現金及等價物余額同比下降5.83%至1022.57億元,比上一年同期減少62.56億元。相比之下,有息負債為200多億。
未來,比亞迪在發展技術、高端化和出海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今年3月,比亞迪在港股通過閃電配售計劃,融資435億港元,創下過去十年全球汽車行業最大的股權再融資紀錄。
2024年比亞迪海外銷量41.7萬輛,雖然銷量同比大增71.86%,但是為實現今年80萬輛出口目標,海外業務仍然需要重金投入。
3、高階智駕下,比亞迪有取舍
從2023年的油電同價、2024年的電比油低,到2025年智駕平權,比亞迪每年都會打出一張王炸。
進入2025年,比亞迪在智能化、電動化產品力方面發起總攻。2月召開智駕戰略發布會,全系車型搭載天神之眼智駕系統,推進智駕平權。3月召開超級e平臺發布會,發布首個千伏架構與10C倍率閃充電池。
過去一年,為了支撐比亞迪的高階智駕全系上車,比亞迪開啟了“邊開飛機邊造引擎”的激進模式,一邊瘋狂招人,一邊瘋狂投入。過去半年的自研智駕團隊擴張了4000多人,全年投入研發費用531.95億元,同比增長34.42%,已經超過凈利潤總額。
2024年比亞迪研發費用率為6.84%,較之于上一年提升了0.27個百分點。
同時,比亞迪的研發人員數量約為12.16萬人,相比上一年的10.28萬人增加了18%,但是研發人員的占比從2023年的14.62%下降至12.55%。
不過比亞迪也根據目標和現狀,在結構上做了調整,把自己的錢和資源更多放到了高階智駕領域。
據了解,不久前比亞迪裁撤了全部中低階智駕團隊,只保留高階智駕的研發團隊人員,裁員比例超過30%。部分優秀人才并到高階智駕團隊。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比亞迪的中低階智駕團隊的研發成本太高,不如直接采購供應商的智駕方案來得劃算,一套智駕成本幾千塊也能搞定。況且智駕的新戰場已經卷進了高階,中低階水平也不再需要保持高投入。現階段,比亞迪仍然在擴招高階智駕的團隊規模。
4、發力高端
過去為了搶占市場,比亞迪在低價車型中內卷,導致單車均價進一步降低。
從高端產品陣營的表現來看,2024年騰勢、仰望、方程豹三大高端品牌合計銷量約19.6萬輛,在總盤子中占比僅4.6%,且高端車型中,僅騰勢D9一款車型能打,占比超過50%。可以看出,比亞迪高端產品從布局到占比都仍存在上升空間。
到了今年,比亞迪在卷智駕和電動化能力的同時,也在著重發力高端市場。
比亞迪2025年第一季度密集發布新車,包括漢L、唐L等旗艦車型將于近期上市,比亞迪旗下漢L EV、唐L EV兩款預售價格分別為27萬-35萬元和28萬-36萬元。并且。比亞迪旗下的高端車型仰望U7已經正式上市,五座版起售價62.8萬元,四座版起售價為70.8萬元。
過去一年,雖然比亞迪保持了22.31%的毛利率,但是在供應鏈壓縮成本,搞得供應商們苦不堪言。為了解決持續盈利問題,比亞迪陸續布局高端市場,除了仰望之外,比亞迪還推出騰勢Z9 GT、方程豹豹8等高端車型。
可以看得出,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發布新車的重點,大多集中在中高端市場。其戰略目標是想通過低端車型走量,高端車型拉高毛利率,加速全球市場滲透。
財報中比亞迪表示,未來逐步完善由“比亞迪”“方程豹”“騰勢”及“仰望”所構建的多品牌梯度布局,覆蓋從家用到豪華、從大眾到個性化,更好地滿足用戶多方位全場景用車需求。
在“以規模換生存”的殘酷競爭中,比亞迪的財報展現了全產業鏈整合的威力,不過如何在維持增長動能的同時重構企業產品生態,是比亞迪必須破解的終極命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