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學寫讀后感》寫作實踐
滿分作文引領
寫作實踐 1
一、就本學期學過的某篇課文,寫一則隨感。200 字左右。
提示
1.選定課文后,可以再仔細讀一遍,然后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一點來寫。
2.盡量少引述,重點寫出自己的感受。
3.可以寫得自由靈動些,盡可能富有新意。
滿分片段
《安塞腰鼓》讀后隨感
讀著劉成章的《安塞腰鼓》,我為之震撼,為之感嘆。①(總寫“我”讀《安塞腰鼓》后的感受——為之震撼,為之感嘆。)安塞腰鼓動人心弦的表演,使人沉浸在一種生命的激情之中。
作為腰鼓,它是粗獷的,是激昂的,亦是豪邁的。作為一種力量,它是震撼人心的,是磅礴的。作為一種精神,它是不屈不撓的,是蓬勃向上的。②(從腰鼓到力量再到精神,逐層遞進,寫出安塞腰鼓豪邁、磅礴、蓬勃的特點。)那鏗鏘有力、催人奮進的鼓點不正如我們的青春嗎?我們的青春也是“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的。青春的我們志比天高,充滿生機與活力;青春的我們灑脫不羈,熱情奔放;青春的我們自信自強,個性張揚。在青春的道路上,我們精神振奮,斗志昂揚,積極進取,奮勇前行,用生命為自己贏得陣陣喝彩!③(由安塞腰鼓,聯想到“我們”的青春,升華了主題。)愿行走在青春路上的同學們砥礪前行,莫負青春好時光!④(對同學們提出美好的期望。)
寫作實踐 2
二、就你讀過的某部名著,寫一篇讀后感,題目自擬。不少于 600 字。【寫作指導】
提示
1.可以針對這部名著的整體或其中某一個章節、片段來寫。選定之后,重讀一遍,然后從多方面的閱讀感受中選擇一點來寫。
2.引用名著原文時,要仔細核對,以保證引文與原文一致。
3.要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力求新穎,并聯系個人生活經驗來談,但不能脫離原著任意發揮。
滿分習作
陪伴,是最明亮的溫情
——讀《傅雷家書》有感
偶然讀到《傅雷家書》的選文,我被傅雷那情深意切的語言深深地打動了。①(用“情深意切”扣標題中的“溫情”。開篇直入話題,要言不煩。)
“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還是會有的。我是過來人,決不至于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里不告訴我們”,這哪里像是對異國他鄉長久不能見面的兒子說話,倒更像是對一個近在身前的兒子掏出一顆心來,那質樸的語言中蘊含著一份如山的父愛。我愛不釋手地讀完了節選的這封書信。
②(承上介紹這篇打動自己的選文,進一步突出這封信的“情深意切”。)
然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想進一步認識這位偉大的父親——他是如何通過書信的方式,傳遞出一種跨越千山萬水的深情?、郏ㄓ纱思氨耍牲c到面,由對選文的閱讀過渡到對書中其他內容的閱讀、對整本書的介紹和對傅雷的認識,仍然扣住“深情”。)
我很快找來《傅雷家書》這本書,如饑似渴地讀起來。隨著越來越深入地閱讀,“良師益友”和“多年父子成兄弟”的詞句在我的腦海里不斷地閃現。記得傅聰在克拉可夫成功舉行音樂會后,心潮澎湃。傅雷告訴他:“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這是傅雷對孩子苦心孤詣的教導,也是他對演奏事業的詮釋,對祖國摯愛情感的抒發,對人生真理的闡明。④(結合書中精彩細節談閱讀體驗。)
讀著那一封封書信,讀著那一句句睿智理性的問候,一幅幅溫馨的畫面如電影鏡頭般在我的眼前閃現。在傅聰二十多年的海外生活中,他經歷了喜怒哀樂、低谷和輝煌,作為父親的傅雷一直用書信的方式和兒子交流,談生活,談音樂,談交友,談愛情,談做人……
萬水千山也無法阻隔這種陪伴,直至傅雷離開這個世界。⑤(概括介紹全書內容,突出了標題中的“陪伴”。)其實,他并沒有離開,至少在傅聰心中,至少在喜愛他的讀者心中,他從未離開。
這也讓我想到了史鐵生的母親,當史鐵生遭遇不幸時,他的母親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陪伴在兒子的身邊,以靜默的方式和最大的努力陪伴他走出人生的低谷,終成著名作家。他的每一處車轍里,都有他母親的腳??;他的每一次眺望,都有一個“陪伴”的身影。⑥(由“讀”聯想拓展,扣住“陪伴”“溫情”談“感悟”。)
還有《父親的油菜花》中目不識丁的父親,他用油菜花無聲地陪伴和激勵了兒子的一生……
只有陪伴才能洞察孩子內心的真正需要,才能及時發現并糾正孩子人生成長軌跡的偏差。愿天下的父母兒女們,都來讀一讀《傅雷家書》吧,讓陪伴的溫情,在兩代人之間明亮起來,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明亮起來。⑦(點明主旨,總結全文,表達心愿,照應標題。)
點評:因為對《傅雷家書》讀得熟,讀得深,所以文中無論是對全書的概括介紹,還是對一些精彩細節的復述和引用,作者都信手拈來。作者緊扣“陪伴,是最明亮的溫情”這一突出感受,聯系情節析書信內容,聯系實際談個人思考,條理清晰,內容新穎獨到,豐富深刻。
寫作實踐 3
三、你看過不少電影和電視劇吧,其中哪一部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就此寫一篇觀后感,題目自擬。不少于 600 字。
提示
1.回憶你看過的電影或電視劇,選出印象最深的一部,想一想,劇中的哪個人物、哪個情節(或細節)打動了你?
2.分析劇中人物或情節打動你的原因,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
追 夢
——觀《摔跤吧!爸爸》有感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①(引用詩歌,增添文學色彩。)
追夢?執著地向目標進發,向夢想沖刺。
《摔跤吧!爸爸》讓我靜下心來,審視夢想。②(直接入題。)
影片講述了一位執著的爸爸,曾經的全國摔跤冠軍,不顧世俗的眼光,對兩個女兒進行魔鬼訓練,帶著她們四處參賽,立志把她們培養成為世界冠軍的故事。兩個女兒剛開始飽經嘲諷和失敗,到后來在摔跤場上披荊斬棘,所向披靡。在父親的教導下,大女兒吉塔率先獲得全國冠軍,進入國家隊。但由于教練的錯誤指導和吉塔的自我放縱,她的狀態一度陷入低迷。后來在爸爸的幫助下,吉塔重整旗鼓,幾場鏖戰下來,終于成為印度摔跤史上首位世界冠軍。③(對影片作簡要介紹。語言簡潔,敘事條理清晰。)
本是普通家庭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卻因為爸爸的堅守,變為了現實。我不由想起了自己兒時的夢……
④(過渡,引出“我”的追夢往事。)
我也曾心懷夢想。13 歲時,金庸小說點燃了我的俠客夢,我夢想著像大俠一樣闖蕩江湖。那年暑假,我喊上小伙伴,去廣場擺攤,開啟“江湖模式”。起初,幾個人一邊聊天,一邊賣書,還有幾分愜意。漸漸地,書沒賣出幾本,伙伴們卻都脫離了隊伍,有的窩在家里看電視,有的泡在廣場玩滑板。淪為光桿司令的我本來也想放棄,也想在家里吹空調,而不是在悶熱的戶外,被蚊蟲叮咬??晌倚闹杏袎?,知道我必須堅持,一個人的江湖,也要堅守。于是我仍舊每天都拉上小車,在廣場上大聲叫賣。暑假結束,我竟然攢到一張百元大鈔,還練就了“大俠”的豪情。⑤(記敘“我”13 歲時,為圓俠客夢而去廣場擺攤的事,在與伙伴的對比中突出自己在圓夢路上的執著。)
現在的我,夢想著考取心儀的高中。我深知,道路是坎坷的,前途是光明的,困難是暫時的,夢想是永恒的……⑥(表現“我”對未來充滿信心與期待。)
影片中的爸爸告訴我,要心懷夢想;吉塔告訴我,追夢的路上,容不得懈怠和馬虎,只有不斷努力,才能最終將夢想變為現實。⑦(回歸影片,抓住感受點——追夢,寫出自己的感悟。)有夢就去追,哪怕只能撐一支長篙,也要執著地向目標進發,向夢想沖刺。⑧(首尾呼應,點題,寫出在追夢路上需要執著的精神。)
點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作者緊扣《摔跤吧!爸爸》中爸爸帶著女兒追夢這個感人的觸點展開自己的聯想,聯系自己的尋夢、追夢之旅談自己的感悟——追夢的路上不能懈怠和馬虎,要不斷努力。文章語言流暢,觀點明確。敘議結合的表達方式給文章增添了活力。
滿分作文
習作一:
美在“桃花源”
——讀《桃花源記》有感
有人說桃花源的美,美得純粹,美得詩意。于我看來,她的美就像一朵綻開了的豌豆花,外面張開的兩片是極淺的,泛著點白,又透著點粉,里面的花骨朵兒卻是極致的紅,透著別樣的美,像只撲棱著翅膀的美蝴蝶,總在你心間流連……
景色美——桃花飛滿天,雞犬來相吠。“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十里桃花林,成片成海洋?!疤抑藏?,灼灼其華”。抬眼望去,桃花是鮮艷美麗的。漫天飛舞的桃花,樹上,空中,地上,仿佛置身一片花海,不禁陶醉其中,只想美美地微閉雙眼享受此刻。偶爾低頭,綠油油的草地上還泛著一股桃花的馨香味兒,沁到心里來?!巴恋仄綍纾萆醿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這是一個沒有戰亂,沒有喧囂,寧靜喜樂的美妙世界。土地肥沃,桑竹茂盛,雞犬相吠。寧靜的世界里傳出的聲音,猶如一顆小石子,在心的鼓面上敲擊著,清脆而歡快……桃花源的美是帶著香氣的,馨香氤氳,裊裊如縷。
人情美——無拘也無束,悠然而自得。“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老人能安享晚年,小孩自由自在,無所擔憂,無所顧忌。老人的吆喝聲,小孩兒的嬉笑聲,成了一曲悠揚婉轉的歌。“便要回家,設酒殺雞作食”。有外人來,殺雞擺酒,爭相邀請。熱情好客的桃源人,生活和樂而富足,我心向往。桃花源的美有股煙火味兒,是平淡日子里幸福的味道。
神幻美——路盡得小山,別有洞天樂?!芭R近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俺鯓O狹,才通人”。桃花源是十分偏僻的,經過一片桃花林,兜兜轉轉才豁然開朗,為它披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就如傳說中的蓬萊仙境:“大海過黎天覆蓋,浮云遮蔽無覓處”。洞口之前有桃花林,好像有人打理過,令人心生奇怪,頗有柳暗花明之感。“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里的人與世隔絕,自得其樂?!疤丶辞踩穗S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拔垂?,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后來再去尋卻再也尋不到了,這為美妙的桃花源,更增添了一層神秘色彩,求而不得者更耐人尋味。桃花源的美是透著仙氣的,神幻而又浪漫。桃花源雖為虛構,卻令人神往。同沙漠里的綠洲,荊棘叢的鮮花,黑暗中的火把,是詩人在戰亂紛飛的年代里的渴望與夢想。生活不如意,卻依然充滿希冀,這種力量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真正的英雄主義,是你在看清了生活的本質后,依然熱愛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詩人海子的理想。
“風在搖它的葉子,草在結它的種子”,這是詩人顧城的渴望。“嫁要嫁給幸福,輸也輸給追求”,這是詩人汪國真的信仰。 那么你們的呢,我有點迫不及待了。
習作二:
理想的力量——《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理想照亮未來”,觀看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始終對這六個字念念不忘,對我來說,理想是一股奮勇向前的力量。
今年是我們建黨一百周年的偉大紀念。正如主持人所說:“這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百年!”《開學第一課》請來了許許多多的講述人,他們動情地為我們講解著一個個為人民、為祖國而奮斗的故事。這些故事跨越了百年,從李大釗先生為人民的奔走呼號,再到如今航天空間站建設的科技成就,百年天翻地覆的變化使我眼眶發酸。這是怎樣的一種奉獻自我的大愛呀!先烈和前輩們的事跡感染著我,讓我明白,擁有理想,就會有無窮的力量。
其中最讓我動情的是拉齊尼的講述。在一張黑白照片上,有祖孫三人。主持人介紹,從 1949 年開始,爺爺便自愿成為解放軍的向導,在紅旗拉普山口巡守邊疆。幾十年過去,爺爺老了,便把巡邊的重任交到了兒子手中,一守就是三十二年。再到后來,相片中的孫子拉齊尼長大了,他又扛起了父親的重任,繼續巡守邊疆。三代人守護同一個理想,從建國一直到現在,這讓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理想和傳承的力量。
可是不幸發生了,拉齊尼為了救一個落進冰窟的孩童壯烈犧牲。他的女兒站在《開學第一課》的講臺上,帶著隱隱的哽咽,堅定地說:“我長大了要當一名軍醫,既是醫生,又是軍人,我也會回到紅其拉甫,到那時候,鮮艷的紅花與展翅的雄鷹一起守護我們的家,守護我們的祖國!”
這個小姑娘和我年齡相仿,她的話語是這樣擲地有聲,這么的有力量。這一切,都是因為她心中有堅定的理想,這是理想的力量。
我還記得張桂梅校長帶領學生們宣誓:“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我會努力學習,心懷理想,絕不小看自己,絕不害怕失敗。在新的百年,我一定努力成為建設祖國的堅實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作三
志堅者勝
——觀《長津湖》有感
國慶假期,經過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走過插滿國旗的街道,去看講述 71 年前抗美援朝戰役的《長津湖》。帷幕落下,不禁感嘆如今安定生活的來之不易。長津湖戰役的勝利,是“意志”的勝利,是戰士們堅定的意志,也是國人們不屈的意志。比槍炮坦克更堅硬的,是人的意志。
影片中的戰士們,補給不足,武器不夠,生活條件艱苦。事實上,一把炒面一口雪就是這段歷史的真實寫照。從裝備看,志愿軍想要勝利,似乎是“蚍蜉撼大樹”。但是,斗志昂揚的志愿軍,過關斬將,扛炸藥堵槍眼,冰雪地金剛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最終突出重圍,贏得勝利。長津湖一戰,志愿軍展現出來的鋼鐵意志,擊潰了敵軍的軍魂!比一個人的意志更堅定的,是一群人的意志。影片中不乏意志堅定的“戰神”角色,但更加著重表現的是七連,乃至整個志愿軍團體的團結精神和堅定意志。不同于許多外國戰爭片,《長津湖》不著重凸顯“個人英雄主義”,而強調團體精神。
影片中多次提到“七連的大傷亡,換來的是大部隊的小傷亡”,這便是敢于奉獻的集體精神。凝聚力強、配合好是多線路作戰的取勝關鍵,而志愿軍則良好地展現了其集體意識和家國情懷?!翱姑涝?,保家衛國”是每一位志愿軍牢記于心的警句,也是整個志愿軍軍隊展現出的超高素質。
比一群人的意志更堅定的,是一個國家的意志,是一個國家代代傳續、追求光明的意志。
長津湖戰役勝利的背后,是千千萬萬中國人齊心協力、保家衛國的意志。“幾十萬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戰場?!眹沂侨嗣竦膰?,人民在抗美援朝戰役中成為堅實的后備力量。運送物資,準備軍糧,很多老百姓甚至貢獻出了自己的棉衣和糧食。面對外敵侵擾的威脅,中國軍民團結一心,在物資和科技都極不對稱的情況下,用性命守衛國家,用血肉筑成長城,將外敵驅逐到“三八線”外??钢姑?,
不負國命回。正是他們明白毛主席“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戰略思想,才會堅定地與志愿軍站在一起。劇中指導員梅生說道:“希望下一代,能夠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這也是抗美援朝的實質:“這場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不會有人想發起戰爭,但是為了以后長久的和平,為了為國家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場“立國之戰”不得不打,而且必須打出中國
軍人的堅定意志、中國民眾的不屈決心,打出新中國的氣勢!
光陰荏苒,山河變遷,十里長街,人聲鼎沸。72 年國慶已至,抗美援朝精神仍永續,志愿軍意志將不朽。那些故事鐫刻在中國人民的傲骨里,那些精神根植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中——新時代的有志青年繼承前輩精神,薪火相傳,堅定意志,接續贏取勝利!
習作四
《朝花夕拾》讀后感
坐在藤椅上,花叢中發出的芳香,輕輕地彌漫身旁,我捧起《朝花夕拾》,品讀著從字里行間散發出的獨特純真,隨著那一片片幻想云彩,飄過久違的世界。
魯迅先生是一個幸運兒,但同時又是不幸的兒子,他生活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卻可以靜靜地聽游蛉低唱,可以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的玩耍,可以在白雪飄飄的冬天捕鳥……但同時,他也承擔著超越那個年齡的責任:小小的年紀便得學著放棄,不能暢快地玩耍,要學著去背那些所謂的經典:《鑒略》《千字文》《百家姓》,要去尋找各種稀奇古怪地藥引子……他還得痛苦地承受父親逝世的打擊,用小小的肩膀擔起家庭的重擔,快要成為一家人的頂梁柱?;蛟S,正是因為那個黑暗動蕩的時代,才成就了當時的魯迅。他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思考,學會了生活,這些也教會了我成長。
《朝花夕拾》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許多情節我會一輩子記得:像《狗貓鼠》一文中,幼年的魯迅只因為媽媽說了句“隱鼠大概被貓吃了吧”,便開始對貓痛下狠手,見貓就打,讀來確實讓人忍俊不禁。有些地方,魯迅先生雖然寫的是“喜劇”,可細細品讀之后卻能發現淡淡的苦澀,那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童年在漸漸離我們而去,總有一天會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可它卻會永遠留在我們那一段段瑣碎的記憶里,在我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閃閃發光。雖然只是點點滴滴,卻能照亮你我前行的路。在如今這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不如讓我們停下匆忙追趕的腳步,找一個微風徐徐的午后,捧起這本《朝花夕拾》,去感受那被我們遺忘在記憶深處的童年。
起風了,輕柔的風中夾雜著花香,書頁在膝蓋上輕輕的翻動,我看著花園里姹紫嫣紅的花,又想起了那充滿趣味的百草園……
習作五
“守”
——《西游記》讀后感
讀過了《西游記》,很多人要說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神魔小說,而我看到的卻是一個“守”字。可能會有很多人不認同我的觀點,從小說的選材上看,這就不是一本墨守成規的小說,故事中滿是妖魔鬼怪、天官神仙,作者吳承恩的筆下的人物沒一個是能和守字聯系在一起的。我就來說說我看到的“守”從何而來。
我看到的“守”是來自齊天大圣孫悟空,可能有人更持反對意見了,這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孫猴子怎就能和“守”字沾上邊呢?還記得開篇講述的石猴出世么?石猴出世在花果山,出世后便在花果山當起了“美猴王”,守著一群猴子猴孫;后經觀音菩薩點化,隨師傅唐三藏和八戒、沙僧、白龍馬一同前往西天取經,守的是師傅的安全。這便是我要說的最表面的“守”,守護的守。守護著花果山,也守護著師傅。
美猴王被封了弼馬溫,本是天界一神官,卻因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鬧天宮,惹得天宮上下不得安寧,被如來佛祖懲戒,壓在五行山下。而那頑劣不堪的潑猴并非抗拒,經風吹雨打,寒來暑往,終守來了唐僧,從此便踏上了守護師傅西天取經之路。取經之路經那九九八十一難,哪一難不危險,哪一難不是伴隨著成長。師傅沒有悟空的火眼金睛,分辨不出是妖魔鬼怪還是凡人百姓,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師傅一次又一次的責怪,致使悟空被師傅趕回花果山。若沒有守護師傅的那份責任心,師傅和師弟們被妖怪抓去又能怎樣,又關那孫猴子什么事?正因孫悟空有那份守護正義之心,有守護師傅的責任之心,當得知師傅被妖怪抓走后,放棄了在花果山繼續當美猴王的好日子,繼續踏上了斬妖除魔,守護師傅西天取經的艱難之路。這里我要說的“守”是堅守。堅守著正義,堅守著一份守護師傅的信念,堅守著守護唐三藏去西天取得真經的承諾。
吳承恩筆下這一石猴隨師傅唐三藏和師弟豬悟能、沙悟凈與西海龍王之子幻化而成的白龍馬行十萬八千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從潑猴慢慢成長為天界的斗戰勝佛。
孫悟空,憑一身本事,守他人承諾,守師傅安危,守心中正義之念,終隨師傅取得真經,取得自身在天宮一佛之位。
小時候讀《西游記》看的是熱鬧;大學時讀《西游記》看的是熱血;如今長大成人,再讀《西游記》,看到的卻是踏踏實實。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三頭六臂、千變萬化,卻可以像悟空那樣,在經歷各種困難時,守著自己心中那一份堅持,腳踏實地,努力取得自己的 “真經”。
我是專注語文研究的一儒老師。學習群分享本文,即可聯系我領取電子版。我也有語文全套錄播課,周末也可試聽直播課,感興趣同學可以加我微信交流。文章底部有二維碼。
文章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上圖是我個人二維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