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分別介紹了烏克蘭海軍陸戰隊與俄羅斯海軍步兵的情況;其中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就是,這兩支部隊雖然掛名“海軍陸戰”,其實所承擔的就是純粹意義上的陸戰任務。
至于所謂的兩棲作戰實際上并不怎么打,就算是烏克蘭海軍陸戰隊強渡赫爾松作戰,其實也是“臨時抱佛腳”,稍微培訓下就硬上,并不是真正的兩棲精英,也沒打出真正專業的登陸作戰來。
現在俄烏兩軍的海軍陸戰部隊,基本上都是當做純地面部隊使用。
而與此情況類似的是,俄烏兩軍的空降、空突部隊也是如此,雖然掛名“空降/空突”,其實也極少有此類作戰。
比如烏軍有龐大的空降、空突部隊,但即便在戰前也只有一小部分兵員具備此類能力,其余的都是當精銳步兵使用;戰爭爆發后,烏軍空突部隊擴編不少,但其實大部分單位連本軍的直升機都沒摸過,甚至說見見都稀奇,更別說有相關培訓甚至實戰了。
至于俄羅斯空降軍方面,倒是真的有大量運輸機、直升機可用,也確實具備專業的空降、空突能力。
但問題是烏克蘭戰場的防空密度太大,炮火強度也極大,關鍵還有西方提供的空情、偵察體系支援。
這就使得戰爭已經超過3年,俄軍沒有實施過一次空降作戰,而空突作戰是戰爭初期突襲基輔的重頭戲,原定空突部隊控制機場后,再由運輸機機降大部隊參戰。
但空突部隊強行突擊機場后,烏軍立即展開炮擊,并出動重裝部隊圍攻,俄軍大部隊機降無法進行,空降作戰風險又太大,所以還是地面部隊強行突擊到機場解圍,而此時先機已失。
盡管俄空降兵在空突作戰中展現出了很強的戰斗力,但戰略任務的確沒有完成,且最精銳的合同兵損失很大。
此后,俄軍連空突作戰都沒有再實施過,空降軍所轄各部完全轉為了純地面部隊使用。
而且因為空降軍合同兵比例高、訓練好、戰斗力強,在俄軍最困難的階段承擔幾個月時間的救火隊角色,各部原有的建制受損頗重;直到瓦格納集團崛起后,在阿城與烏軍主力對戰,俄空降兵才終于喘了口氣。
當然,喘口氣不代表不使用,其實在2023年應對烏軍大反攻,以及后續的俄軍反攻和應對庫爾斯克戰事時,空降軍依然作為“救火隊”使用,并且在戰斗過程中擴編、擴建。
目前俄空降軍總計有5個空降、空突師,分別為第7空突師、第76空突師、第98空降師、第104空降師、第106空降師。
其中第104空降師由原先的第31空突旅擴編而成,而第98空降師和第106空降師也均恢復到了3個空降團的編制。
目前上述5個師的參戰方向分別為:
A:第7空突師主力在扎波羅熱戰線,參與了最近對烏軍陣地的攻勢;
B:第104空降師在赫爾松戰線,作為此戰線上的俄軍預備隊,目前作戰壓力和強度均不大;
C:第98空降師主力在恰索夫亞爾,因為該部是以兵力劣勢強攻烏軍筑壘區,所以作戰壓力和強度為全空降部隊之最;
D:第76空突師從扎波羅熱增援到庫爾斯克為預備隊、第106空降師從蘇勒達爾增援到庫爾斯克為反攻主力;另外第7空突師第56空突團,以及第98空降師第217空降團(一部)也在庫爾斯克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俄空降兵除了上述5個師外,還有2個空突旅,即第11空突旅、第83空突旅。
這兩個旅原本都在恰索夫亞爾方向,后來增援到了哈爾科夫北部,再轉移到了庫爾斯克戰場作戰。
所以毫無疑問的是,俄空降軍在庫爾斯克集中了最強的陣容,并在庫州反攻中再度立下大功。
但我們也需注意到,增援庫州的空降部隊陣容主要從恰索夫亞爾—塞弗爾斯克線調出,這其實影響到了恰城方向的作戰。
另外俄空降軍中還有第45特種旅,通常被列入特戰部隊之列,這個旅在庫爾斯克方向也有參戰,不過可能并非是整建制的;該特戰部隊有可能拆分建制,分別支援各空降部隊,也可能主要駐國內,還會參與安防和跨境特戰任務。
所以總的來說,俄空降部隊在戰爭中的存在感很強,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擴編;不過由于戰場的實際情況,“空降部隊不空降”也的確是事實。
為了加強空降部隊的地面戰力,包括坦克、重炮在內的武器也在陸續增編,空降軍實際就是精銳地面“救火隊”的角色。
參與歷次大戰造成了空降部隊比較嚴重的傷亡,據最近統計,能夠搜集到訃告的空降兵陣亡數已有3288人(其中軍官556人)。
如果考慮到數據遺漏、延遲,那么實際陣亡數還會更高,再算上傷員的話傷亡上萬肯定是沒跑的。
不過從俄空降部隊的具體狀況看,傷員留隊、歸隊率比較高,除了絕對損失外,大部分傷員可以歸隊,再加上持續動員和大規模實戰的鍛煉,使得俄空降部隊的戰力反倒比戰爭初期要強大很多。
當然,這個強大指的是純地面戰斗——至于空降、空突方面,因為大部分兵力都被牽在地面戰斗中了,所以訓練自然會少,甚至很多補充兵員沒有受過類似訓練,這方面的能力總體肯定是生疏些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