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多說直切主題,前段時間已經解析過MONA M03,這一次我們就來看看P7+表現如何。
某種程度上應該叫P7-
之前的小鵬P7可以說是紅極一時,甚至你現在提起小鵬的這個新勢力品牌,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也還是P7這款車。
但P7當時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市場上幾乎沒什么同類車型,本身的產品素質并不是很完善。不過從平臺架構方面來看,P7是一款挺有追求的車,也體現了小鵬那種“理工男”的屬性。
再加上,P7也是一款不以空間為優先取向的轎跑,而且它外觀的比例姿態確實不錯,即便放在今天來看也仍然挺“有范兒”的,這樣的車,還是有點魅力的。
而當P7+浮出水面的時候,這車的姿態,顯然不如P7“有范兒”,一看就是把車內空間的優先級提高了不少,卡鉗還跑到前面去了,甚至現在還只提供單電機的動力規格,這車顯然是不如P7那么有追求了。
所以它雖然尺寸大了一圈,不過在我看來,它其實應該叫“P7減”而不是“P7加”。
它的售價區間其實也印證了這一點,這輛軸距3米,車長超5米的P7+,最低只要18.68萬,撇除那個限定版,P7+更是把兩個版本的價格都壓在20萬內。所以P7+相比P7,產品策略是完全不一樣的。
▲P7+與遠處的P7i,誰更好看?
這就對了。
消費者吃的不就是這一套么,什么姿態什么范兒什么后置卡鉗,最終都不如一個實實在在的便宜夾大件。
現在的P7+,后排空間大得驚人,不僅不頂頭,坐姿還很舒展自然,柔軟的座椅承托的是后排乘客的笑容,流暢的屏幕洋溢的是孩子的歡樂,連后排的加熱通風按摩還有電調靠背都是標配的,什么姿態什么范兒都見鬼去吧。恭喜小鵬,這回算是掌握了后排的要領,P7+的+是+在了這里。
至于前排,布局是非常典型的一橫一豎一屏幕,同時你也能看得出來小鵬是盡可能讓這個車廂看起來不會太廉價,細節的位置有一些裝點,但整體的風格還是相對樸實的,對于P7+這個價位來說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說到這里又想起前段時間某個次頭部KOL對廣東車企發表的看法,有一說一,我作為廣東人也一直認為廣東車企在設計方面確實不如“包郵區”的那么有格調,但你開地圖炮就不對了。
完善而中庸的動態表現
正如剛才所說,P7+在機械形式和配備上似乎不像P7那么有追求,姿態也不那么有跑味,看上去就不是一輛讓人很有駕駛欲望的車了。不過小鵬近來幾款車型成熟度提高了不少,所以P7+的動態表現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試駕的是18.68萬元的入門版本,P7+兩個版本除了電池電機之外就沒有區別了,18.68萬是60.7度kWh電池配180kW電機,零百加速6.9秒,19.98萬元是76.3kWh電池配230kW電機,零百加速5.9秒。兩者的CLTC續航分別是615km和725km。
▲尾翼跟窗線下沿融為一體,不過也正因為這樣讓窗線顯得太有存在感
這里還有個彩蛋,其實兩個版本的電機硬件是一樣的,你在配置表里也可以看到電機型號完全相同,TZ230XY01F57X。我也從可靠線人那里得知,其實這臺電機是能跑到270kW的,入門版“鎖”到180kW,是因為它是入門版,這句廢話并不廢話,入門版電池容量小嘛,鎖掉一部分功率,有利于能耗和續航。
當然可靠線人也說這是小鵬做過調研之后決定的,現在的電車動輒3字頭2字頭的零百能力,確實也就是讓數據黨能高潮一下,真正在路上開是幾乎用不上的。但說實話,180kW對于接近兩噸的電車來說還是少了點,這里給小鵬支個小妙招,給入門版車型提供一個付費升級包,3000元解鎖至230kW,給用戶提前告知一下能耗提示就行。(手動狗頭三連)
不過比起動力稍弱,我認為動力輸出的標定更值得去做個優化,上次試駕MONA M03的時候我覺得那車的動力輸出非常跟腳絲滑,但P7+反倒沒有那么跟腳,主要是體現在初段的響應上,哪怕是在運動模式,第一腳也略顯遲緩。上次極氪的內容評論區里有人質疑我不會用運動模式,放心啦,我雖然不擅長使用智能車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但是駕駛模式這么基本的東西,試車的時候當然是會切換嘗試的。
還有剎車踏板的腳感回饋,以及轉向的響應,P7+也是同樣的路數,初段有一點模糊,大概也是因為小鵬這次策略不一樣了,所以這車開起來并不是很精進,但整體還是好開易開的。
單電機的屬性有一個弊端,無論你是把動能回收開得比較大,還是踩下制動踏板去做輕度至中度的制動減速,實際上都是用動能回收來減速的,單電機就意味著它只能用一個后電機去制動。如果處于減速狀態,后軸載荷會變輕,像P7+這種單后電機的設定,在遇到路面附著力不均勻,比如濕滑狀態或是橋面有一道金屬接縫等情況,可能就會出現滑動的情況,會有那么一瞬間失去了制動力。當然這并不至于導致不安全的情況,但會影響駕乘體驗,而這也不是只有小鵬P7+存在的問題,我的樂道L60也會這樣,只是P7+更敏感。
底盤方面,我不會說P7+非常優秀,它沒有小米SU7(參數丨圖片)那種一開上手就讓你覺得非常緊致高級的運動氛圍,P7+的底盤是那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類型,風格比較中性,遇到大起伏時車身姿態控制也比較平穩,不是那種吸在地上的感覺,但不會有太多俯仰晃動,細碎振動的過濾也有不錯的質感。P7+這種底盤表現比較類似那些成熟的合資品牌車型,沒什么大bug,但也不“越級”,這也許跟他們與大眾達成合作有一定的關系。
包括整體的噪音表現,P7+講究的也不是所謂的隔絕感,只是不擾人。所以這車在動態上的表現,方方面面表現的都是一種完善,不露餡不犯錯,它不追求多么驚艷的運動,做的是一種讓大多數人坐上車開上手都比較容易接受的設定。
最后再提一提智駕,P7+不帶激光雷達,但城區高階智駕的表現仍然保持了很高的水準,無保護的路口左轉,左轉后短距離就要靠右右轉,在車流量不是特別大的情況下它是做得非常絲滑的。當然我依然不認為強如小鵬的智駕就能完全取代人駕,但它在現階段而言,確實是表現得最好的智駕之一了,同樣是不帶激光雷達,我的樂道就比它差了一截。
▲智駕小藍燈放在后視鏡“脖子”的位置挺好的
四個字:買就是了
試完P7+之后,我認為這不是一輛會讓人多么喜歡的車,講真,這車對我而言還真沒啥吸引力,甚至MONA M03或者G6對我的吸引力都比P7+要大。但是,P7+卻是一輛適合很多人的車,身邊如果有朋友想買這車,我直接說:買就是了。因為它沒什么硬傷,各方面的體驗也都很完善均衡,在此基礎上,它也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價格。
話說小鵬最近幾個月銷量上的觸底反彈,貌似是因為他們在去年下半年推出的兩款轎車產品很受歡迎,想深一層,或許主因并非來自轎車,而是他們的思路有了很大的轉變,產品的定位、調性比起過去的小鵬都更務實。
更重要的是同樣務實的價格,而要做到這樣的價格,就需要在成本上下功夫。最近網絡上有一篇何小鵬的專訪,里面就有說到產品成本控制以及企業管理的一些問題,信息量還挺大的,大家感興趣的話,一搜就能看。
還有,像G7也延續了P7+的設計語言,只不過變成了SUV,我猜G7的產品策略也會跟P7+高度一致,而且我認為G7會比P7+更受歡迎。
小鵬好起來了。
總第2143期
作者:陳厚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