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是我姐女兒,由于高速修路撞到護欄了,車頭自燃,車窗和車門都被鎖死,人出不來,都被活活燒死了。”
3月29日深夜23時許,安徽銅陵市樅陽縣高速路段發生一起慘烈車禍。一輛從武漢駛往安徽池州的小米SU7新能源車撞擊護欄后起火自燃,車內三名年輕女性不幸遇難。
據家屬及現場目擊者描述,事故發生后車門處于未開啟狀態,三人被困車內,最終在火海中喪生。
遇難者均為23歲左右的應屆畢業生,原計劃于次日(3月30日)參加池州市公務員考試。三人從武漢出發,駕車約4小時前往考場,卻因這場意外永遠止步于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據相關圖片顯示,遇難者母親疑似無法發布作品,處于隱性禁言的狀態。
事故后,網友被集體“捂嘴”?
4月1日,針對小米SU7“在高速路上碰撞后爆燃致人員傷亡”的慘烈事故,小米汽車客服人員向界面新聞透露,涉事車輛為SU7標準版,該車型系小米SU7三款配置中的一款,其余兩款分別為Pro版和Max版。
據媒體報道,銅陵市醫療急救中心在接到報警后,迅速將警情轉至華瑞醫院。醫院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在接到指令后立即派車前往現場,但遺憾的是,當他們趕到時,前排兩名乘客已不幸“燒沒了”。對此,銅陵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回應稱,事故的具體原因目前正在緊張調查中。而逝者家屬則悲痛地表示,他們正在前往看望親人遺體的路上。
事故現場的照片令人震驚,車子的撞擊力度之大,前部幾乎已被完全撞毀。從照片中可以基本判斷,這輛小米SU7在高速上以極快的速度撞上了鋼制護欄。撞擊導致前車頭嚴重潰縮,但令人欣慰的是,乘員艙主體結構保持了相對完好。
然而,不幸的是,鋼制護欄對動力電池造成了大面積的切割損傷,導致大量電芯受損并快速起火。
此前,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小米汽車客服人員曾回應稱,公司已成立專門工作小組趕赴現場,將全力配合警方和家屬對事故進行詳細還原調查,并協助家屬處理后續事宜。公司承諾,將根據后續實際調查情況在官方渠道公布相關信息。
然而,事發東窗之事,有不少網友發現自己在各大平臺發布的關于此次事故的討論皆被平臺以各種理由下架
遇難者家屬也不例外,一個自稱是遇難者家屬叫“靜聽流年”的抖音用戶質問:為什么要限制我的作品?
車門打不開?突然失控?
事故現場的慘狀令人觸目驚心,照片顯示,涉事車輛前部遭受重創,車架因高溫燒灼而扭曲變形,車門緊閉的狀態更是引發了公眾對于車輛安全機制的深深質疑。
家屬悲痛欲絕,指控該車輛存在“突然失控”、“車門鎖死”以及“電池爆燃”等一系列技術缺陷,其中,“車門在緊急情況下無法打開”被疑為導致遇難者不幸遇難的罪魁禍首。
近年來,隨著汽車技術的飛速發展,眾多車企紛紛效仿奧迪和特斯拉的設計,將傳統的機械鎖桿和門把手替換為更為“高級”的電子按鈕式設計,小米SU7也不例外。
然而,這種設計變革在帶來便捷性的同時,也埋下了安全隱患。評論區中,網友們紛紛舉例,指出如今許多車型都采用了類似的按鈕式升窗設計,這無疑加劇了公眾對于電子控件在緊急情況下可靠性的擔憂。
公眾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緊急逃生機制的缺失。新能源車電池起火速度極快,若車門無法通過機械方式解鎖,乘客的生還幾率將大打折扣。二是數據透明度不足。事故車輛的后臺數據尚未公開,家屬與公眾的知情權亟待得到保障。三是行業標準滯后。現行的碰撞測試多基于理想場景設計,對于極端事故的防護設計缺乏強制性規范。
三名年輕女生的逝去,不僅給她們的家庭帶來了無盡的悲痛,更是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敲響了沉重的警鐘。當車企們紛紛追逐智能化與續航里程的提升時,是否真正將基礎安全放在了首位?當消費者們為“科技光環”買單時,是否無形中成為了技術缺陷的試驗品?
此刻,池州考場的座位上空缺了三張,那三張本該充滿青春活力的臉龐,永遠定格在了那場火光與淚水交織的悲劇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