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明文小說連載之二十七
在湘西的彭家寨,那是個再平凡不過的地方。然而,一對老夫妻相繼離世的經歷,卻為這個寨子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在村民口中,逐漸演變成一段令人感慨的故事。
這對老夫妻育有兩子一女,三個孩子從小就聰慧過人,學習上更是出類拔萃,一路拼搏,最終全部考上了 985 高校。大學畢業后,一個兒子在北京站穩了腳跟,另一個兒子和女兒則在省城落戶。按說兒女有了出息,老兩口該享享清福了,可他們的想法卻和大多數人不一樣。
在子女們家中短暫輪流居住后,老兩口毅然決定回村常住。他們心里清楚,孩子們雖畢業于名校,卻因家里底子薄、沒背景,全靠自身努力才在外面立足,不想給孩子增添負擔。再者,他們在土里刨食一輩子,早已習慣了鄉村生活。在城市里,就像困在牢籠中的野獸,連塊種菜的地兒都找不到,渾身不自在。
回到村里可就大不一樣了,侍弄兩畝茶園,種兩畝水稻,養些雞鴨,再隨著四季變化種點時令蔬菜。這樣的日子,既能活動筋骨,又能吃到自己種的綠色蔬菜,生活簡單,也沒有大的經濟壓力,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快活似神仙。
可生活總愛捉弄人,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老兩口的快活日子沒過幾年,身體就出了問題。前些年,為了供三個兒女上學、成家,他們沒日沒夜地勞作,省吃儉用,身體早已被透支。以前,想著做父母的 “任務” 沒完成,有點頭痛腦熱的小毛病,根本不敢去醫院,實在扛不住了,就去小診所買點藥、掛個點滴,能緩解癥狀就行,根本顧不上根治。
年輕時,身體硬朗,還能硬扛。可上了年紀,體質大不如前,各種毛病都冒了出來,今天腰桿痛,明天胃病復發,后天又不知道哪里不對勁。兒女們孝順,見父母不肯長住,便提出帶他們全面體檢,早點治病。可老兩口卻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病情自己清楚,一種是年輕時累出來的,一種是年紀大了器官衰老引發的并發癥,都很難根治,只要能基本維持就行。他們只希望兒女們有空時,偶爾回來看看。
孝順的兒女們拗不過父母,只好以一個月為周期,輪流帶著藥品、營養品回家,陪老兩口住上兩天。畢竟,老兩口都已年過七旬,這樣的日子也沒能持續太久。
又到了一個小長假,這次輪到在北京的大兒子一家回來陪父母。大兒子發現,父母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尤其是父親,臉色蠟黃,說話有氣無力。問他哪里不舒服,父親只是搖頭,不肯說。大兒子見狀,想立刻帶父母去當地的三甲醫院檢查,卻被父親堅決攔住了。父親長嘆一口氣,緩緩說道:“自己的病情自己清楚,以前還能扛一扛,這次怕是扛不過去了。最好把老二和幺妹也叫回來,大家一起吃個團圓飯。”
大兒子強忍著悲痛,給弟弟妹妹打了電話,說明了父親的病情和心愿。當天下午,老二和幺妹就帶著家人從省城馬不停蹄地趕了回來。此時,大兒子已經做了一桌子好菜,把兩位老人請到上座,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了頓團圓飯。
飯桌上,老父親一反常態,多年不飲酒的他,竟然興致勃勃地喝了半瓶啤酒。當天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說了很多話。平時話不多的老兩口,那晚仿佛打開了話匣子,把三兄妹成長過程中的趣事、糗事,不管以前說過的還是沒說過的,都一一回憶了一遍。講到興奮處,一家人哄堂大笑;回憶到艱難時,大家又不禁黯然神傷,好在都挺過來了,如今也算苦盡甘來。
不知不覺,夜已深,講的人累了,聽的人也開始哈欠連天。在這濃濃的天倫之樂中,大家互道晚安,回房休息。
最先發現父親異常的是母親。老兩口相伴一生,母親熟知父親的生活習慣,父親每天凌晨五點前必定醒來,還會伴著咳嗽聲去小解。可那天凌晨,格外安靜,都快天亮了,父親卻毫無動靜。母親覺得奇怪,推了推父親,這才發現父親早已沒了呼吸,身體也變得冰冷僵硬。
秋日的凌晨,天色尚暗,霧氣彌漫,天地間一片混沌。在母親急促的呼喊聲中,三個子女和家人紛紛從睡夢中驚醒,慌亂地跑到父親的房間。只見父親穿著昨晚的睡衣,緊閉雙眼,臉色灰暗蠟黃,身體冰涼僵硬,已然沒了氣息。這一切來得太過突然,小小的房間里頓時哭聲一片。
悲痛歸悲痛,生活還得繼續。三個子女明白,當下最重要的,就是把父親風風光光地送上山。他們打電話給親友報喪,請主事管堂、道士先生,買壽衣壽褲,去棺材店挑棺材,還要買菜買肉買鞭炮…… 事情繁雜瑣碎,他們又毫無經驗,好在有熱心的鄰居幫忙,一切才按部就班地進行。
父親的突然離世,對母親的打擊極大。平日里,父親身板硬朗,重活累活從不讓母親插手,母親要是有點頭疼腦熱,父親更是悉心照料。“這個老頭子,說好要走在我后面的,怎么說話不算數,突然跑到前面去了呢?” 一整天,母親不管身邊有沒有人,總是喃喃自語著這句話,重復了不下百遍。
大家都以為母親年紀大了,愛嘮叨,加上父親剛去世,要忙的事情太多,每次母親重復這句話時,大家也只是簡單安慰兩句,便轉身去忙別的事了。
當天下午,一切都按計劃進行著,壽衣壽褲給父親穿好了,棺材也買了回來,道士也請進了家門。掛菩薩、設靈位、敲鑼鼓、誦經文,幫忙的親友們各司其職,管堂、飯房、菜房、酒房、禮房,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見母親一整天都在喃喃自語,暗自流淚,三個子女擔心母親傷心過度,天還沒黑,便勸母親早點回房休息。母親回到房間,剛躺下不久,令人驚奇的一幕發生了:一只碩大的蝴蝶,不知從哪里飛了進來,時而停在枕邊,時而落在鋪蓋上,時而又在房間上空繞著四壁盤旋飛行。
幾個子女看到了,擔心蝴蝶影響母親休息,便拿了幾張抽紙,想把蝴蝶抓出去扔掉。母親卻趕緊制止了他們,緩緩說道:“小時候,聽你們外公外婆說過,有親人過世時,如果家里出現昆蟲或其他小動物,可不能殺死、趕走,因為它們很可能是親人‘變’的,舍不得活著的親人,才會‘變成’昆蟲或小動物回來看看。你們看這只蝴蝶,你們父親在的時候沒出現,他剛走,蝴蝶就來了,說不定,這就是你們父親變的呢。” 說著,母親看著上下翻飛的蝴蝶,目光中滿是柔情。
子女們拗不過母親,只好由著她去,轉身又忙別的事了。
晚上十點左右,當天的工作基本結束,幫忙的親友們吃過夜宵,約定好第二天早上繼續幫忙的時間,正準備陸續離開。就在這時,母親休息的房間里突然傳來幾聲尖叫:“快來人啊,我媽也走了!”“快來人啊,我媽也走了!” 眾人順著聲音沖進房間,都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白天還好好的老太太,此時已經閉上了眼睛,蒼老蠟黃的臉上,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枕頭旁邊,赫然停著白天那只碩大的蝴蝶。這么多人涌進來,蝴蝶卻一動不動,仿佛根本不怕人。
旁邊有人提議把蝴蝶趕走,三兄妹卻不約而同地齊聲制止,他們說出了下午的奇怪見聞,以及和母親的對話。眾人聽后,無不稱奇,難道真是老爺子來接老太太了?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大家活了大半輩子,這樣的事情還是頭一次親眼見到。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深情,卻被這對平凡的農村夫妻以自然老去的方式實現了,這既是悲,也是喜。悲的是,作為兒女,還沒來得及好好盡孝,就同日失去了雙親,人生從此只剩歸途,怎能不讓人傷心落淚;喜的是,這對老夫妻活著時同心同德、恩愛一生,老去時也心有不舍、相伴相隨,這樣的夫妻關系,又怎能不讓人欣慰。
經過向長輩請教,三個子女最終決定:兩副棺材、同日出殯、同一墓穴,合葬立碑。
故事講到這里,似乎該結束了,可真正的精彩,卻在出殯那天。
那天早晨,除了先前那只大蝴蝶,不知從何處又飛來一只蝴蝶。兩只蝴蝶先是圍繞著三兄妹及家人不停地飛舞,像是在留戀與不舍;接著,又圍繞著所有幫忙的人打轉,像是在表示感謝與道別。
正式出殯后,隨著棺材的移動,兩只蝴蝶始終在棺材上空盤旋,時上時下,時左時右。當棺材順利抬到墓地后,兩只蝴蝶繞著所有人轉了幾圈,便向著西邊的方向,你追我趕、形影不離地翩翩飛去,越飛越遠,漸漸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