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被譽為醫藥行業的“皇冠上的明珠”,歷經十年研發、超10億美元投入方能突圍,人口老齡化與政策支持催生萬億藍海。
行業熬過集采陣痛與融資寒冬,迎來政策優化、龍頭扭虧、產品出海三重拐點,恒生生物科技指數估值仍處歷史低位,創新藥企首付款近6億美元大單頻現,修復行情蓄勢待發。
(由DeepSeek-R1模型總結生成)
01
創新藥有什么特點?
創新藥,被稱為醫藥行業的“皇冠上的明珠”,因為研發投入高、風險大、周期長,但一旦打開市場,又有巨大的馬太效應,經濟效應也非常顯著。
1)成長型:高研發投入、龍頭馬太效應強
創新藥研發需經歷靶點篩選、臨床試驗、審批上市等階段,平均耗時10年以上,研發成本超10億美元,且臨床成功率不足10%。因此,需要具備強大的資金實力和技術積累,通過持續融資維持研發推進。
盡管耗時耗資巨大,但一旦形成足夠的門檻和護城河,龍頭也會有越來越強的馬太效應,市場認可度也會非常高。
歷史上,曾經有創新藥龍頭恒瑞醫藥在2011年-2021年走出了10年15倍的極致行情。(不作為個股推薦)
2)確定性: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增長空間大
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預計2035年突破20%,腫瘤、自身免疫疾病等未滿足臨床需求激增。同時,患者支付能力提升(商業保險滲透率上升)推動創新藥可及性提高。
3)政策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方向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及“創新藥”,提出“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制定創新藥目錄,支持創新藥發展”。
此外,還提到“優化藥品集采政策、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全面建立藥品耗材追溯機制,嚴格醫保基金監管等與制藥行業密切相關的措施”。
02
2021-2024年,創新藥為何持續下跌?
醫藥板塊尤其是創新藥自2021年初高點開始調整,持續時間長達4年,主要受多重因素影響:
1)資金面:流動性收緊
彼時在美聯儲加息周期下,港股市場外資流出壓力加劇,高估值的生物科技板塊首當其沖。
2)政策面:不確定性風險
醫保談判降價壓力、臨床試驗監管趨嚴,導致市場對創新藥盈利能力的擔憂。
3)盈利:研發周期波動
部分企業管線進展不及預期,疊加Biotech融資寒冬,引發對現金消耗型企業的拋售。
03
近期,創新藥迎來哪些新變化?
1)集采政策轉向:
醫保局近期發布的《進一步優化藥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見稿)》進一步明確:“新藥不集采、競爭不充分品種不集采”,并優化報價規則(如引入次低價1.8倍熔斷機制),避免惡性低價競爭,保護創新藥合理利潤空間。
2)龍頭業績改善:
信達生物2024年Non-IFRS(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凈利潤達3.32億元(首次扭虧),收入同比增長51.8%,創新藥收入占比超85%;三生制藥凈利潤增長34.9%,中國生物制藥創新藥收入同比增21.9%。
3)出海BD簽大單:
一周內,國內創新藥企業發布三個授權海外龍頭藥企的大BD,合計首付款近6億美元及近80億美元總金額。
4)AI引領創新藥技術革命:
AI技術在靶點發現、藥物分子設計,縮短研發周期等方面也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
總的來說
創新藥在經歷慘烈的行業洗牌之后,頻傳捷報——集采政策優化、龍頭業績改善、產品管線出海,當前在估值低洼+機構低倉位,以及漲幅相對其他泛科技板塊都要滯后的情況下,開啟修復補漲行情,或值得關注。
相關標的
創新藥中的很多龍頭企業如康方生物、石藥集團、信達生物、三生制藥等,只在港股上市,均為恒生生物科技指數的成份股,也是掛鉤標的——恒生醫藥ETF(159892.SZ)的重倉股。恒生醫藥ETF(159892.SZ)近期走出獨立于其他泛科技的連續上漲行情。
香港交易所新2018年出臺的《上市規則》“主板上市規則”第十八A章中,允許未盈利和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創新藥龍頭公司通過18A規則在港股上市。
即便是經過了1月以來的修復后,恒生生物科技指數點位相比2021年高點,仍然打了“六折”,目前無論是從市盈率還是市凈率來看,均處于該指數推出以來較低水平。
(注:指數歷史走勢不預示未來,不等同于相關產品業績)
(*注:投資者根據市場行情變化和自身風險偏好,酌情關注。)
下滑查看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指數歷史表現不預示未來,不代表產品業績。ETF二級市場價格表現不等于基金凈值表現。本資料僅作為信息分享,不構成投資依據和建議。涉及個股不作為推薦。
上述基金為股票基金,主要投資于標的指數成分股及備選成分股,其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
恒生醫藥ETF屬于中高風險(R4)品種,具體風險評級結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銷售機構提供的評級結果為準。
上述基金為ETF基金,投資者投資于上述基金面臨跟蹤誤差控制未達約定目標、指數編制機構停止服務、成份券停牌等潛在風險、標的指數回報與股票市場平均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波動的風險、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變更的風險、基金份額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折溢價的風險、申購贖回清單差錯風險、參考IOPV決策和IOPV計算錯誤的風險、退市風險、投資者申購贖回失敗的風險、基金份額贖回對價的變現風險、衍生品投資風險等。
上述基金主要投資于香港證券市場中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擔與境內證券投資基金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 還面臨香港市場風險等境外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包括港股市場股價波動較大的風險、匯率風險、港股通機制下交易日不連貫可能帶來的風險等。
T+0特別風險提示:跨境ETF實行T+0回轉交易機制(即當日買入,在交收前可以于當日賣出),資金運作周期短,可能帶來短期波動風險,二級市場交易價格變動不代表基金凈值表現。
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法律文件,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