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縣委書記陳慧宇率隊赴蘇州,干什么?
3月11日,如東縣委書記陳慧宇率黨政代表團赴蘇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考察調研。
此次,陳慧宇帶隊主要就是學習,如東想通過借鑒蘇州兩區在科技創新、新興產業發展、園區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最大增量,為全縣高質量發展增強動能。
跨江蘇州學什么?
通商薈注意到,這次考察蘇州,陳慧宇主要去了蘇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中的兩個產業園和三家企業。
江蘇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
江蘇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是蘇州高新區與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共建的國家級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目前已集聚醫療器械及生物醫藥企業超1400家,產業產值規模超500億元,年均增速超30%。
學習方向:產業集聚、創新平臺打造、科研成果孵化等方面。下一步如東要加強與重點院校的產學研緊密合作,因地制宜,發展“專業化園中園”。
中移(蘇州)軟件技術有限公司
中移(蘇州)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2014年3月在蘇州成立的全資子公司,作為蘇州高新技術領軍企業,云能力中心立足蘇州、輻射全國,負責中國移動旗下云計算平臺——“移動云”的建設、研發與運營。
學習方向:如東要進一步加大總部型、龍頭型企業的招引,不斷提高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和創新水平。
人工智能產業園
人工智能產業園是蘇州工業園區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主陣地和重要載體,2024年人工智能產業產值突破1100億元。在人工智能園區,陳慧宇一行實地考察了星邏智能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星邏智能成立于2017年,專注于無人機賦能領域,是國內商業化運營成熟的無人機全自動供應商,在光電風氣四種能源場景進行垂直性巡檢應用,是國內第一家出口海外的無人機自動化供應商。
學習方向:超前布局低空經濟等新興賽道,在人工智能+實際運用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生態圈建設上的成功經驗對如東發展有著很好的示范作用。
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國內領先的對話式人工智能平臺型企業,擁有全鏈路智能語音及自然語言交互技術,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眾多,業務布局圍繞“云+芯”展開。在物聯網領域,為智能家電、智能汽車、消費電子等提供智能人機交互軟件產品等;在數字政企領域,為金融、交通物流、政務民生等行業,提供全渠道智能信息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
學習方向:產業布局、科技創新、產品研發等情況,企業深耕主業、創新發展經驗。
為什么是這里?
此次學習蘇州,如東挑選了兩家產業園和三家企業,其中,人工智能產業園、中移(蘇州)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星邏智能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處賽道是人工智能和低空經濟。
為什么選擇這些產業園和企業重點學習?
近年來,如東始終把沿海開發作為發展的主戰略、主引擎,緊扣“全國綠色能源示范城”目標定位。一提到如東,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風電、光伏、儲能、安防等重點產業和項目。
但是,在如東政府的統籌規劃下,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智造、未來通信、未來健康五大細分賽道,也是如東著力深耕的方向,如東在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上一直在積極作為。
在如東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要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其中,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就是重要工作之一。如東今年將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構建智能工廠梯度培育體系 ,年內建成智能工廠基礎級15家、先進級3家、卓越級1家。
因地制宣發展新質生產力,如東計劃加大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推進力度,引導紡織、化工、安防等傳統行業加快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應用。其中之一的工作,就是鞏固擴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確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提升2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在報告中還提到,如東將在今年搶占低空經濟、合成生物等未來產業細分賽道,著力形成先發優勢。
奔向“下一個千億”
新質生產力、新型工業化、科技創新……通商薈注意到,在今年如東縣組織的幾次大型活動中,這些都是出現次數較多的關鍵詞。
對于如東來說,肩負著市委賦予的“全國綠色能源示范城”“全省向海發展先導區”發展使命,面對內外環境新變化、產業科技新趨勢,如東綠色資源豐富、產業特色鮮明,區域比較優勢突出、跨越趕超勢頭正盛,理應挑更重擔子、作更大貢獻。
但要走出一條全新的如東發展道路,創新必不可少。如何創?如東方向也是明確的。就是以培育新質生產力為主線,加快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大任務”。扎實開展新一輪“智改數轉網聯”三年行動,推動數字化轉型向中小企業延伸。
具體如何做?陳慧宇書記在剛剛結束的全縣新型工業化暨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大會上作過明確指示。
一是要堅持以新型工業化為主攻方向,把重大項目攻堅突破貫穿始終,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到2035年,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成為長三角沿海新型工業化強縣。
二是要把握新型工業化的實踐要求,奮力構建一流產業體系。新型工業化的核心是高端化升級,關鍵是數字化賦能,基底是綠色化轉型。高端化升級,要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三大主導產業和安全防護特色產業,更大力度強鏈補鏈延鏈。積極搶占生命健康、泛半導體、低空經濟等前沿賽道,把生產性服務業納入制造業培養體系,推動優勢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數字化賦能,要釋放“人工智能+”和“數據要素”的疊加效應,實施新一輪“智改數轉網聯”三年行動,推動工業互聯網、算力互聯互通等方式場景落地和應用推廣。綠色化轉型,要完善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支持企業綠色改造、節能降碳,推廣分布式光伏、新型儲能應用,完善“源網荷儲”一體化布局,高質量推進零碳園區建設。要在海洋經濟領域集中發力,加快構筑“綠色能源示范城”“涉海材料先行區”“海工裝備新高地”三大產業地標。
三是要錨定科技創新的關鍵路徑,加快打造一流創新高地。要全力打造發展活力旺盛的創新主體集聚地。進一步加強鏈主企業“強創新”主導作用,支持鏈主企業聯合上下游組建創新聯合體,有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激發各類企業創新基因。要全力打造平臺功能完備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加快對接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用好建強上海交大“大零號灣”離岸孵化器等科創平臺,努力打通科技與產業結合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要全力打造綜合環境優渥的創新創業首選地。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全維度系統升級迭代人才政策,完善科技獎勵、收入分配、成果賦權等激勵制度,探索建立與市場收益直接掛鉤的配套獎補機制,推動優秀科創企業家、一流創新型企業源源不斷涌現。
當前,南通市委提出“下一個萬億”在沿海,如東作為南通最濱海的地區之一,當前,正堅持以新型工業化為主攻方向,把重大項目攻堅突破貫穿始終,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全縣的努力下,如東定能很快實現“下一個千億”的發展目標。
如東發布:《如東黨政代表團赴蘇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考察調研》
中國日報網:《江蘇如東:耕海圖強 向海奔赴“下一個千億”》
《2025年如東縣政府工作報告》
如東日報:《全縣新型工業化暨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大會召開》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