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清明節,提醒家人“吃3樣,做2事”,祈福納祥祛晦,安康順利
清明節,作為我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無論南北方,無論貧富都要過。清明節之所以被重視,一是因為它是傳統的祭祖節,要掃墓祭祖、悼念已逝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感恩和思念,是孝道在家族中的延續,是家族深厚感情的連接。
清明節之所以被重視,二是因為它不光是傳統祭祖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自然節氣的節點,既是春耕春種的提醒,也是春游踏青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
作為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清明節,傳統習俗和食俗文化自然不少,肯定也有不少講究,但不管是哪一種,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清明節,要 記得提醒家人“吃3樣,做2事”,祈福納祥祛晦,安康順利!
清明吃3樣
一,吃青團
綠意盎然的青團,是南方清明節最有代表性的食物,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北方也流行了起來。在清明節這天,有的自己在家包青團,也有的去外面買現成的,但不管是哪一種,足以見得人們對清明節習俗的重視。其實用艾草汁和面做青團,不光是顏色好看,是春天的象征,更主要的是希望能夠祈福納祥驅邪,家人能夠平安健康。
青團的做法:
1,需要準備的食材:艾草,糯米粉,豆沙餡;2,把艾草擇洗干凈,下鍋焯水,然后切碎放入破壁機里,加少量熱水,打成泥狀,過濾出汁;3,用熱乎乎的艾草汁和糯米粉拌面,揉面團;
4,把面團搓粗條,揪等大面劑,逐個團成球,按扁,包入豆沙餡;5,開水上鍋蒸12分鐘,關火后再燜3分鐘,即可
二,吃薄餅
源于過去的寒食節不開火食冷食的習俗,薄餅就成了北方清明節的飲食習慣。用薄薄的烙餅,卷上香噴噴的春菜,既是迎接春天,也是祈福安康順遂。
薄餅的做法:
1,需要準備的食材:面粉,鹽,清水;2,面粉里拌入少許鹽增加筋性,然后加清水攪成細膩的稠糊;3,電餅鐺預熱,舀入面糊,攤均勻,攤薄一些,上下火烙熟,大約1分多鐘即可,記得中途翻一次面。
三,吃馓子
清明吃馓子,是南北方都有的習俗,源于寒食節的冷食習慣。這種油炸面食,香酥可口,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們國人很講究寓意,金黃色的馓子是吉祥富貴的象征,一把馓子根根細長,寓意著一個大家族的人丁興旺,枝繁葉茂。
清明做3事
一,上墳掃墓
上墳掃墓祭祖是清明節的重要活動之一。程序是先清理墓前雜草,擦拭墓碑,然后在墓前擺好水果、點心、鮮花等祭品,也有的地方擺酒肉等,但不管是哪一種,表達的都是人們對祖先的敬意與懷念。
最后是上香祭拜,行禮或跪拜,同時向祖先訴說思念之情,祈求祖先保佑家人能夠健康平安,萬事順利。
二,踏青春游放風箏
清明節踏青的習俗由來已久,源于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春風拂面,暖陽湊趣,春暖花開,大地一派生機勃勃,正是 帶著一家老小郊游的大好時光。可以帶上風箏,感受一下清明習俗,把風箏放飛,隨風飄蕩,既是去晦氣,也是帶來好運。
感謝閱讀! 美食就是家的味道,有愛才能做得更好。我是寶媽小廚,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關注,與鍋碗瓢盆交手多年,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美的味道!喜歡三五好友相聚,鼓搗一些拿手好菜,也會分享家里的三餐,有家常菜、宴客菜、面點,湯羹、節氣民俗。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動動你的小手分享出去,歡迎常來哦,我在這里等你。 碼字不易,禁止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