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一輛小米SU7在德上高速公路發生碰撞后爆燃,導致三名女大學生身亡。家人第一時間得知消息并趕往現場,但到達時女兒剛被殯儀館接走,家人表示:“從事件發生到現在,小米從來沒有人聯系過我,也沒有給我來過一個慰問電話。”
作為小米品牌的“首席代言人”,雷軍長期通過微博等社交平臺與公眾保持高頻互動,將個人生活與品牌深度綁定,從健身動態到產品體驗,他的每一條動態往往都能引發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然而,此次事故后,其個人微博自3月31日起停更。
于是雷軍微博評論區擠滿了質問——“雷總為何不回應?”“小米車鎖為何打不開?”一周前還在為雷軍回母校視頻點贊的忠實信徒,此刻正用最激烈的言辭將偶像推上審判臺。
有網友評論直指其沉默態度:“雷軍在大S去世時第一時間哀悼,卻在自家產品致人死亡 時噤聲”“流量紅利吃盡,責任面前隱身”。
72小時后,雷軍終于在微博發聲:“29日晚上的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輕女孩不幸離世,這樣的消息,對她們的家人、朋友,乃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難以承受的悲痛。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們的家人致以誠摯的慰問。”
雷軍微博
這種輕飄飄的回應難以讓人買賬。截至4月2日港股收盤,小米股價44.55港元,跌4.19%,較3月19日59.45港元的歷史高位跌去25.06%。此次事故發生以來,小米集團股價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總市值蒸發超過1200億港元。
這場事故徹底暴露了“造神式商業”的脆弱性:當企業將命運系于個人崇拜,信徒的狂熱既能筑起神壇,也能瞬間將其焚毀。
造神邏輯:從“產品認同”到“人格皈依”
小米創始人雷軍在接受《商業周刊》采訪時公開表示:“我就是想用宗教的一些想法來進行商業,我理解的小米就是一個商業宗教。”
與華為、比亞迪等國貨品牌的“技術信仰”不同,小米信徒的核心凝聚力并非民族情懷,而是對雷軍個人的無條件追隨。 小米的商業奇跡,本質是一場精心設計的“人格皈依”實驗。
首先,通過親民性表演立人設。雷軍抖音賬號70%的內容與產品無關——曬15元盒飯、穿79元帆布鞋、展示武大校友證,這些細節精準狙擊年輕群體對“階層固化”的不滿。
雷軍抖音
其次,通過技術傳教士形象強化信念。凌晨四點的辦公室燈光、親自測試SU7漂移的視頻、發布會上的“理工男式憨笑”,共同構建“用生命做產品”的殉道者形象。粉絲社群中流傳著一句話:“你可以黑小米,但不能黑雷軍。”
最重要的是,通過互動進行幻覺制造。雷軍微博日均發布4條,還會與粉絲的留言互動,哪怕內容只是“雷總注意身體”。這種“擬態親密”讓信徒產生“我與偶像共同成長”的錯覺,其心理機制與直播打賞高度相似。
從“網友喊話小米生產衛生巾”到“海爾總裁與雷軍同框爆紅”,社交媒體通過玩梗、二創、熱搜等形式,將雷軍塑造成一個“全能型國民IP”,進一步放大了其象征意義。
信徒經濟:狂熱與背叛的一體兩面
信徒對雷軍的崇拜,本質上是對“理想自我”的投射:武大畢業、白手起家、千億身家——雷軍的奮斗史被簡化為“小鎮做題家逆襲模板”,信徒通過購買小米產品完成心理代償。
而當遇到對小米的質疑時,粉絲的典型話術是:“雷總這么努力,你們忍心黑?”這種邏輯與粉絲為劣跡藝人辯護的套路完全一致。
此次老粉集體反噬,本質是“人設契約”的崩壞。雷軍連續三天沉默,打破“永遠回應粉絲”的人設承諾。信徒發現偶像并非“完美長輩”,而是會權衡利弊的商人。
事故前2秒才發出接管提醒,這與發布會“安全優先”的承諾直接沖突。盡管小米強調車輛配備機械應急解鎖裝置,但家屬質疑“車門鎖死致無法逃生”、電池爆燃等問題,直接動搖了用戶對“14層電池防護”等技術承諾的信任。信徒的憤怒并非針對技術缺陷,而是“被最信任的人欺騙”的情感背叛。
曾為維護雷軍攻擊友商的信徒,為證明自己并非“無腦追隨”,反而成為批判最激烈的人群。這與邪教組織解散后前信徒的極端行為模式如出一轍。
祛魅商業造神,回歸生命敬畏
德上高速的烈火,燒穿了流量時代最荒誕的皇帝新衣。這場倒戈鬧劇的本質,是商業社會對“人設經濟”的終極反噬——當企業將信任體系錨定于個人崇拜,信徒的狂熱終將化作雙向絞索。
商業的終極價值不在于制造“救世主”,而在于構建可驗證的安全底線。雷軍的放煙花視頻可以收割百萬點贊,但小米被信任的主張若始終躲在PPT里,所有的人格魅力都將淪為危險的泡沫。
中國制造業需要的不是會鞠躬的“雷總”,而是撞不爛的汽車;消費者不該是舉著火把的“信徒”,而應是手握檢測儀的監督者。
拆掉神壇,建起實驗室;告別偶像,敬畏工程師文化——這才是對三個年輕生命最莊重的告慰。當車企停止用“家人文學”麻醉用戶,當消費者拒絕用信仰充值替代理性判斷,商業文明才能真正照亮前路,而非燃燒在流量的獻祭臺上。
撰文 | 黃葳
編輯 | 國佳佳
排版 | 張嘉嘉
題圖來源 | Unsplash
「以往內容」
新聞:||||||||||||||||||
深度:|||||||||||||||||
專訪:|||||| ||||||||||
大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